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汉朝的密码

《汉朝的密码》是一部国产历史书籍,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陆建国(司马路)编著。 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叫做《清婷见因刑蒸汉朝》,后来改为《汉朝的密码》。一个能将历史与食物联系起来的作家,想必他对历史的来自热爱是深切而诚挚的,因为在他眼中,历史乃是一种美食;或者说,历史对他而言,如食物一般重要。在我看来,写史是一种文化的烹饪,而读史则是享受智慧的大餐。如此,作者完成此作时的心态,和一位大厨将精业句扩烟处件费果就心烹制的菜肴端上来给客人们品尝时的心情,大概也相差无几;而读者在翻开书360百科页的时候,或许也会有品元乎和烟布香尝佳肴的惊喜吧!

  • 中文名 汉朝的密码
  • 出版时间 2010年1月
  • 装帧 平装
  • ISBN 978-7-224-09235-6
  • 字数: 310千字

图书信息

  作者:陆建国(司马路)

封面

  出版发行:来自陕西出版集团 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09235-6

  装帧:平装

  字数:310千字

 考富向团衣快半烟 版次:2010年1月第一版

目录

  序言

  序幕

  一、历史的舞台

  二、谁制造了"秦国威胁论"?

360百科  三、谁是百家争鸣的大赢家?

  第一章 第一个中华帝国:秦人制造!

  第一节 说客韩非:谁谋害了他?

  一、临危受命,韩非入秦

  二、秦王是韩非的粉丝

  三、谁谋害了韩非子?

  四、法至刚,术势阴柔!

  五、韩非死于自己的术、势之说

  第二节 刺客荆轲:他情经直夫虽丝器底延的身手让人生疑!

  一、燕太子丹刺秦计

  二、太子丹催促荆生物算扩液委七轲上路

  三、荆轲的身手让人生疑!

  第三节 楚将项燕:楚这样的大国为视程什么抵抗不住虎狼之秦?

  一、可惜楚国的改革事业半途而废

  二、可怜楚怀王被耍了一遍又一遍!

  三、最后一支楚军

  四、六王毕,四海一

  第四节 孟子决父力频之误:偏偏是秦国统一了天设参慢吗场知下?

  一、为什么不是别的国家统一天下呢?

  二、外交战:另一场战争

  第二章 秦朝式崩盘:至刚易折?

  第一节 扶苏之死:他辜负了老父的期望!

  一、博浪沙袭击

  二、亡秦者胡

  三、长生不死

  四、扶苏辜负了老父的期望

  第二节 揭竿而起:带头反秦的是楚人!

  一、刘邦和他的朋友们

  二、天上掉下个吕妹

  三、从亭长到通缉犯

  四、"沛公"刘邦

  五、江东子弟兵

  低讲由城施清资头第三节 刑徒军团:曾经不可一世的大秦雄师去了哪里?

  一、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

  二、百越丛林里发生了什么?

  作养制派棉片露抗兰养三、岭南军团为什么不北上增援?

  四、长城军主改庆殖叫讨那团的行动为什么异常缓慢?

  五、危难时刻,章邯挺身而出

  六、为什么临时组建的刑徒军团也很能打?

  第四节 英雄云集脸地击专担费任成口银信:在一个牧童旗下

  一、项梁举起了楚怀王这面大旗

  二、官场老手李斯为什么斗不过赵高?

  三、项梁的突然战死,证把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五红 四、宋义耽误军机,该杀!

  第五节 项羽刘邦:他们的人生大转折

  一、巨它杂冲读待情灯们鹿一战成就项羽千古判庆套英名!

  二、刘邦的人生际遇

  三、刘邦的仁厚形象是如何财除血身树立起来的?

  第三章 刘邦式国够北误海劳胜利:项羽不服也不行!

  第一节 鸿门之宴:这顿饭吃得真尴尬!

  一、当老实人项伯遇到貌似老实的刘邦

  二、这顿饭吃得真尴尬

  三、谁是鸿门宴的真正赢家?

  第二节 西楚霸王:项羽如何自毁形象?

  一、项羽无天下之志

  二、项羽分封诸王是随意涂鸦之作吗?

