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温振英

妈倍振英,主任医师。一九五三年毕业于湖南医本者字帮望吸型言科大学医本科,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毕业于西医离职学习中革息耐医三年。现为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来自儿童营养研究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华儿科临床杂志编委。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四十余年,曾获十余项科进步奖 ,撰写有关论文及专著40余篇。对中医儿童营养保健进行研究,并设中医儿360百科童易感儿、脾胃病、血液病等杂病的防治保健一体门诊。

  • 临床职称 主任医师
  • 专业 中西医结合
  • 毕业院校 1947年考入沈阳医学院,1948年转学湘雅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本科
  • 籍贯 辽宁沈阳
  • 科室 儿科

教育经

  ​1947年考入沈阳医学院,1948年转学湘雅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本科。

  1959年至1961年,参加北京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学习班。

工作经历

  1953年至1959年,先后在沈阳中国医来自科大学、北京医学院任教。

  1961年至今 北京中医医院

出诊时动据增现雨径

  周四上午

研究方向

  擅长治疗儿童易感儿、来自脾胃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儿童营养保健等杂病

学术兼职

  全国和北京中西医结合儿科研究会理事和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儿童营养研究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华儿科临360百科床杂志编委。

学术思想

  温振英学术思想

整体医疗

  温振英老师秉承《内经》、《伤调乙想龙命司马寒杂病论》中整体观的理论,不仅遵循"天人合一"、"内外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影响、人体脏杆水互判话供剧应纸击腑相生相克互为关联的整体辨证关系,临床实践中更为注重体质及心理因素在人体辨病辨证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诊病、治病结合体质兼顾心理的整体医疗理论,进一步补充、完善了中医整体观理论。

扶正深装祛邪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温老师认为正气乃人体之根本,邪气乃疾病之标而已,治疗疾病必须时刻顾护人体之正气,可扶正以祛邪,或扶正祛邪兼施,并要做到祛邪而架间让西初已业田院不伤正。

重视脾胃

 束倍这凯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针对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儿,脾胃功能显得更为重要。《脾胃论》中云:"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然而如附钢化庆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脾常虚",温老师不仅从脾胃入手治疗小儿多种疾病,而且在治疗其他疾病时都时刻注意顾护脾胃,防止因治疗疾病伤及脾胃身素般的京难剧担特是怕而再生他病,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重视养阴

  温老认为,"小儿易热多火"与小儿的生理特点有关,但其所谓之"火"并非实热,而为相对阴虚的表现。加之现今社会小儿常有饮食偏嗜、精神压买学准农力加大以及环境的改变等因纸审若段加愿饭怕找国素,阴虚体质患儿不断增加,因此件均根务供经移治疗疾病应结合体质特点,注意养阴润燥,少用温燥或苦寒伤阴之品。

注重营养保健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当今如何增进小儿身体素质的防病保健成为社会的极大需要。针对时下不理触微有力部了合理喂养及小儿保健品的滥用现象,温老师认为根据小儿体质特点,运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原则指导小儿营养保健势在必行秋司切境许

发展观点

  从《黄帝内经》时期到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自然条件、人文体系,还是身扩人们体质、疾病的类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温老师强调要有辨证思维,用历史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各时期医学著作所处的时代、社会、地理环境,从而正确理解各医家的观点、方药之运用;要敢于依据当代对疾病更深的认识,结合自然气候、人们体质等特点而有所突破和发展,提出新理论、开创新途径、研制新的中药方剂。

科研成果

  主持研究"健脾益气法治疗缺铁性贫血"、"培土生金法预防小儿离哥呼吸道感染"、"养阴益气法预防小儿上感"、"扶正好容祖尽流审祛邪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健脾祛湿止泻法治疗泄泻的理论与药物筛选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等课题获卫生部以及北京市科研进步奖。

  研制的养阴益气合剂和健脾益气合剂,使百万名患状继损师儿考很觉参儿易感体质得以改善,达到中医"治未病"的困义读触执兰培硫占效果。

获奖情况

  被北京市中医院授予"杏林女杰"称号。

  主持研究"健脾益气法治疗缺铁性贫血"、"培土生金法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养阴益气法预防小儿上感"、"扶正祛邪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健脾祛湿止泻法治疗泄泻的理论与药物筛选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等获卫生部以及北京市科研进步奖。

  1994 年始享受国务院"医学特殊贡献津贴"。

主要论文

  [1]温振英,郑军. 小儿体质类型与辨证论治[J]. 中医杂志,1998,06:362-363.

  [2]温振英. 中医药防治复感儿的现状与分析[J]. 中医杂志,1999,11:688-689.

  [3]温振英,李秋英,佘继林,肖淑琴,朱丽娜,孙中林,李黎,郑军,吕敏华,汪天柱,汪天柱,徐惠君,周德水,王稳. 扶正祛邪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 中医杂志,1991,10:41-43.

  [4]温振英. 小儿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86,02:46-47.

  [5]温振英,吕敏华,曾昭田,李秋英,金敬善,李荫芝. 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研究[J]. 医学研究通讯,1986,04:120-121.

  [6]温振英.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防治[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87,04:231-233.

  [7]温振英,金敬善. 培土生金法防治呼吸道病易感儿的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1987,01:34-35.

  [8]温振英,吕敏华,曾昭田,李秋英,金敬善,李荫芝. 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08:469-471+453.

  [9]温振英,苑晨,李黎. 小儿地图舌的探讨[J]. 中医杂志,1988,05:50-51.

  [10]温振英,黄玉琛,裴福平,苏上元,刘桂珍,蔡红芳,于咏梅,于京海,朱志武. 婴儿营养性贫血的防治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05:20-21.

  [11]温振英. 对胎教问题的商榷[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89,04:250-251.

  [12]温振英,肖淑琴,陈淑维,邵立思,黄爱兰,李锦云. 小儿肾炎的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和免疫功能测定的关系[J]. 贵州医药,1981,04:19-21.

  [13]温振英,高执蕙. 小儿虚、实证舌象与T细胞测定的关系(摘要)[J]. 北京医学,1982,06:357.

  [14]温振英,肖淑琴,陈淑维,周润芝,薛秀萍. 2086例小儿舌象的观察与分析[J]. 中医杂志,1982,01:34-36.

  [15]温振英,吕敏华,李库勤,肖淑琴. 健脾补气法对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414例的治疗分析(摘要)[J]. 北京医学,1983,05:305.

  [16]温振英,李库勤,肖淑琴,吕敏华,王慕娴,曾昭田,武守恭,尹学英,高执惠,周述超. 健脾益气法治疗幼儿营养不良性贫血128例观察总结[J]. 北京中医,1983,01:23-25.

  [17]温振英,宋祚民,吴德梓,于载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方案的探讨(附30例临床分析)[J]. 山东中医杂志,1983,01:19-21+45.

  [18]温振英. 小儿虚、实证舌象的临床实验研究[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12:738-739+708.

  [19]温振英. 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中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J]. 中医杂志,2003,08:635-636.

  [20]北京中医医院  温振英. 中医儿科临床和科研展望[N]. 上海中医药报,2001-02-03001.

出版著作

  《温振英医话验案精选》、《我的中医传承之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