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格萨尔

格萨尔》是一部篇幅极其宏大的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这是我国藏族人民在十一世纪以来漫长的岁月里,用集体智慧创作出委阳阶存来的一部极为珍贵的文学巨著。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也叫《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烧煤、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格来自萨尔》史诗被誉为藏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态史诗。有着"格萨尔故乡"美誉的那曲,现有103位说唱艺人,人数为西藏各市地最多。

2006年360百科5月20日,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2009年,《格萨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03月,世界最长英雄史红报备刻诗《格萨尔》文学走进西藏课堂。

  • 作品名称 《格萨(斯)尔》
  • 外文名称 Epic of King Gesar
  • 作品别名 《格萨尔王传》
  • 文学体裁 史诗
  • 作者 藏族人民

内容简介

  《格萨尔》是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历史的一长来稳部百科全书式著作,是在藏族古老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和谚语等民间文学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

  从《格萨尔王传》的故事结构看,纵向概括了藏族社会发展史的两个重大的历史时期,横向包容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部落、邦国和地区,纵横数千里,内涵广阔,结构宏伟;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降生,即格萨尔降生部分;第二,征战,即格萨尔降伏妖魔的过程;第三,结束,即格萨尔返回天界。三部分中,以第二部分"征战"内容最为丰富,篇幅也最为宏大。除著名的四额几求受全放态看善跳大降魔史--《北方降魔》《霍岭大战》《保卫盐海》《门岭大战》外,还有18大宗、18中宗和18小宗,每个重要故事和每场战争调东回室均构成一部相对独立的史诗。

  《格萨尔王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灾人祸遍及藏区知打燃,妖魔鬼怪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齐配观世音菩萨为了普渡来自众生出苦海,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发愿到藏区,做黑头发藏人的君王--即格萨尔王。为了让格萨360百科尔能够完成降妖伏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的神圣使命,史诗的作者们赋予他特殊的品格和非凡的才能,把他塑造成神、龙、念(藏族原始宗教里的一种厉神)三者合一的半人半神的英雄。格萨尔降临人间后,多重题延继全停次遭到陷害,但由于他本身的力量和诸天神的保护,不仅未遭毒手,反而将害人的妖魔和鬼怪杀死。

格萨尔

  格萨尔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5岁时,格萨尔与母酸写局断亲移居黄河之畔,8岁时,岭部落也迁移至此。12岁上,格萨尔在部落的赛马大会上取得胜利,并获得王位,同时娶森姜珠牡为妃。从此,格萨尔开始施展天威,东讨西伐,征战四方,降伏了入侵岭国的北方妖魔,战胜了霍尔国的白帐王、姜国的萨丹王、门域的辛赤王、大食的诺尔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后降伏了几十个"宗"(藏族古代的部落和小帮国家)在降伏了人间妖魔之后,格萨尔功德圆满,与母亲郭姆、王妃森姜珠牡等一同返回天界,规模宏伟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到此结束。

传承价值

  《格萨(斯)尔》是相关族群社区宗教信仰、本土知识、民间智慧、族群记忆、母语表缩探放民获翻限安达的主要载体,是唐卡、藏戏、弹唱等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同时也是现代武波镇采乐艺术形式的源头活水。千百年来,史诗艺人一直担任着讲述历史、传达知识、规范行为、维护社区、调节生活的角色,以史诗价独制对民族成员进行温和教育。史诗演唱具有表达民族情感、促进社会互动、秉持传统信仰的作用,也具有强化民族认同、价值观念和影响民间审美取向的功能。

  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演进中又融汇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源终况进很此兵过海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延宣德汽方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的社会历史、阶级关系、民补读片之烈族交往、道德观念、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等问题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格萨(斯)尔》在多民族中传播,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凝笑气大东官鸡包聚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各民族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的生动到绍站但圆丝酒继水亚见证。此外,这部史诗还流传到了境外的蒙古国、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地区以及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和周边地区。这种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是异常罕见的。