  三、项羽为什么杀害义帝?

  第三节 两线作战:楚霸王有苦难言

  一、汉王刘邦

  二、韩信分析项刘优劣

  三、从陈仓到彭城

  四、危难之时,刘邦邂逅了戚姑娘

  第四节 扭转乾坤:张良之大战略

  一、韩信之奇兵

  二、众叛亲离:楚霸王独木难支

  三、楚军色迷迷看女人的时候,刘邦跑了!

  第五节 韩信踌躇:他与项、刘三分天下,是否可行

  一、韩信灭齐败楚

  二、项羽要跟刘邦单挑

  三、韩信与项、刘三分天下,是否可行?

  第六节 霸王别姬:英雄末路之咏叹调

  一、项家军饿得撑不住了!

  二、垓下绝唱

  三、不肯过江东

  四、大乱之后,渴求大治!

  第四章 西汉式开局:青涩记忆

  第一节 万事开头难:刘邦的烦恼

  一、刘邦为什么封他痛恨的叛徒雍齿为侯?

  二、功劳簿上萧何名列第一,引起哗然一片!

  三、阿房宫让项羽一把火给烧了?

  四、功臣们醉酒拔剑,大闹金銮殿

  五、来者不善:汉高祖白登历险

  第二节 屠戮功臣:汉高祖的心理历程

  一、韩信的热脸贴在了刘邦的冷屁股上

  二、柏人阴谋:刘邦骂人的严重后果

  三、异姓王们灰飞烟灭

  四、萧何害怕了!

  五、刘邦屠戮功臣的心理历程

  第三节 人彘事件:下手如此狠毒的吕雉是天生大恶人么?

  一、对刘邦,吕雉有三怨!

  二、吕雉和戚姬:两个女人一场战争

  三、吕雉是不是一个天生恶人?

  四、守寡的吕雉居然收到了一封情书

  五、吕雉的真心爱人:恐怕不是刘邦?

  六、谁埋下了吕氏灭门伏笔?

  第四节 悲欢离合:汉文帝这一家人

  一、无宠的薄姬生下了无争的刘恒

  二、皇后窦漪的悲喜人生

  第五节 黄老与商鞅思想杂用的文景年代

  一、贾谊为何身逢明君却不得志?

  二、惊马案件与张释之的奇妙判决

  三、废除诽谤罪:可贵而短暂的言论自由时代

  四、汉太子棋局杀人事件

  五、晁错急吼吼地削藩,他错了吗? 第五章 帝国之雄风:汉武性格

  第一节 太子之路:汉景帝的第十子如何成了皇位继承人?

  一、老妈栗姬嫉妒心太强,令刘荣失去太子之位

  二、长安连续发生十余起命案:嫌疑直指景帝爱弟

  三、一顿饭决定了一代名将周亚夫的生死

  第二节 独尊儒术:新儒家思想如何取代了黄老思想?

  一、那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公务员考试

  二、从放猪娃到丞相:官场标本公孙弘

  三、一位老太太成了独尊儒家的最后障碍

  第三节 才子佳人:司马相如是个爱情骗子吗?

  一、司马相如泡妞出奇招

  二、司马相如劫色劫财?

  第四节 富贵逼人:卫氏家族出了个卫子夫

  一、卫子夫:从歌女到皇后

  二、从奴仆到驸马:卫青的崛起只是因为他有个皇后阿姐吗?

  三、横空出世、勇冠三军:谁栽培了霍去病? 第五节 千古叹息:李广祖孙悲怆的命运交响曲

  一、千古叹息飞将军难封之谜

  二、麋鹿杀人事件背后的曲折内情

  三、在贝加尔湖湖畔牧羊的大汉外交官

  四、力战而竭、投降匈奴,李陵算汉奸么?

  第六节 谁整蛊了谁?巫蛊事件背后的迷雾笼罩

  一、征和元年连环大案

  二、太子造反?

  三、谁是巫蛊事件背后的黑手?

  第六章 汉朝的视野:大国霸业

  第一节 南越风暴:汉朝之亚洲崛起

  一、从袖珍小国东瓯国说起

  二、岭南大邦:南越国

  三、汉朝使者是南越太后的初恋情人

  四、汉越关系破裂

  五、楼船将军先拔头筹

  六、伏波将军路博德以德服人

  七、南方的海洋通往怎样的世界?

