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春,是武平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已任,全国优秀教师。
在边远的武平山城,有这样一个人:
他一直相信人生总会与谁有某种机缘。
来自 他执着认为青春总应该做点什么,好让平淡如水的生活有一点激动与喝彩,好让如梭的岁月在无声地流逝之后,总还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回忆与记念。
他后来终于知道,那个与他有着某种机缘的是"学生",而那份执着是"教育"。
他,就是武平一何算么备中的前青年教师王锦春。201茶左之属4年9月10日,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记得正是那个肉源免粒止超派快道弱昭示着希望与收获的金秋八月,王锦春成了武平一中的一名教师。看着这里盼望长大却又稚气未脱的学生,看着这里强手如林的教师,他有些心虚。
学校领导360百科是理解年轻人的,知道年轻人需要鼓励,更需要磨炼。学校呀妈张却紧材确尽装房投为此制订了一套"帮带"青年教师的措施,而青年教师必须在三年内成才--这既是厚望也是压力啊。然而王老师的心却平静了下来,他坚信这里就是他耕耘的热土。只要辛苦劳作,蜜蜂是会飞来的,他的桃李会是满园的。
一、
校宜刚法常 "给我重一点的担子吧,我要尽快成长"。
初上岗位,学校按惯例只安排他掌香较次担任高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当他知道学洋数花证架不流史干态校的工作安排后,年轻的甘于重压的心跳动开了:"那么多的老教师除了担任两权接容土富基数滑门感个班的学科教学任务外,都还担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我这二十刚出头的后生怎能如此安逸?况且身为人哪吗结厚实各植而民教师,教学和德育工作同等重要,我除了教学还得做些德育工作,这样才能让自己尽快成熟。不行,我得找校长去!"
校长听了他的请求后,笑着说:"年轻人,我们给你多一点的时间,让你先在教学上接起松学上求一回成熟起来吧,以后的担子有你挑的植短议卫。"
"不,"王老师语气坚定地说,"重压之下才能充实。给我重一点的担子士叫掉复何任积根吧,我要尽快成长。"
于是,这一学年王老师成了高一(6)班的班主任,并担任高一(5)(6)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
二、
语艺之促育养井药女编名 "对学生的真爱需要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
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王老师手记
王老师有一点丝县律特别,每一届的毕业典礼上,他都很少说话。他说,无需言语--学生们知道他这时会想些什么,"祝愿"、"希望"是多余的,他知道滑答学生不会辜负他的期望。在过去的许许多多日子里,他都是透明的,他的喜怒哀乐,他的高尚、浅薄,在学生面前从不隐瞒掩饰,他从不在学生面前给自己头上画上命而即艺朝钟站买胞几一道神圣的光环。王老师深深知道,"为人师表"决不是利织扩渐打节房正襟危坐,没有喜怒,没有哀乐,没有人水零之常情;"教书育人"也决不是做好好先生,而应有爱有恨,既爱浪子回头,也恨铁不成钢。
王老师在做班主任过程中,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由于来自穷乡僻壤,父母又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使他养成了一种自卑、孤僻的性格,看不起父母,也不与城里的同学来往。王老师在详细了解了情况后,找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对他动情地说:"我曾经与你同病相怜,我读高中时家境与你相似,父母生了十个孩子,家里没有更多的收入来源,总是穷,我们都是苦孩子出身。我最难忘的是高一时有一次上体育课的情形。那个下午上体育课,是期末测试匀体向上项目,刚好那天我的裤子屁股上的一块补丁的线脱落了,而老师又要我第一个测试,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毅然地上了。虽然那块补丁在北风中被吹得不停地抖动,但我的心里却很坦然,因为我深深知道,贫穷不是我们的过错,也不是父母的过错,我们和父母都无法选择出身,但我们有权选择奋斗;贫穷改变不了亲情,相反,亲情可以使我们更加'富有'。这种'富有'是我们一生快乐的源泉。"王老师的话说完后他非常激动。此后,他的自卑、孤僻的性格有了很大改变。
"真诚、热情、原则、谅解"是他做班主任的法宝。记得1990年,他参加全县的作文教学评优活动,由于板书不合理,时间掌握不好而落选,当他把落选的消息自责地第一个告诉学生,学生们先是静寂尔后掌声雷动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记得1995年,他的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一些误解没被评上三好学生时,他只是用热情的双臂将他紧紧抱住;记得1998年,他的一个姓石的学生因为偷了班里同学大米,他是如何的怒目圆睁、声色俱厉,而当这个学生知错认错,他又是如何地一趟趟往学校政教处跑,求领导们手下留情,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
一桩桩一件件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他对学生的是真爱,而学生回报他的是真情。请看一位学生在毕业多年后给他信中的一句话:"不再相见,并不意味着分离;不通音讯,并不意味着忘记。"
三、
自己开恳的,即便是一寸,
也是最宽广的土地。
自己播种的,哪怕是一粒,