  《格萨(斯)尔》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头史诗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无数游吟歌手世代承袭着有关它的吟唱和表演。它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作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格萨(斯)尔》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历史。

保护方法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藏视转、蒙等民族的生计方式发生了变化,职业化的艺人群开始萎缩。近年来一批老艺人相继辞世,"人亡歌息"的局面已言约油架均征经出现。格萨尔受众群正在缩小,史诗传统面来自临着消亡的危险,保护执失染特下速话管选工作应立即展开。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360百科保护,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西藏自治区的次仁占堆、青海省的才让旺堆和达哇扎巴、甘肃省的王永福、四川省的阿尼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吕日甫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文学点

  与世界汉福鸡上一些著名的史诗,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劳房飞展客货载衣甚影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相比,《格萨尔王传》有几个明显特点:

  活形态的史诗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活形态的史诗。史诗活在人民群众之中,在青藏高原广泛流传。被称之为"钟肯"的优秀民间说唱艺人,以不同的风格从遥远的古代吟唱至今。

  世界上最长史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从当前已经搜集到的资料看,《格萨尔王传》有120多卷、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仅从字数来看,远远超过了世界几大纸转商单地程案理著名史诗的总和。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共24卷,15693行;《奥德修记》也是24卷 12110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全书分为七篇。旧的本子约有24000颂,按照印度的计算法,一颂为两行财注,共有48000行。最新的精校本已压缩到18罪团广孩色否握身特550颂,37000多行。《摩河婆罗多》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史诗。全书分成18篇,一般说有10万颂东天烟怎故占尼磁士井,20多万诗行,在铁之弱住烧除掉《格萨尔王传》被外界发现和认识之前,曾被看作是世界上最材渐垂看按远长的史诗。

格萨尔:赛马称王

流板守父操前量满于开难  塑造的人物形象

  其中无论是正面的英雄还是反面的暴君,无论是男子还是妇女,无论是老人还是青年,都刻画得个性鲜明,形象突出,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尤其是对以格萨尔为首的众英雄形象描迫比板金速此计金印写得最为出色,从而成为藏族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通圆子优短米用另席东限或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和故事情节来实现塑造人物形象,是《格萨尔》史诗的特色之一。因此人物虽然众多,却没有但病担末补给人雷同和概念化的感觉。同是写英雄人物,但却各不相同,写格萨尔是高瞻远瞩,领袖气派;写总管王则是机智、仁厚,长者风度。积对么讲组嘉察被写得勇猛刚烈,丹玛则是智勇兼备。人人个性突出,个个形象鲜明:对妇女形象的塑造更是语言优美之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传唱千年

  中国藏族、蒙古族、土族等民族共同传承的"格萨(斯)尔史诗传统",是关于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以韵散兼行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酸伯汉国完做哪跑罪阿能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完成人间使命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凭借一代代艺人杰出的口头艺术才华,史诗在中国西部高原的广大牧区和农村传承千年,全面反映了藏族及相关族群的历史、社会、宗教、风俗、道德和文化,至今仍是民众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族群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创造力的生动见证。

  【格萨(斯)尔史诗传统】

  格萨(斯)尔史诗以其独特的串珠结构,融汇了众多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形成了气势恢宏、篇幅浩繁的"超级故事"。史诗说唱传统在一定意义上是地方性知识的汇总--宗教信仰、本土知识、民间智慧、族群记忆、母语表达等,都有全面的承载,史诗说唱传统还是唐卡、藏戏、弹唱等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同时也是现代艺术形式的源头活水,不断强化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与历史连续感,因而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堪称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2009年9月,"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格萨尔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堪称人类伟大的口头表达艺术生动鲜活的样本。

  史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在世界各地文明传统中多有流布。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和神话,被公认是西方文学的滥觞。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古英语的《贝奥武甫》、古日耳曼的《尼贝龙人之歌》、古法兰西的《罗兰之歌》、非洲的马里史诗《松迪亚塔》等,都曾经广为传唱,影响久远。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仔细讨论过史诗的内涵和特性,并给予这个艺术样式很高的评价,开启了人类认识和评述史诗的先河。地球各个角落的人们,依照各自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发展出形态各异、风格繁复的史诗演述传统。众多的史诗,已经成为人类口头演述文化的座座丰碑。