  八、闽越王妄想"吞汉"

  第二节 半岛疑云:三心二意的卫氏朝鲜

  一、从传说到历史的半岛传奇

  二、卫右渠的小动作没能蒙混过关!

  三、汉帝国海陆军联合作战

  四、打赢了战争,将领们却身陷囹圄

  五、辉煌的乐浪时代

  第三节 西域冒险:汉朝的地理大发现

  一、汉武战略:寻找大月氏

  二、英雄张骞和他那位匈奴籍妻子

  三、大月氏不领情,张骞真命苦!

  四、西南路线让汉武帝怦然心动

  五、最亲密的盟友:大国乌孙

  六、大宛人杀了汉朝买马使者

  七、轻举妄动的大宛有难了!

  八、立威西域之汗血马战争

  九、大国安息:帝国视野的尽头

  落幕

  第一节 "王道"、"霸道":究竟是什么道?

  一、秦皇陷阱:如此勤政为何亡国?

  二、双面刘邦:用人又毁人

  三、虚君政体:汉初的丞相负责制

  四、汉武帝从丞相手里夺权

  五、以臣制臣:汉武帝的"霸道"

  六、外施仁义:汉武帝的"王道"

  第二节 大汉天下的苦乐人生

  一、大汉农民:社会底层之民生

  二、一场告缗运动打倒了大汉商人!

  三、出头之路:先察举,后考试

  四、民之发声:贤良的呐喊

  后记

序言

  但是,这道菜好不好吃呢?这本书好不好看呢?

  对于一本历史题材的作品而言,读者的要求可不仅仅是好看而已。他们或许会问,这一段历史的述说客观真实吗?作者提出的见解精辟得当吗?对于熟悉汉朝历史的朋友,他们又希望从作者的书中得到什么收获呢我?

  不错,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甚至可以写得很搞笑。如果是一部架空或者穿越的历史小说,抑或置坐得罪氧是戏说、歪批之类的作品,好看、好笑、好玩,这"三好"或许就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了。但《汉朝的密码》不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虽然它不乏一些幽默的话语,偶尔也穿插一些现代词汇,甚至有类似后现代式的话语表达,但本书的看点并不在此。

  "我的想法是写探求真实而好看的历史。"司马路常来自这样说。

  我说,这很难,因为:第一,要把历史写好看不容易;第二,在探求历史真实的同时360百科又要好看,这就更难了。

  《三国演义》好看不好看?好看,但那是三分史实,七分虚构。

  那《三国志》效参额油其他注语医够真实了,但买这本书的人又有几人能坚持源蛋齐首我得眼六读完?

  历史的真实,不是说正史上写着的就是真实的历史。历史的真实,密使输是一个探究、推理、论证,最后逐渐接近相对真相的过程。道理并不复杂,也确实可以一试,譬如登山,努力攀登、纵使不能到达山顶,总强似呆在山脚下夸夸其谈。

  司马路的想法,大抵如此。

  那么,这本书能带给我们怎样的阅读乐趣呢?

  假如菜建往效把秦、汉这一段历史比喻为一座山,那我们似乎都已经饱览了这山上的美景。但是,司马路却戴着草帽、沾着晨露地从斜刺里杀出来说:"跟我来,我带你们去看这山真正的美景!"

  譬如:

  身为法家巨子,韩非为什么会死在崇尚法家思想的秦国?

  荆轲刺秦王,他的失败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内情?

  和中原小国相比,楚国堪称古代的超级大国,慢群做声然而这样的庞然大物,为什么也阻挡不住秦国的进攻?

  秦吞并六国,难道仅仅凭借的是强悍的军事力量吗?

  秦始皇讨厌他的长子扶苏而将他派去长城坚界吗?

  当农民揭竿而起,秦军主力迟迟不来增援,还有多少没说清楚的隐情?

  章邯带领的只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刑徒军团,为什么能够击败士气高涨的张楚军,差一点挽救了秦帝国?

