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流民图

《流民图》是近代画家蒋兆和历时两年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中国人物画。该画残存的上划张半卷现藏于中国美术馆,下半卷已经遗失,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画卷以一片瓦砾为背景,刻画了一百多个深受战争灾难之苦的难民形象,描绘了战乱中劳械细宁息苦大众流离失所的惨状,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流民图》的创作以骨法用笔为基础,融入西方解剖、透视、块面等写实技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力。作者不仅刻画人物的外在形象,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细腻挖掘,烘染出悲怆的氛围,宣泄着作者愤慨的情绪,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

  • 中文名称 流民图
  • 创作时间 1941-1943年
  • 作者 蒋兆和
  • 画作类型 水墨,设色
  • 现收藏地 中国美术馆

画作内容

《流民图来自》局部

  《流民图》纵为200厘米,横2700厘米,塑造了一百多个无家可归、四处流浪,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形象。

  画卷右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频临绝境的老人,然后是背井离乡的北方农民,躲避轰炸的母子,断垣下横陈的尸骨,沿街乞讨的难民,中部是几位工人,仅留有照片的后段有城市市民和南方的360百科农民,尾段是几位知识分子

  画卷中部,首先出现的是一组工人的形象:一位戴鸭舌帽的老工人迈着沉重的酸灯算拉模确外兵清皮脚步,一位右臂伤残的青年工人被另一位工人兄弟搀扶着艰难地行进。之后,出现了两位穿旗袍、烫发的青年妇女,她们如同卷首穿长袍的老头和妇人,看来曾有比较优越的经济生活。在农村者,有可能是富裕中农乃至中小地主,或没落的封建士绅;在城市者,则可能是民族工商业者的眷属。

  画卷末段社注下课掌药洲描绘的是几位知识分子的形象:倚树的科学家正在那里发愁;画卷倒数第二位蓄发的学者,忧国忧民,似乎期冀着光明,希望自己的祖国不再是一个受人凌辱的病夫。《流民图》的尾末并没有作者署名与题记,只画了一群苦难的知识分子和一棵大树。作者表示,这里表现的是知识分子的心外宪沙多染们额找声,这棵大树就是历史的见证。

创作背景

  作者于1941年开始构思《流民图》,1943年完成了这幅画。为了完成这幅图,作者赴上海、南京等地体验沦陷区的生活。他看到在日军铁蹄践踏下的百姓"人不为人"的生活情景,图中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以及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奏响了战争年代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交响曲,这是书减布跑放周今反在那个黑暗不见天日的时期,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还邀请到许多朋友、学生做模特。画中相拥而泣的女子,就是作者的学生做的模特,画卷中的啊状种必景突构那头毛驴,也是从街上借来,拉到画室里作写生。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日军的干扰,作者画一部分,藏一部分,使人难窥所料型其貌。

艺术鉴赏

主题

  《流民图》通过对一百余位无家可归者躲避日军轰炸、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痛苦情状的塑造,展现出由侵略者造成的饿殍遍地、生灵涂炭的人间悲剧。画面没有直接出现烧杀抢掠的侵略者形象,而是通过一个个满面愁容来自、疲惫不堪、倒地而息的人物群像,揭示了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国破家亡的毁灭性创伤。

构图

  在《流民图360百科》中,作者以西方绘画的奏同植严好透视原理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单个的人物形象,在整体布局方面又采用多角度、多视点的手法,最终《流民图》以横卷的构图形式展现给人民大众。画中展现了近百个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神情的人物形象,这种构图方式使人们在观看时要从局部出发循序渐进品味,由于画幅巨大,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画面中人物形象聚散、动静、情绪的连贯和变化,汇答且合起来好像江潮一样汹涌起伏,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的共鸣。

线条

  《流民图》在线条上采用中国画"骨法用笔"的原则,结合画家的主观感受,在传统描绘线描方式上加以改变,因人物形象、年龄、身份的差异所采取的线条也有所不同,用苍老干枯的笔触描绘老年人,用柔美平滑的笔触描绘青年人,明暗关系和体积感通过这些线条来体现。在人物形象结构转折处充分利用中国山水画样依间条附始计钟律技法来充实线条不能完全胜任的高棉波士地方,塑造出更加深厚富有力量的形象。

笔墨

  作者通过小写意对人物面部及手部进行细致刻画;头发笑玉好下转终略的处理是将笔上的水分吸干,先用干笔皴出结构,再用淡墨染出明暗;衣纹的处理与面部及手部形成反差,衣褶的线条通过行笔的提顿来体现;衣服的设色在颜色上用得不多,但恰到好处,大多是在花青和红颜色里加少量的墨色,主要以暗颜色为主,给人的感受也符合当时的环境氛划今围。整幅画对人物形象的描绘,用笔刚劲有力,造型形象准确,墨色富有变化,线条简洁干练,情感表达细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笔墨技法,既完成了作品中人松困映帮括物的内心世界,也表明了他本人的精神品格,充分体现出一个画家应有的艺术风范。

名家点评

  现代画家陈丹青格孔花已毫架留:《流民图》人物个个有名有姓有身世,兼具社会学、生理学、谱敌汉步左花汽钱杀小太系学、遗传学,甚至山传费史处客地方志等等密码的生动表象,同时,被恐惧所统摄,合成沦陷德等配扩他但促宁的惨景。这等画境,非仅取决于造型之力,更在作者理解人,并以这精确的理解,驾春供究合驭想象力。

  现代美术评论家沈鹏:《流民图》像一股闷雷,惊动无声的大地,像一道暖流,唤起人们在严寒中对春天的向往。它是无声大地中的痛苦的呻歌温希父加打前粮吟,是一个诚实的画家的血泪结晶。以《流民图》为中心,鲜明地展现了画家创作的轨迹,其中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由生活的一个横知早批互握呼准断面连结时代的脉搏,衔接过去和未来。

历史传承

  1943年,为避开日军耳目,《流民剂金盟末责候队图》更名《群像图》,开展当天遭到日本宪兵队的冲击,随之接到禁令。曾有一位教师事先买了一套《流民图》的照片,在礼堂为学生们展览,躲过日本宪兵的视线。

  1944年,《流民图》在上海短期展出,不幸被强行借览,此后音信杳然。

  1953年,上海美协从某地下室的垃圾堆中发现了只剩下半幅《流民图》,残破霉烂,于是即刻将它重新装裱。

  1988年,该画由艺术家家属萧琼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重要展览

  展出时间

  展出地点

  展览名称

  1943年

  北平太庙

  无

  1994年

  中国美术馆

  2013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

  "君住长江头--泸州蒋兆和艺术馆馆藏精品展"

  2014年

  中国博物馆

  "不尽丹心--蒋兆和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

  2015年

  武汉美术馆

  "我法--蒋兆和绘画艺术研究展"

  2020年1月

  中国美术馆

  "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馆藏捐赠作品展"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图片

  蒋兆和(1904-1986年),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本名万绥,湖北麻城人,生于四川泸州。早年流徙上海,以画肖像谋生。中年后随徐悲鸿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历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擅画人物、肖像,以西洋素描结合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勾线擦面,画风朴质,造型写实逼真,尤长于表现现实生活题材。代表作为《流民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