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钟,男,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化学工程专家,来自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5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1965-1978年在中黄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360百科究所工作,参加了国家顺丁橡胶攻关项目会战,希格从事丁烯氧化脱氢限巴制丁二烯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与开发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松露叫比十助圆利奖各一项、中职容够阻德织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李洪钟主要从事气固流态化方面的研究,将多相流基本原理与散料力精队字责事学结合,建立了两相流理论以及垂直和倾斜移动床气固流动模型。
李洪钟,1941年1月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1965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之后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
1965-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期间长期参加了国家顺丁橡胶攻关项目(注:该项目集体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本人未获奖量前袁占快),其中从事丁烯氧化脱氢制丁银张达联完义足少映绝二烯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与开发工作。
1牛宽升料急阿冲981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
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
来自 1986-1988头盟汉星影甲神类料年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360百科大学(UBC)博士后和棉协间零零屋教火访问学者 ,研究多种燃料在中须宽早风孔径就试规模循环流化床中的燃烧特性激打前见命和微细颗粒循环流化床的流动特性。有关论文于1989年获第十届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最佳论文奖。
1989年开始,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言院究所研究员,先后承必员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八五"重大项目和多项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以及与中国石化总公司、上海焦化厂、攀枝花钢铁公司等企业的合作项目。主要研究工业气固流化茶始吗消械景微床和移动床结构与动力学行为的量化及调控这体着烟短服理论与方法。曾用自行设计的光纤微观摄像探头发现快速流化床中颗粒聚团的存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提出了颗粒与添加组分设计、流体设计、外力场设计、内构件和床型设计等旨在抑制气泡和聚团的生长,实现气固散式流态化的理论与方法。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06年6月五通成毛蒸许下育既9日,"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暨化工系系庆6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清华纳米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李洪钟院士做了题为"聚焦结构、界面与多尺度问题,开辟化学工程的新里程"的报告。
2010年6月24日,出席郭慕孙先生文集首发式暨学术思想研讨会。
2012年2月15脱纪本织海一认些前则日,出席陈家镛先生九十华诞座谈会暨绿色化工冶金学术研讨会。
2012年2月28日,李洪钟院士、张懿院士一行应邀访问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助理朱庆山,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部长唐力陪同访问。双方围绕院地合作块旧定卫药跑,特别是过程所与攀钢在川的项目合作交换了意见。
常型电段与月调半2012年9月26日,李药越棉则氧言维你肉挥洪钟参加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隆重举行的纪念叶渚沛先生诞括及帮露乡还汽侵响辰110周年科学思想座谈会 。
2014年4月1日,李洪钟院士做客"大煜科学讲坛",以"化学工程中的结构问题"为题,详细讲述了化学工程中介尺度结构定量描述及其与三传一反的定量关系领域的研究进展。
2014年4月21日,李洪钟回到太原理工大学,就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交换了意见。
李洪钟主要从事气固流态化方面的研究,将多相流基本原理与散料力学结合,建立了两相流理论以及垂直和倾斜移动床气固流动模型,可较准确预测气、固流率,气体压力和颗粒间接触应力的分布提出V型阀与L型阀排料动力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发明了V型移动床排料阀、气控气球式高压加料器等。用自制微观摄像探头,得到快速床内瞬态聚团和稀密两相结构的照片,证实了聚团的存在,发现当纳米和超细颗粒形成低密度、小尺寸聚团时,可实现散式流态化。发现加入流化床中的铁磁性颗粒可形成"链状物",能有效破坏气泡、沟流和聚团,实现散式流态化。
李洪钟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李洪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并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和6章;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12项。与郭慕孙院士共同主编我国首部"流态化手册"(316万字)2008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选为"三个一百"工程原创图书,2011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时间 |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2010.11 | 《过程工程:物质·能源·智慧》 | 李洪钟编著 | 科学出版社 |
2008 | 《流态化手册》 | 郭慕孙,李洪钟主编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2 | 《气固流态化的散式化》 | 李洪钟,郭慕孙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2 | 《非流态化气固两相流 理论及应用》 | 李洪钟,郭慕孙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时间 | 论文名称 | 作者 | 期刊名称 |
2014 | 基于聚团-力平衡修正模型的粘性颗粒流动特性的CFD模拟 | 李洪钟,朱庆山 |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第1期) |
2013 | 化学工程中的结构问题 | 李洪钟 | 工程研究(第1期) |
2013 | 回眸与展望流态化科学与技术 | 李洪钟,郭慕孙 | 化工学报(第1期) |
2012 | 《低碳经济的工程科学原理》读后感言 | 李洪钟 | 化工学报(第11期) |
2008 | 流态化技术与计算机模拟 | 李洪钟 |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第9期) |
2008 | 浅论过程工程的科学基础 | 李洪钟 | 过程工程学报(第4期) |
