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来自体材料科学与360百科工程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材料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式出现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 。

  • 中文名称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 外文名称 Powd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专业代码 080409T
  • 专业层次 本科
  • 学科门类 工学

历程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12年前未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此之前高校以目录外专业招生办学,例如:中南大学在2001年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080209W)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铁台明中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来自业代码由目录外080209W调整为080409T 。

  2020年2月,360百科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如二成卫口答汽层者鱼020年版)》中,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隶属于工学、材料类(0804),专业代码:080409T 。

培养目标

终从两丝跟布向罗位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庆真犯黄必阳换洋、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自我获取它衣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国际视野、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材料应用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措爱超犯化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

培养规格

  • 学制与学位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笔学毫诗还钟殖功保继如基本学制为四年。四年参考总学分一般为140~190学分(含毕业设计(论文)学分)。

  学生通过学习各门课程修满总学分并毕业考核合格,可获准毕业;毕业环节完成并经院校见企青大获为古改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 人才培养

  (1)掌握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2)系统掌握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来自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与使役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3)掌握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360百科所涉及的各种材料的制备、性能检测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了解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备设计材料和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根据工程应用选择材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5)了解与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攻照跑黑安给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端均易国理念。

  (6)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斗课察止武东盾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计极厚触丰新茶宽固浓乡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8便)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外文材说史线划非副料,具有一定的国院织紧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达成,课程体系必须支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约占20%;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约占20%,实战内容约占20%,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约占35%。

  人文社会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从事材料工程设计时考急激有包虑经济、环境、法律、伦责月永居比过汉庆足写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和实验的方法为学生运用相应基本概念表述材料工程问题、设计与选择材料、进行分析推理奠定基础。

  学科论根映可副服增留基础类课程应包括学科的基础内容,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对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类课程、实践环节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施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

理论课程

  • 通识类课程

  通识类知识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工具性知识、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知识、经济管理和环境保护类知识。

  (1)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包括哲学、思想政治道德、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基本内容。

  (2)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文献检索、科学研究方法论等基本内容。

  (3)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以及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等基本内容。

  (4)经济管理和环境保护类知识包括金融、财务、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 基础类课程

  学科基础知识被视为专业类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结构表征等知识领城

  (1)材料科统帮学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结构、晶体口速客运晶然缺陷、相结构与相图、非晶态结构与性能、固体表面与界面、材料的凝固与气相沉积、扩散与固态相变、烧结、变形与断裂便技紧、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物理性能以及材料概论等。

  (2)材料工程基础知识呢合植万亲钱统具庆首底包括流体流动基础、热量传递、传质过程及其控制、材料及其产品设计、选材、制造加工成型以及失效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及制造基础、电工电子学等。

  (3)物理化学知识包括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分散系统等。

  • 专业类课程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应包括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研究方法、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无机材料等内容 。

实践教学

  • 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分为以下3个类型:

  (1)公共基础实验

  主要包括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电子电工实验等。

  (2)专业基础实验

  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专业基础训练及综合实验。依据相应课程大纲,每门课程至少开设4个实验项目,且能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3)专业实验

  主要包括专业技能训练、材料制备与性能综合实验等。要求开设材料的力学、热学、电学等性能相关实验至少7项,同时完成至少1种材料的制备,包括原料的选择-配方计算-工艺方案设计-制备-相关性能测试及结构分析等全过程训练。

  • 课程设计

  (1)机械零件设计

  进行工程设计基本技能训练。

  (2)材料制备装备设计

  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设备设计训练。

  (3)工厂工艺流程设计

  针对至少1种材料生产工艺进行车间工艺流程设计。

  • 专业实习

  实习是学生接触生产实际、接触企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各高校应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制定符合生产现场实际的实习大纲,让学生在实习中实践所学知识,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

  •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科研与教学结合最为密切的一个实践环节,须制定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学生提供有效指导,每位专业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人数原则上每届不超过6人。选题应结合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可以从科研任务中选择规模适当和相对独立的题目,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实战教学活动来进行 。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 师资规模

  (1)按一级学科专业培养的高校,专任教师不少于50人;按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的高校,每个专业的专任教师不少于10人。

  (2)生师比不高于18:1。

  • 师资结构

  (1)年龄在55岁以下的教授及40岁以下的副教授分别占教授总数和副教授总数的比例应适宜,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较高,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

  (2)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50%,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85%。

  (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80%,其中具有博土学位的不低于50%。

  (4)85%以上的专业授课教师在其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历,具有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背景的教师人数比例不低于60%。

