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肩天牛,又名桑天牛,为鞘翅目( 来自Coleoptera), 天牛科(Cerambycidae)。 寄主于苹果、梨、摈沙果、海棠、山楂、李、樱桃、柑桔、无花果、批把、桑等。成虫食害嫩枝皮和叶;幼虫于枝干的皮下和木质部内蛀食,向下半免蛀食,隧道内无粪屑,隔一定距离向外蛀是散社打硫越好率强1通气排粪屑孔,排出大量粪屑,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成虫
雌虫体长31~44m谓端案面向道m,宽9~12mm,雄虫略小。黑褐色,体密被铁锈色绒来自毛。头、胸及鞘翅基部颜色较深。触角10节,1~4节下方具毛,第4节中部以后各节黑褐色。前胸背板宽大于长,有不规则的粗大颗粒状突起,前后横沟均为3条,侧刺突发达,先端尖锐。中胸明显,直达头后缘。鞘翅肩角略突,无肩刺,翅端切状,内外端角刺状,缘角小刺短而钝,缝角小刺长而尖,翅基角1/5密布黑褐色光滑瘤状突起。中、后胸腹面两侧各有1~2个白斑。腹部可见5节,每节两侧各有1个明显的白斑,1~2腹节中央各有一个"八"字形白斑。雌虫腹末节1/2露出翅鞘之外,腹板端部平截,背板中央凹陷较深。雄虫腹末节稍露翅鞘之外,背板中央凹入较浅。这种粒肩天牛的相近种是灰绿粒肩天牛,主要区别是后者体背诗促号还牛友耐被褐绿色绒毛。
粒肩天牛成虫(图1) 粒肩天牛幼虫
幼虫体扁圆筒形,乳白色,具棕黄色细毛。老熟幼虫体长56~76mm,前胸背板宽10~14mm。头扁、后端圆弧形,1/2以上缩入前胸内。口器框形,口上毛6根。上额黑褐色,额区淡黄褐色,额缝明显。唇基梯形,端部密被粗毛。上唇半圆形,上颚粗短,凹切形,基半部着生刚毛约10支;下唇颏与亚颏分界明显。触角3节,顶部透明的主感器大而显著。单眼1对,圆形凸出。前胸背板近方形,侧沟明显,中沟不明显,背板中部有一倒"八"字形凹陷纹,前方有一对略向前弯的黄褐色横斑,其两侧各有一身孩当星会同色长形纵斑。前胸腹面主腹片与前腹片分界不明显,中前腹片后区和小腹片褶密布凿刺状小颗粒。胸足极小。腹部背面1~7节步泡突由4横列刺突组成,其两侧有向内弯的弧形刺突,略呈横阔的"回"字形。腹面步泡突简化为2条横刺列,具一横沟,两侧各具1弧形纵沟。各腹节上侧片突出360百科,第3~8节成突边,侧瘤突明显,两端骨化坑大而明显,具粗长刚毛2支,腹气门椭圆形,气门片黄褐色。第9腹节向后伸,超过尾节。幼虫与桑天牛幼虫相似,但后者前胸腹板中前腹片的后区和小腹片上的小颗粒较稀,且突起成瘤状。
粒肩天牛幼虫(图2)范伯 卵
卵长椭圆形,乳若每白色,长5.5~6mm,宽1毛检掉病.5~2mm。卵外覆盖不规则草绿色分泌物,初排时呈鲜绿色,后变灰绿色。
蛹
蛹纺锤形,长45~50mm,宽12~15mm。初为乳白色,渐变为淡黄色。头部中沟深陷,口上毛6根航行移及自苏风,触角向后背披,末端卷曲于腹面两侧。翅超过腹部第3节,腹部背面每节后缘有横列氢格绿色粗毛。
中国的北方2-3年1代,广东1年1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寄主萌动后开始为害,落叶时休眠越冬。北方幼虫经过2或3个冬天,于6-7月间老熟在隧道内两端填塞木屑作蛹室化蛹。蛹期应测长评15-25天。羽化后于蛹室内停5-7天后,咬羽化孔钻出,7-8月间为成虫发生期。成虫多晚间活动取食,以早晚较盛,约经10-15天开始产卵。2-4年生枝上产卵较多,多选直径10一15毫米的枝条于中低部或基部,先将表皮咬或U形伤口,然后产卵于其中每处产l粒卵,偶有4-5粒者。每雌可产卵l00-150粒,产卵约40余天。卵期10-15天,孵化后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向枝条上方蛀食约1厘米,然后蛀入木质部内向下蛀食,稍大即蛀入髓部。开始每蛀5-6厘米长向外蛀1排粪孔,真乙四准准随虫体增长而排粪孔距离加大,小幼虫粪便红褐色细绳状,大幼虫的粪便为锯屑状。幼虫一生蛀隧道长达2米左右,隧道内无粪便与木屑。
粒称列额肩天牛(图3)(1)果园内及附近最好不种植桑树,以减少虫源。
(2)结合修剪除掉虫枝,集中处理。
(3)成虫发生期及时捕杀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
(4)成虫发生期球样名条住李倍菜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喷洒残效期长的触杀剂如25%对硫磷胶囊剂500倍液,枝干上要喷周到。
(5来自)成虫产卵盛期后挖卵和初龄幼虫。
(6)刺杀木质部内的幼虫,找到新鲜排粪孔用细铁丝插入,向下刺到隧道端,反复几次可刺死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