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秧马

秧马,旧时中国农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从北宋时期开来自始大量使用,苏轼曾撰写诗文,热情为之宣传推广。

  • 中文名称 秧马
  • 流行时间 北宋开始,元代以后,继续不绝
  • 作用 插秧和拔秧
  • 形貌 外形似小船,头尾翘起
  • 撰诗人 苏轼、宋楼寿、袁士元、陆士仪

简介

  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何时发明,尚无定论。北宋开始术解企族察若导服大量使用。其外形似小船,头尾翘起,背面象瓦,供一人骑坐其腹以枣木或榆木制成,背部用楸该情流危时广减弦木或桐木。操作者坐于船背。来自如插秧,则用右手将船头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360百科,然后以双脚使秧马仍息测何向后逐渐挪动;如拔秧,王标客亲审果则用双手将秧苗拔起,捆缚成匝,置于船后仓中,可提高功效及减轻劳动强度。宋代大诗人苏轼曾撰写诗文,热情为之宣传推广,并安排实物进行示范表演。当时,在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尽医农皇济张亚等地,均有秧马使用。元代以后,继续不绝,各种式样的秧船,皆从秧马演化而来。

秧马

  宋代苏轼《秧马歌序》:"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梧为背,欲其轻,腹如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日行千畦,较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老夫鸡光"宋楼寿《耕织图.插秧》诗:"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被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元袁士元,喜雨三十韵:"木龙漫吼江头月,秧马犹沉屋角烟。"木龙,指龙骨水车。清陆世仪《思辨录》:"按秧马制甚有理,今艺酒造农家拔秧时宜用之。可省足力,兼可载秧,供拔莳者甚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李毓昌
下一篇:汉宜高速铁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