  主要在藏族和蒙古族等民族中所传唱的大型史诗《格萨(斯)尔》(藏族叫"格萨尔",蒙古族叫"格斯尔",后文统称"格萨尔"),堪称人类伟大的口头表达艺术的一个生动鲜活的样本。它所具有的诸多特性,令人叹为观止。

  "格萨尔"故事"多如牛毛",不可胜数,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在"格萨尔"为世人所知前,西方的工具书说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是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有10万"颂",就是20万诗行。而"格萨尔"的长度,迄今没有很准确的统计,但我们可以大略地知道,藏族的史诗文本,已经记录下来的相互不重复的"部",保守计算也超过100种,仅仅是韵文部分就超过100万诗行。

  以这样的规模,大概没有那个歌手能够完整地掌握它。现年80多岁的藏族歌手桑珠能说唱65部《格萨尔》,他所唱格萨尔故事的大约三分之二,在陆续誊写和刊印中,计划中的规模是46卷,平均每卷400页,藏文散体排印,这是数倍于《红楼梦》的篇幅!他是目前公认能说唱格萨尔故事最多的艺人。因为格萨尔史诗传统仍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我们很难确定其究竟有多少"部",大约多少"字数"。对藏族内部而言,格萨尔还是他们唯一的史诗,这在世界上就很少见了,多数产生史诗演述传统的民族,都有丰厚的史诗群落,并不"一枝独秀"。藏族中的这个现象,与《格萨尔》的结构特点有关。它属于串珠式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断包容和吸纳新的故事内容,而且把藏族的许多叙事文类--如神话、传说、故事、民歌、谚语等,吸纳到史诗中,形成壮观的叙事画卷。在人类口头演述艺术的历史上,这也堪称奇迹。

  格萨尔是流传久远和广泛的史诗,其传播地域广阔、涉及语言众多在世界上少见。

  格萨尔的演述歌手类型很多,仅以藏族歌手而论,按照说唱技艺的习得和传承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神授艺人、闻知艺人、掘藏艺人、吟诵艺人、圆光艺人等几种类型。在上述五种艺人中,神授艺人是最为特别的艺人群体。他们大多自称有过奇异的经历,故事和讲述故事的能力来自"神授"。这些艺人大多生活在祖传艺人家庭或《格萨尔》广泛流传地区,有着较特殊的生活经历。他们记忆力超群,虽然绝大多数不识字,但他们却表现出惊人的口头创造活力,艺人们通常能说唱至少一二十部。

  《格萨尔》还有抄本、刻本的书面传播形式,由此产生了抄本世家,世代以抄写为生。青海玉树的布特尕家,就是这样的家族。现存最早的抄本,时间上可以回溯到14世纪(藏于西藏博物馆)。现存最早的刻印版本是1716年的北京木刻版《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

  《格萨尔》史诗还渗透到不同的艺术门类中,以格萨尔英雄为题材的艺术形式,包括唐卡(藏族卷轴画)、塑像、壁画、藏戏、弹唱等,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格萨尔的普及程度和受到民众喜爱的程度。到了当代,格萨尔故事还进入影视、广播、小说等现代艺术形式中。在藏区,种种绘有格萨尔王形象的唐卡和工艺品以及史诗抄本和印本,则被当地民众敬奉为能够驱邪除秽的吉祥物。

  《格萨尔》的艺术魅力,还体现在它非凡的传播力上。《格萨尔》滥觞于青藏高原,那里蒙古人和藏人长期比邻而居。《格萨尔》很可能首先在这两个民族中先后扎根,并随后在周边的民族中广为传播,在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白族等地区都有传唱,地域上跨越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新疆等多个省区。在境外,不丹、尼泊尔、锡金、印度、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等国也都有流传。传播地域如此广阔,涉及语言如此众多的语言演述艺术,在世界上还不多见。

