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二书

《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二书》是清代郑燮的家书。此家书主要讲述了郑板桥对在家选铁段晶北木布客老的儿子的受到的教育的关怀,体现了郑板桥的爱子之道。

  • 作品名称 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二书
  • 创作年代 清代
  • 文学体裁 家书
  • 作者 郑燮

作品原文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顽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平来自生最不喜笼中养鸟360百科,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论住团控即掌,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顽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摺拉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姻蕴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竞不能体天之关乎器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蛇螈蜈蚣豺狼虎豹,虫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驱之使远,避之使不相害而已露远即。蜘蛛结网,于人何罪,误低目饭州分死变模或谓其夜间咒月,令人墙倾壁倒,遂击杀无遗。此等说话,出于何经何典,而遂以此残物之命,可乎哉?可乎哉?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肥能验激策孔协染量宜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也不可利分移罗目素坏医见抗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夫读书中举中进艺必利散采府不眼优周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可将此书读与郭嫂、饶嫂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感乙突弦古银导策医优识此不在彼也。

译文

  课拿值花剧我五十二岁才有了一个儿子,哪有不爱他的道理!但爱子必须有个原则。即使平时嬉戏玩耍,也一定要注意培养他忠诚厚道,富于同情心,不可使其成为刻薄急躁之人。我不在家时,儿子便由你管教,久除负要培养增强他的忠厚之心,而根除其残忍之性,企法缺认七妒菜样价不能因为他是你的侄子就姑息,放纵怜惜他。仆人的子女,也是天地间一样的人,要一样爱惜,不能让我的儿子欺侮虐待都概直永待行他们。凡鱼肉水果点心等吃食,应止职电平均分发,使大家都高兴。如果二活直计杨好的东西只让我儿子一个人吃,让仆巴爱须副背径医普人的孩子远远站在一边观看,一点也尝不到,他们的父母看到后便会可怜他们,又没有办法。只好喊他们离开,此情此景,岂不令人心如刀绞。读书中举以至做官,都是小事,最要该刻既请除胶钟影物展紧的是要让他们明白事维吃手都还其笑架理,做个好人。你可将此信读给两个嫂嫂听,使她们懂得疼爱孩子的道理在于做人不在于做官……至于如何延聘老师,对待同学,也不可不慎重。我的儿子现在六岁,在同学中年龄最小,对同学中年龄较大者当教他称某先生,稍小一点的也要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笔墨纸砚一类文具,只要我家所有,便应不时分发给别的同学。有的贫家或寡妇子弟,连买纸钉做写字本的钱都没有,应当体谅他们的难处并热情地帮助他们。如果遇到雨天不能马上回家,就挽留他们吃饭,若天太晚,要把家中旧鞋拿出来让他们穿上回家。因为他们的父母疼爱孩子,虽然穿不起好衣服,但一定做了新鞋新袜让他们穿上上学,遇到雨天,道路泥泞不堪,鞋袜弄脏,再做新的就非常困难了。选择老师比较困难,而尊敬老师则更加重要。选择老师不能不审慎,一旦确定了,就应当尊敬他,哪能再查看他的缺点。像我们这些人,一进官场,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机会。为孩子聘请的老师,不过是某一地方的优秀人才,未必是国内外知名人士。若有人暗中讥笑老师讲的不对,有的学生当众指责老师所讲有错误,这样,会使老师内心惶惶不安。自然不会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孩子们如果再有蔑视老师的想法而不努力学习,这就是最令人头痛的事了。与其如此,不如以老师的长处,来教育弥补孩子们的不足。如果老师水平太差,不能胜任,也要等,到来年再另请高明,而在老师任期之内,一切礼节待遇,一定不可随意废弃。

作品赏析

  郑板桥晚年得子,爱子之心胜于一般之人。但因当时他在山东潍县当县令,妻儿在江苏兴化老家(不带家属做神轴,其清廉可见一斑),故不能当面教子,遂将管束儿子的义务托付给他的"舍弟"。他在信中嘱咐其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强调引导其子发扬平等、博爱精神,切忌以老子做官而傲视其他童伴。一个处于封建时代的上层人物,能够坚决摒弃等级世俗观念,实在难能可贵。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竟把"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视为"小事"一桩,而将读书"明理,做个好人"当作第一要事。这种超凡脱俗的人生观,不但在当时显得高明,即使在当代社会亦属智者之列。他的这些远见卓识,不正是对"官来自贵民贱"之说、"读书无360百科用"之论、"好人吃亏"之见,一通有力的批驳吗?!郑板桥的爱子之道"怪人"郑板桥教子观点似乎也怪。1749年他在潍县当知县时,给兴化县家里替他主管家务的堂弟郑墨写了封家书,嘱托郑墨怎样教育刚入塾就师的6岁儿子。在信上他抄录了前人的四首顺口好读的五言绝句,并嘱练额比策保印满轮核咐家人:"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那四首诗都是反映封建社会对农民的惨重压榨和农民的苦难生活的。他在家信中说:"夫读书中举中含犯乙养象损点进朝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可将此书(信)读与郭嫂、饶馊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他极力反对有些读书人"一捧书本严提花控,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实训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逐已风肉衡丝坏,总没有个好结果。"这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对学生和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只重视考分忽视德育的倾向,是有裨益的紧著多铁报跳铁。爱子,特别是爱独生子,是人之常情,但爱需要正确的方法、手段。正如郑板桥在信中说的:"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假爱。 今天一切爱子者和一切爱高材生的师长,也当从郑氏"爱之必以其道"中汲取教益。如果忽视德育,说不定还会造就出"不肖子孙"来。 郑板桥的爱子之道,怪么?其实不怪。

作者简介

  郑燮(16子山停使激许到务93年~1765年),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有《板桥全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粘度计
下一篇:粘度试验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