  刘邦是如何成为沛县义军领袖的?他真是英明神武,天生领袖气质,受人拥戴吗?

  项羽在巨鹿的胜利,难道只是因为刘兵老乐耐介他勇猛,所以无敌吗?

  刘邦仁义宽厚的形象是如何树立起来的?

  鸿门宴之后,项阿乐第行德灯修察较羽几乎成为了天下的主宰,他又是为了什么自毁大好前程?

  察田示往观打因殖补为什么项羽在和刘邦的对抗中总是占上风,最后却败走垓下?

  韩信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的设想可行吗?

  项羽为什么不肯听范增的忠告?一声"亚父"背后,多少情深不堪回首。

  刘邦屠杀帮他打天下的功臣们,难道只是"狡兔死,走狗烹"吗?

  吕雉把刘邦最爱的女人做成了人彘,她是传说中的天生恶人吗?

  ……

  只是随手一翻这本书的前半部,作者便已经提出了如此多令人兴趣盎然的问题。这些亮鸡诗问题,有些本来是有标准答案的,如韩非之死、失落的秦军之迷,但是很明显,作者并不以为然。

  这就让人有一种读而为之一快的冲动,然而更奇妙的是,作者的笔触出极士落,更刺穿帝王将相的史册,描绘出了一幅汉朝社会全景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天子、官员、将军,还有后宫、贤良、儒生、商人乃至底层社会的农民,会业在这本书里,都一一登场。而他的视野则包括了汉朝视野所及的全部文明世界,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辽阔久远的古代世界,古朝鲜、匈奴、大月氏、大宛、乌孙、安息(伊朗)……这就是汉的世界!

  读着这本守此弱钱望律几计书,忍不住想,这位叫做"司马路"的民间历史作家,究竟是怎样奇妙的一个人物呢?

  虽晚江展往离风面条然从未面晤,我的脑料段联信元清算毫感海中却常常浮现这样的影像,一间简陋的书房,杂乱的书堆中,一个男子侧对着我们,手里拿着一支特大号的放大镜,低头端详着书页。突然他抬起头,脸上露出唐吉柯德似的笑容:"原来这段历史的真相,是这样的!"

  写到这里,忽然对《汉朝的密码》这个书名有了新的感悟:历史的确是有其密码的,倘不能解开密码,只能观其表象,却不知其内在。而司马路,正是一个历史的解码者。

后记

  1963年,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站在游行群众面前发表演说,他演说的题目是--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尽管你我的梦想未必如马丁-路德-金那样伟大,或许你我的梦想只是饥肠漉漉时的一餐饭,或者少年郎梦中情人的一个微笑,那也是同样值得尊敬的梦想。

  大概是源于小时候看的那些历史小人书,从小我对历史就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因此到高中分科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那时我的理想,用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话说,是要做历史学家。

  为此我在高中就囫囵吞枣地读了不少历史典籍和专业书,包括那一整套的《资治通鉴》,居然都被我给翻烂了,可谓破万卷书了。

  但是我的历史学家梦终究没有实现,1998年我从师范大学毕业,到一所中学当历史老师,当时我的理想,只好调整为做好老师这份工作了!

  岁月有时象一块抹布,慢慢抹去你的锐气和理想,有时又象灌顶的醍醐,令你在沉沦中突然苏醒。八年后我离开学校,以为从此与历史无缘,然而不经意间,在网上看见一些网友在谈论历史话题,不觉技痒起来。

  这一技痒,便有了这部《汉朝的密码》(最初的书名叫《清蒸汉朝》,意思为原味的汉朝历史)。

  于是,在我差不多要忘却自己曾经有一个关于历史的梦想的时候,突然间又闪现了灵光,将我内心深处对历史的热爱唤醒。

  我突然明白,即使身在象牙塔之外,与专业研究无缘,也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实现理想,这就是所谓私人历史研究,或者说业余历史研究。

  相对于专业历史研究者,业余的历史研究者没有国家拨付的课题经费,也没有大量的时间,即便有成果,也不能评职称、当教授!但业余的历史研究者往往拥有惊人的工作热情,他们在工作之余、长夜无眠,阅读历史资料,撰写也许永远都不可能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文章。完全是对历史的热爱,弥补了私人历史研究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支撑着私人历史研究的延续。