也是最诱人的果实。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王老师的心也常常躁动不安。然而他却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钻进陋室,习惯性地凝视书桌上架着的座右铭:"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劲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然后坐在书桌旁,或是看书学习,或是整理资料、抄写卡片,或是备课改作,或是总结经验。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必须有"长流水"才能满足学生需要,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的更新。他深知,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他爱读小说、散文,更是以"吃"书的精神攻读教育教学论著、杂志、报纸。几年来,他"吃"掉了《年龄和教育心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合作教育学》、《成功教育论》,选读了各种报刊上的优秀论文。就像蜜蜂采蜜那样博采众长,就像蜘蛛一样精心结网,他以教学理论为经,以各门知识为纬,编织了一个"知识之网"。
仅有知识是不行的,关键是如何把自己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上,把课上得既扎实又生动。王老师当然深知这一点。为此,把课上得既扎实又生动便成了王老师的另一追求。他说:"在舞场上,我缺少一份自信,只有在课堂上,我才可以挺胸昂首,信心十足,伴着教材的内容,把我的知识、思想、感情倾注给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他们总是眼睛闪亮地报以我纯真的微笑。为了自己的那份'信心'和学生的这份'微笑',笨拙的我丝毫不敢取巧,只有付出多出常人几倍的时间去思考,去尝试……"
王老师永远记得他给学生上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的情形。上课后,王老师面对一双双渴求真知的眼睛,深情地说:"秋,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吟诵的对象。欧阳修笔下的秋是萧瑟凄凉的象征,峻青笔下是丰收的象征,而对于我们来说,秋是什么象征呢?仅仅是成熟的象征吗?当清晨起床时,秋风袭面,给你一些凉意,你是否意识到秋正在迎接严冬的考验?朱熹说,'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姜育恒说,'春天还在等候/秋叶无声飘过',而另一位诗人也说,'我们站在春的岸边/正谈论着遥远的秋/而秋水/此时已淹没了我们的足背'。秋是否也是人生易逝的慨叹?今天,我们要学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又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呢?"如此一段形象生动却又深情并茂的导语,迅速引起了学生共鸣式的思考,把学生带入理性笼罩的氛围之中。在这种深沉的情感基调下,学生的主体性取得了极大限度的诱导,学生不由自主地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情感修养,而且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老师就是那样的老老实实,那样地辛苦跋涉。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老师的语文课上得既扎实又生动,深得学生的喜爱。98年5月份,学校"梁野文学社"的海报上竟然出现"我校著名青年教师王锦春"如此的字眼,足见王老师在学校的知名度和学生对他的喜爱程度。
四、
"如果没有事业,生命有何意义?我要工作!"
只要是武平一中人,甚至是武平教育界人士,没有谁不知道王老师的病史,没有谁不说他是个"工作狂"。
94年9月8日,教师节前夕,对于王老师所担任语文科教学的高三(1)(2)班的学生来说是个灰色的日子:他们所喜爱的王老师突然被送进了医院的重病室,经医生诊断为急性重症肝炎。这一消息使他的学生个个黯然神伤,心急如焚。其实他们不知道,早在暑期补习期间,王老师就已得了肝炎,但他舍不得放下自己的工作,舍不得丢下心爱的学生,隐瞒了病情,仍然坚持为同学们上好每一堂课。拖着疲乏的身体,强露出如春的笑容,因为怕传染给学生,还要避免与学生接触,这一情景让学生回想起就动容、自责。
请让我们来看看医院重病室的那幕动人的情景:
三十多位学生手捧着鲜花,眼含着泪水静静地围在一张病床前,床上躺着的是他们的全身腊黄、疲乏无力的王老师。静穆,静穆,接着是低声的啜泣,然后终于有人高声地哭了起来,这哭声让在场的医护人员也动容。就在这时,他们的王老师睁开了微闭的眼,当他看清周围的是他心爱的学生时,脸上突然露出了让人看了都心酸的笑容。他吃力地张开嘴,缓缓地说出了下面的几句话:
"怎么,你们这是来看望我,还是来向我的遗体告别?别哭,别哭,我的病不碍事,两个月后我又会站在你们的讲台上。"……
王老师绝对没有食言,两个月后,他果真又站在了高三(1)(2)班的讲台上。迎接他的是讲台上鲜艳怒放、祝愿老师永远快乐健康的康乃馨。
然而学生的美好祝愿毕竟只是祝愿而已。王老师出院时医生曾告诫过他:肝病患者忌酒、忌熬夜、忌劳累。王老师可以做到滴酒不沾,但他的工作热情却不能让他做到不熬夜、不劳累过度。他的做护士的妻子曾经为此哭过多少次,劝过多少次:"你不要命了,你再这样下去,可真就要没命了!有你在,我有丈夫,孩子就有爸爸,我们才有个完整快乐的家呀……"王老师的眼圈红了。他坐在沙发上,无限深情地对妻子说:"生命是有限的,而事业是无限的。我怎能以区区生命使自己碌碌无为呢?"听完丈夫的话,柔情知心的妻子还能说些什么呢?她所能做的,只是从医院不断买回肌苷、护肝片等保肝药片,尽量内内外外地操持家务,以减少丈夫的外在劳动压力。
病是无情的。王老师的肝病多次反复,他曾于95年8月、96年1月、98年5月多次住院,成为老病号。而每次病情稍有稳定,他都坚持出院,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谁也拦不住。
校领导是最理解王老师的。每次王老师住院,他们去看望他时,都坚决表示要他休息半年,但每次王老师都婉言相拒:"肝病没有根治的可能,除了心情。如果你们不让我上课,我的心情不好,病情照样反复。再说,如果没有事业,生命有何意义?我要工作!"
