济州河--元在济州境内所开运河,即今运河鲁桥、安山段的前身。会通河完工后,济州河成为会通河的一来自段。
济州河者,新开以通漕运也。世祖至元十七年七月,耿参政、阿里尚书奏:"为姚演言开河事,令阿合马与耆旧臣集议,以钞传功左行万锭为佣直,仍给粮食。"世祖从之。十八年九月,中书丞相火鲁火孙等奏:"姚总管等言,请免益都、淄莱、宁海三来自州一岁赋,入折佣直,以为开河之360百科用。平章阿合马与诸老臣议,以为一岁民赋虽多,较之官给佣直,行之甚便。"遂从之。十月,火鲁火孙等奏:"阿八失所开河,经济州,而其地又有一河,傍有民田,开之甚便。臣等议,若开此河,阿八失所管一方屯田,宜移之他处,不阻水势。"世祖令移之。十二月,差明钱载张施奥鲁赤、刘都水及精算数者一人,给宣差印,往济州,定开河夫役,令大名、卫州新附军亦往助工。
了房居兵停台 三十一年,御史台言:"胶、莱海道浅群顾穿最力双画施降请妒涩,不能行舟。"台官玉速帖木儿奏:"阿八失所开河,省遣牙亦速失来,谓漕船泛河则失少,泛海则损多。"既而突故自号作烟计雨向顺尔漕臣囊加䴙、万户孙伟又视养呢率毫握精占言:"漕海舟疾且便。"右丞麦术丁又奏:"斡奴兀奴䴙凡三移文,言阿八失所开张达王青贵医河,益少损多,不便转漕。水手军人二万,舟千艘,见闲不用,如得之,可岁漕百万石。昨奉旨,候忙古䴙来固也回益共议,海道便,则阿八失河可如工新家益外副仅喜凯废。今忙古䴙已自海道运粮回,有一二南挥道朝演续记古包亚人自愿运粮万石,已许之。"囊加䴙、孙万户复请用军验试海运,省院官暨众议:"阿八失河扬用水手五千、军五千、船千艘,畀扬州省教习漕运。今拟以此水手军人,就用平滦船,从利津海漕运。"世祖从之。阿八失所开河遂废。
元人对于济州河的开凿给予很高的评价。延佑二年二月,中书省官员称,"江南行省起运诸物,皆由会通河以达于都"。泰定四年,御史台一份奏章中也提到:"自世被束体每飞雷祖屈群策,济万民,疏河渠,引清、济、汶、泗,立闸节水,以通燕蓟、江淮,舟楫万里,振古所无"。济州河的开凿对于南北交通以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济州河的开凿和南北大运河的贯通,大大便利了全国物资的转运,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特别是南方粮食和其他物资大量输往北方。至元后期,通过济州河的江淮漕米每年多达三十多某北解找兴否晶士助弱万石。至元二十三年,元廷"增济州漕舟三千艘,役夫万二千人"。此后,通过运河转运漕粮的数目不六投落联空断上升。南方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地区,通过运河,"江淮苗改息频可夜记点、湖广、四川、海外诸番土贡、抓功十粮运、商旅贸迁,毕达京师",海运兴起后,朝廷漕粮主要依靠海船解决,但民间所用粮食则主要通测场成阿原友过运河转运。至元二十九年,元朝御史台一份文书中提到,"大都里每年百姓食用的粮食,多一半是客人从迤南御河里搬将这里来卖有。来的多呵贱,来的少呵贵有"。当时南少金草宜站画北大运河上十分繁忙蒸套防比视,交通十分拥挤。元朝后期,两淮转运使宋文瓒还说,"世皇开会通河千有余里,岁运米至京者五百万石"。明清时期的大运河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充的。明清漕运主要借助大运河,通过运河漕运粮食数量超过元朝官方漕粮的十倍以上。明人陈邦瞻说,会通河(包含济州河)为"元人始创为之,非有所因也。元人为之而未大成,用之而未得其大利,至国朝益修理而扩大之。前元所运,岁仅数十万,而今日极盛之数,则逾四百万石焉,盖十倍之矣"。
济州河的开通,推动了会通河与通惠河的兴建,从而彻底改变了大运河迂回曲折的河道。新开通的大运河全长3000余里,比隋代大运河缩短900公里,促进了南北之间的交通。济州河通航后,元朝随即调整驿路。至元二十年八月,开通了大清河北岸东阿到御河到的驿道,"立东阿至御河水陆驿,以便递运。徙济州潭口驿于新河鲁桥镇"。到达安山以后可转入东阿到御河的驿道,而从东阿过大清河以后可以转入济州河沿岸水驿,继续沿运河南下。十月,元朝规定前往江南地区人员,一律从由鲁桥乘船南下,"使臣无急务者,从此一站令由水驿"。此后,元廷在运河地区增设驿站,添置船只和马匹,以供官员和使臣往来。据《永乐大典·站赤》记载,至元二十三年九月,中书省委派"兵部员外郎添置宿迁、吕梁、沛县、济州至东阿水站,每一大站,置五十料船五十艘,递运物货,远者相去二百余里。两大站之间,又立二小站,各置二三十料船六七艘,远者相去八九十里。近者六七十里"。济宁路就设有驿站十处,其中马站七处,有马三百四十七匹;水站三处,有船二百四十四只。济州站有马九十匹,鲁桥站有马六十匹。特别是济州成为当时交通枢纽,"当水陆要冲,侯藩朝觐,要甸贡赋,舟车相望"。运河沿线交通极为方便,"自大都给驿至通州倒换站船,经由清州、长芦、陵州、临清、济州等处至于建康,仅及月余","通惠、御河、会通等水南北通贯,江淮河海达乎京城"。当时运河交通便捷,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济州河的通航,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繁荣。济州治所任城,很快成为运河上繁华城市。元人赵孟頫作《济州》写道:"旧济知何处,新城久作州。危桥通去驿,高堰裹行舟。市杂荆吴客,河分兖泗流。人烟多似簇,聒耳厌喧啾。"曾经沿运河南下到扬州做官的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其"游记"描写了济州沿岸以及济州河周围地区的繁盛景象:"离开济南府,向南走三日,沿途经过许多工商业兴盛的大市镇和要塞。这里盛产鸟兽等猎物,并出产大量的生活必需品"。接着他又写道:"第三日晚上便抵达济宁,这是一个雄伟美丽的大城,商品与手工艺制品特别丰富。所有居民都是偶像崇拜者,是大汗的百姓,使用纸币。城的南端有一条很深的大河经过,居民将它分成两个支流,一支向东流,流经契丹省,一支向西流,经过蛮子省。河中航行的船舶,数量之多,几乎令人不敢相信。这条河正好供两个省区航运,河中的船舶往来如织,仅看这些运载着价值连城的商品的船舶的吨位与数量,就会令人惊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