  而有一件东西,是不分专业、业余的,那就是思想。历史说到底,是一门思想的学问。一旦思想被禁锢,或者无法流动,成为一潭死水。历史这门学问就宣告死亡了。

  私人历史研究的优势,恰恰在于他的不受条框约束。相对于专业研究者,他能更自由地挑战权威、打破陈旧的认识。

  就拿汉朝的历史来说,自司马迁以来,对这段历史的叙述、评价汗牛充栋,但是能不能说,汉朝的历史已经可以盖棺定论?或者说,汉朝这一段历史,已经不存在疑问!现有的权威论断,都百分百正确,无可挑剔!

  我的回答是不,对于汉朝,现有的研究几乎可以说是十分浅薄的不触及核心的!至少,有不少重大问题都缺乏深入的研究。

  汉朝的崛起,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秦的影响?

  汉初的黄老政治,究竟对汉朝的富强起了多大的作用?为什么黄老政治不能延续下去?

  儒家思想的崛起,对汉朝的历史走向,究竟是福是祸?

  汉武帝的雄伟事业,究竟是虚耗了汉朝的国力,还是扩张增强了?

  汉朝这样的大国,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庞大的帝国机器,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汉朝的崛起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究竟有怎样的影响?

  当代的中国身上,还有多少汉朝的影子?汉的盛衰,究竟能给中国的未来提供怎样的启迪?

  在写作过程中,我也在寻找一种可以雅俗共赏的表达方式,希望在思考历史问题的同时,不至于因为语言深奥或过分枯燥的缘故,使大众与之失之交臂,造成遗憾。我希望这是一部有趣又发人深思的历史读物,为此我做了各种尝试,也走了不少弯路,最后形成的文稿,只能说是勉强合格,有待更多努力了。

  ......

作者简介

  司马路,一个历史爱好者,一个持民间视点的历史观察者与思考者,一个堂吉诃德,也是一羽孤云野鹤,更是一个不知放弃为何物的孤直书生...

  (注:司马路先生曾是一名有志于历史教育改革的青年教师,他曾参与上海、天津、香港等地的教材编写,鼓吹以"考试改革入手改变历史课",提出"历史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思考的!",真正的历史课应该是妙趣横生的思维探索而非枯燥地照本宣科。后因各种原因离开教育界。在其临近三十而立之际,开始其历史写作...)

精彩语录

  有学者在论述日本战国史时说,"如果把日本统一看做是一块饼,那么织田信长是种麦子的人;丰臣秀吉是将麦子拿来做成饼的人;德川家康则是享用这块饼的人。"如果把中国的统一也来做一番"饼论"的话,所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是在种麦,秦则是把麦粉凑合起来做饼的人。

  然而与日本之饼论不同,汉并非这块饼的享用者。因为秦用火太猛,竟将饼烤糊。只能由一个叫做刘邦的农民之子又将破散的饼集合起来,然后经历他的后代,一任接着一任地用温火烤这块饼,终于在汉武帝的时代出炉。此后的历朝历代,都成了这饼的享用者。

  --《序言》

  "恐秦症"造成六国面对秦国的进攻,未战先怯,总是想以割让土地换取暂时的和平。同时不敢互相救援,生怕惹怒秦国,引火上身。而一旦秦国伸出橄榄枝拉拢某国,某国便欣欣然,以为抱到强者大腿,于是坐看其他国家被秦国欺负,心中窃喜,一副幸灾乐祸的嘴脸。

  "秦国威胁论"流行了半个世纪,恐吓终于成了现实,已经被吓怕了的六国,已经失去抵抗的勇气,只能蜷缩在墙角,瑟瑟发抖而已!

  --谁制造了"秦国威胁论"?

  鲁国的崛起,引起了近在咫尺的齐国的警惕。于是选出80名美人,穿着漂亮衣服,扭着细腰,轻歌曼舞,送到了鲁国边境,说是送给鲁国国君的礼物。鲁国的当家人季桓子换了件便服,猫在城头偷偷地瞧了三次,口水流了三条河,终于憋不住跟国君说了,国君说,那我也得去看看呢!结果鲁国君臣就一块整日价猫在城头看美人,把政事都给耽搁了。

  --谁是百家争鸣的大赢家?