面对这样一个"工作狂",谁还能有别的办法?
五、
"只要生命没有停止,总会有新的嫩芽从枝上发出"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终有回报。"武平一中记住了他,各级政府记住了他。在十七年的虽不算短,但也不算长的时间里,王老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十七年时间有十五年担任毕业班教学、班主任工作。
--在连续十五年所担任的武平一中高三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中,所教班级的语文高考平均分、单科上线率均居全县、全市前茅。其中92年高考,方三文同学的语文单科成绩为100分(当时是120分制),居地区前茅,该同学的文考总分居当年全省文科第二;95年高考所任班级平均分居地区第三;98届王颖彦高考语文796分,99届李龙莲785分,2000届肖菊香799分,均居武平县高考单科成绩第一,居龙岩市前茅;2002年高考所任高三(6)班语文科平均分107.8分,其中120分以上6人,居全市前茅;2003年高考所任高三(6)班语文科平均分97.5分,其中100分以上28人,居全市前茅……
--自94年起,连续12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所任班主任的班级高考成绩显著,涌现了方三文、王颖彦、李龙莲、李配珍、刘子伟、兰发富、罗燕芳等一批在当年高考中总分名列省、市、县全茅的学生。尤其是2003届高三(6)班(文科班)高考高分人数,上本(一)和本(二)人数均居全市前茅,其中有两人600分以上,上北大录取线人数3人。该班在武平一中历史上创下本科(文科)上线人数49人的记录,为此荣获2003年福建省中等学校"先进班集体"称号。
--教研教改成绩显著。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年来均获校论文年度考核一等奖。其中《记叙文写作中立意构思的"杨朔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曾在中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定中被评为"较高水平"。《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在"福建省第一届中学语文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中获二等奖;《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展示与学生的情感滋养》获"福建省语文学会论文评选"一等奖,并收入《福建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论坛》;《宏观驾驭,微观管理》在龙岩市第四届普通中学开放周"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荣获一等奖。
六、
每天早上5:50起床到宿舍叫醒学生到操场上做操,然后早复习;7:30开始早读;8:00-17:00安排一天七节课;18:00-18:30是朗读时间,学生在教室里背诵语文、朗读英语;18:30-22:00晚自习。这是武平一中理科实验班班主任王锦春老师一天的课时安排。在武平一中高三年段有两个实验班,2009年是第一届实验班学生参加高考,出了两位福建省的高考状元(程美华、方洋),还有近40名同学高考成绩在650分以上。
"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这些学生特别听话,也特别肯念。"王老师说,学生犯错的地方老师就反复讲解,像保姆一样盯着管着学生,在武平一中实验班,每个同学都有一本错题集,反复训练直到不再犯错。以训练高考作文为例,老师细致到教学生如何遣词造句、采用什么样的套路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王锦春老师说,就拿每天起早摸黑的课时安排来说,武中一中的高三老师们,除了星期天,每天都和学生一起,重复相同的作息时间。
从教20年,带过18届高三学生,王锦春老师就像一名斗士带领着他的学生去战斗。"如果哪一天高考不存在,我会感觉像被掏空了,毫无乐趣。"
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的摄影记者、制片人周浩同志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跟踪拍摄王老师及其所担任班主任的高三(7)班,制作完成的纪录片《高三》已于2005年11月27日11:10分在央视新闻频道"纪事"栏目播出。……
"风雨飘摇心深处,多少往事,悠悠难追忆",而岁月的脚步总是匆匆。面对未来还有不知多少的飘摇风雨、坎坷险阻,王老师,你超负荷的心是怎样想的呢?
此去人生,我们都将一步步走向衰老,但我不相信只有衰老。
"古老的大街依然会有高楼竞出,苍翠的竹野依然会有春笋竞出。生命只要没有停止,总会有新的嫩芽从枝上发出。"
在大型纪录片《高三》中,结合现时高中实景和王锦春老师生动的教学方法,无不让人感慨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