2006 | 聚焦结构、界面与多尺度问题,开辟化学工程的新里程 | 李洪钟 | 过程工程学报(第6期) |
1993 | 立管移动床中架拱现象的力学分析 | 李洪钟 | 过程工程学报(第4期) |
1983 | 锥形移动床溢流管的研究及其流体动力学分析 | 李洪钟 | 应用化学杂志(第00期) |
1993 | 立管移动床中架拱现象的力学分析 | 李洪钟 | 化工冶金(第1-4期) |
1983 | 垂直气力稀相输送压降计算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 李洪钟 | 化学工程(第1期) |
1977 | 垂直气力稀相输送过程中适宜气速计算方法之探讨 | 李洪钟 | 化学工程(第6期) |
1978 | 垂直气力稀相输送过程中压力降计算方法的探讨 | 李洪钟 | 化学工程(第3期) |
1990 | 非流态化流体-颗粒流 | 李洪钟 |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第4期) |
1982 | 锥形移动床溢流管的研究及其流体动力学分析 | 李洪钟,郭慕孙 | 过程工程学报(第1期) |
1982 | 论反胶海绵拍的先进性 | 李洪钟,阮国璧 | 中国体育科技(第23期) |
1990 | 两相流中固体散料对器壁压力的测量 | 李洪钟,郭慕孙 | 化工冶金(第2期) |
1994 | 气控气球式高压粉料连续加料技术 | 郭慕孙,李洪钟 | 化工冶金(第2期) |
1990 | 快速流化床中两相结构的微观显示 | 李洪钟,夏亚洪. | 化工冶金(第1期) |
1991 | 颗粒多相反应 | 李洪钟,李静海,等 | 中国科学院院刊(第1-4期) |
1990 | 气凝胶粉在V型阀循环流化床中的流动行为 | 李洪钟,J.R.Grace. | 过程工程学报(第1期) |
1990 | 快速流化床中两相结构的微观显示 | 李洪钟,夏亚沈,等 | 过程工程学报(第1期) |
1993 | 被动应力状态下非流态化颗粒流通过孔口的流率 | 李洪钟,柳华,孙敦明 | 化工学报(第6期) |
1990 | 气凝胶粉在V型阀循环流化床中的流动行为 | 李洪钟,Grace,JR. | 化工冶金(第1期) |
1994 | 气控气球式高压粉料连续加料技术 | 李洪钟,郭慕孙,等 | 过程工程学报(第2期) |
1994 | 气控气球式高压料连续加料技术 | 李洪钟,郭慕孙,等 | 化工冶金(第1-4期) |
1992 | 非流态化气固流通过斜管与孔口的动力 | 李洪钟,杨守朴,等 | 化工学报(第1-6期) |
1991 | 倾斜压差移动床中的气固流动 | 李洪钟,杨守朴,等 | 化学工程(第6期) |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1991年至2005年期间,李洪钟共培养12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4名学生获得硕士学位,基本情况如下 :
【张会刚】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2005年12月28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学位论文: 磷灰石类生物材料的合成与调控
【陈恒志】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2004年10月30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学位论文:高密度下行床形成机理及流动特性
【邱欧】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2004年07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学位论文:流体粘度对液固流态化非均匀性的影响
【童华】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2004年06月28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学位论文: 超细及粘性颗粒在锥形床及循环流化床中的流态化
【张广积】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2002年11月26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学位论文:镍黄铁矿生物浸出机理和动力学的研究
【王其祥】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2001年10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学位论文:超细金属磁性记录粉体表面性质研究
【刘勤】 学位类别:硕士 ;授予学位日期 2000年06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学位论文:添加内构件对粘性颗粒流化质量的改善
【吕雪松】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1999年12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学位论文:横向旋转磁场作用下液固流态化和粘性颗粒气固流态化的研究
【周涛】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1998年12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学位论文:粘性颗粒聚团流态化实验与理论研究
【景山】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1997年07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学位论文:在负压差移动床立管漏头阀中A类物料流动和架拱特性研究
【赵昱】 学位类别:硕士 ;授予学位日期 1997年07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学位论文:径向旋转磁场流态化研究
【洪若瑜】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1996年11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学位论文:内循环和外循环流化床中超细粉流态化的研究
【王兆霖】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1995年08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学位论文:细颗粒的流态化及添加颗粒的作用
【刘得金】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1994年08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学位论文:超临界流体流态化
【朱庆山】 学位类别:硕士 ;授予学位日期 1994年01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学位论文:磁场作用下C类物料流化质量的改善
【华彬】 学位类别:硕士 ;授予学位日期 1991年04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学位论文:快速流化床进料段径向空隙率分布的改善及加速段特性研究
获奖时间 | 奖项 |
2011 |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
1999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气固流态化的散式化理论与方法) |
1997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移动床气固两相流理论及应用) |
1989 | 第十届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最佳论文奖 |
李洪钟现任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Partic来自uology"编委,"应用化学"编委,"工程研究"编委。曾任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流态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化工冶金"副主编,"中国粉体技术"杂志编委会主任,"燃料化学学报"编委,"基础研究"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