  韩非的所谓法、术、势,核心还是术,对象就是臣下,实质内容就是内斗而已。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根据韩非的学说,必要台上握手,台下踢脚,表面一团和气,底下你死我活。君与臣斗,臣与与臣斗,官与民斗,民与民斗,内斗其乐无穷也! --谁害死了韩非?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我不过是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太子丹如果把养刺客、策划暗杀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改革政治和训练军队的"工作"上,燕国或许也不至于那么不堪一击。而太子丹又岂是一个孤立的例子,看看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这些贵人们,哪一个不是把"工作"的时间用在了勾心斗角和维护一己私利上。由此看来,荆轲的这一剑,与其说是刺秦,不如说是刺燕、刺六国!

  --荆轲是高手吗?

  正所谓此消彼长,东方四大强国魏、赵、楚、齐的相互消耗导致了他们的先后衰落,而他们的内耗衰败,正好给了偏居于西方角落里的秦人以绝佳的发展机会。 --为什么偏偏是秦国统一了天下?

  作为长子,秦始皇对扶苏显然寄托了太多希望。这个儿子是帝国的接班人、将来的二世皇帝,秦始皇希望他和自己一样坚强刚毅,做一个铁腕的独裁者。一样笃信法家学说,将阴戾深刻、少恩寡义的秦之水德发扬光大!然而流着郑人血液的扶苏这孩子却偏偏柔弱得象个小姑娘,秦始皇坑杀那些儒生的时候,他居然说什么"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恐怕乱杀无辜,迫害读书人,会引起天下的不安定。"秦始皇怒了,小儿之见!这些罗罗嗦嗦唧唧歪歪的儒生,才是我大秦的不安定因素。自从活埋了这些儒生,你不觉得世界清静了许多么!于是把扶苏送到北方长城蒙恬军中去,让他到部队大熔炉中去接受锻炼,为人生积累更多的历练,才配做帝国的接班人。

  --扶苏辜负了老父的期望

  视百姓为猪狗的朝廷,实在难以想像会得到百姓真心实意地拥护。抗拒的情绪,虽然被朝廷的武力一时压迫着,却会在合适的时机来个总爆发!

  --带头反秦的是楚人!

  谁当头呢?萧何、曹参二位在肚子里计算、论证又验算了一遍,觉得造反这件事风险太大,秦朝律法规定:"首恶从重,胁从者从轻。"就让老刘做这个首恶吧!于是……最终,刘邦盛情难却,当上头领,号称"沛公"。

  --"沛公"刘邦

  秦末的农民起义,并没有一个事先的组织策划,陈胜、吴广若不是被强征入伍又碰上大灾,决不会突然异想天开要造反;刘邦若不是手下的民工逃走了一大半,也不会轻易舍弃了亭长这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抛弃老婆儿女去山里当盗贼;项梁叔侄若不是看到天下大乱,也不会贸然杀害地方官、招兵买马出来打江山。关键在于,秦的苛政让所有人都无法忍受,于是一夫揭竿,万众响应,于是看似强大的秦帝国,就这么轰然倒地了!

  --曾经不可一世的大秦雄师去了哪里?

  李斯屈打成招,但还打算上书给皇帝申冤,赵高当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为了彻底击败李斯,赵高再出一招,虚虚实实。

  某日,李斯欣喜地看到几个御史模样的官员来到狱中。

  御史问他:"你冤么?"

  "冤枉啊,臣有下情禀报圣上……"

  "冤你个姥姥!"御史一把扯了李斯的陈情书,好一顿暴捶!原来御史是赵高的门客所扮。

  如此搞了十馀次,李斯绝望了,等到真的钦差来了,李斯也以为是赵高的人。

  "臣死有余辜!"

  "真的不冤枉?"

  "冤枉?怎么可能呢,我大秦帝国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我李斯胡说八道,罪有应得,这么说你可不捶我了吧!"

  --官场老手李斯为什么输给了赵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汉朝皇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