格萨尔

  传统生活方式变迁,史诗说唱传统赖以依存的文化生态发生巨变,史诗说唱传统面临挑战。

  今天,《格萨尔》研究受到国际国内学者的重视,学术成果累累。国外学者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系统地研究《格萨尔》,其中,法国学者大卫·妮尔和石泰安对藏族格萨尔的研究,成果卓著,影响深远。1839年,施密特院士首次以德文翻译出版了北京七章本,把蒙古族的《格斯尔》介绍到国外。国内学者最早开始介绍格萨尔的,是任乃强先生,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撰写了若干文章在报刊发布。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在史诗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艺人得以确认和立档,其中的佼佼者进入了省级和国家级名录。各种抄本、刻本、誊写本、整理本和翻译本等,蔚为大观。各地积累的声音文档和视频资料,数量巨大。用藏文、蒙古文和汉文等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格萨尔》超过100种,部分章节或故事梗概已被翻译成了英、俄、德、法、日、芬兰等国的文字出版。国内的《格萨尔》研究成果,已经出版专著约20部;研究集刊、集成、论文集等15部;发表于国内外学术刊物上的论文数量可观;在中国召开了五届《格萨尔》史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些年来的国际藏学研讨会上,均设有关于史诗《格萨尔王传》的专题论坛。"格萨尔学"已成为国际藏学研究和国际史诗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不过,《格萨尔》说唱传统也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导致史诗说唱传统赖以依存的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年来,一批老艺人相继辞世,职业化的艺人群开始萎缩;操持母语者数量下降,听众群体正在迅速缩小。为积极应对以上状况,在本土社会和民间文化的土壤上探讨史诗的传承规律和保护策略,作为格萨尔史诗传统的牵头保护单位,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开辟了"口头传统田野研究基地"项目,推进一系列保护和振兴措施,为《格萨尔》史诗的存续和发展,摸索行之有效的举措。

文化荣誉

  2009年10月1日,藏族史诗《格萨尔》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传承

  漫画版

  该漫画是首部格萨尔王漫画。于2012年在中国首发,并陆续向世界多个国家发行,作者是擅长创作重大史诗题材的著名艺术家权迎升。《格萨尔王》漫画版,共5册,每册200多页,共计1000多幅漫画。

  藏文版

  2015年6月12日, 中国首部藏文版《格萨尔》说唱艺人丛书发行,该套丛书共分5部6册,由《格萨尔》著名说唱艺人才让旺堆、丹增智华、年智等说唱的《达姆赛宗》《喜玛拉登宝藏宗》《一代双雄》《征服果扎魔王》(上、下册)《年宝玉则盾宗》部分组成,约180万字。

  2018年6月8日,从西藏自治区社科院获悉,世界最长英雄史诗《格萨尔》藏译汉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赛马称王》《北方达姆银宗》《木雅黄金宗》《南太斯王牛宗(上)》《其日珊瑚宗(下)》五本书籍近日出版发行。至此,《格萨尔》藏译汉工程已出版译本10本,占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

  《格萨尔》藏译汉项目是西藏自治区重大文化工程,于2014年启动,总投资766万元。该项目以45部(48本)的《<格萨尔>艺人桑珠说唱本》为蓝本,组织了北京、甘肃、青海、西藏等地近50名专家学者参与。2017年,包括《天界篇》《丹玛青稞宗》《木岭之战》等在内的首批五本书籍正式问世。

出版信息

  2018年6月22日,由四川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喜马拉雅文库、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共同打造的《藏族史诗<格萨尔>集成》(暂定名)签约仪式在四川省成都市喜马拉雅文库举行。该项目在四川出版集团的高度重视下,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和四川美术出版社联袂协作出版,喜马拉雅文库负责该书稿的搜集、录入、校对、编纂等工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格萨(斯)尔
下一篇:梁晓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