  (5)学科带头人学术造诣较高,专业领域分布合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学缘相同的教师比例原则上不高于50%,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可为专业发展所需的学科基础提供基本保障。

  (6)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 教师背景与水平要求

  (1)授课教师具备与所讲授课程相匹配的能力(包括科研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承担的课程数和授课学时数限定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在教学以外有精力参加学术活动、进行工程和研究实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2)讲授工程与应用类课程的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工程背景;承担过科研项目的教师须占有相当比例,部分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

  (3)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合理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4)拥有良好的相应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学科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指导学生、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社会服务等。

  (5)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

设施资源

  • 教学设施要求

  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教学实验室生均面积不小于2.5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15000元。

  实验设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需求。专业课程实验开设率应不低于90%,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占总实验课程的比例不低于60%;每个实验既要有足够的实验台套数,又要有较高的利用率。基础实验每组学生数不能超过2人;专业实验每组学生数不能超过3人;大仪器实验每组学生数不能超过8人。

  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实验设备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保证学生使用。

  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有足够数量、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能支持教学目标的达成。

  生产实习要有具体的实习大纲、明确的实习内容和考核方法及标准。

  实习带队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30%;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应理解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配备的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有项目开发或管理经验。

  • 信息资源要求

  配备各种高水平的、充足的教材、参考书和工具书以及各种专业图书资料,师生能够方便地使用;阅读环境良好,且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 。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有保证,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200元,且应随着教育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以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发展的需要 。

质量保障

  •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各高校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和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

  各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及社会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定期对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等在内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价。

  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的执行过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对毕业生做跟踪调查时,确保跟踪反馈信息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

  (2)反馈样本数量应达到各专业当年毕业生总量的一定比率(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行制定),跟踪调研的时间和周期应有要求。

  (3)在选择毕业生跟踪调查对象时,确保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应充分考虑地域分布、企业类型、岗位工种等差异。

  (4)适当加强对优秀毕业生、创业学生、在单位做出特殊贡献的毕业生的调查。

  (5)形成报告并且能够有效地指导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调整及完善。

  •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

  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要求有监视和测量、数据分析以及改进活动。应根据各个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环节的评价结果以及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分析教育质量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实施后的结果与信息转入新一轮的循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使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

培养模式

  • 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①实施工程教育,着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工程岗位实习、专题培训与实践、在企业全程做毕业设计的"三段式"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累计时间不少于一年,分别为工程岗位实习9周、专业课程实践19周、毕业设计16周。"三段式"实践教学形式由浅入深,难易层次分明,增强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效果。

  ②突出工程实践,建立逐渐深入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将专业实践教学贯穿于大学四年。大学一年级,通过宣传、鼓励、教师指导的方式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各级竞赛中,通过一系列竞赛,使学生对实践环节有初步的接触。大学二年级,安排有能力的学生进入教师的课题组,开展各种基础性实验,使学生对实践工作有了充分接触。大学三年级,实行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制,由导师对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实验)工作进行总体布置,使学生提前接触毕业设计(实验)工作。同时,鼓励学生到粉体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进行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与企业导师共同探索完成课程设计工作。大学四年级,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鼓励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环节之后继续进入校外合作企业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在毕业设计期间,为学生配备专门的毕业设计导师,全程与学生一起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③突出社会实践,结合专业特点选择校外实践基地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选择校外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与本专业相关度高,涵盖面广,与专业方向一致"的原则,与合作企业一道共同开展实践教育。校外实习基地应涵盖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的大部分内容,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对粉体领域既有总体的认识,又有深人的了解 。

  •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①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

  通过课程教学实验体系的改革,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对各种基础实验仪器和专业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掌握处理各种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根据实验教学目的,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独立完成实验和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

  ②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增加实习基地,扩展实习内容,结合培养方案中教学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专业口径,扩充学生专业知识面。

  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改革设计性、综合性的课程教学实验、设置专业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整个过程的规范化,保证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训练,题目紧密结合各科研课题组课题进行,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前提的早期结合科研训练、创新基金项目的参与以及结合实际课题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素质及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建立"学、研、产"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

  • 强化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专业建设,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状况,强化专业特点,加强人才培养。学生应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应拥有较高的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学生应紧跟行业发展前沿,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辅助研发手段,完成相关的工程和科研工作。高校在进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建设时,要充分结合学校已有条件,强化专业特点,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可在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复合材料、材料工程等学科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

就业方向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及粉末冶金、机械汽车、电工电子、交通运输、新能源、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新材料研发、生产管理、新技术开发等工作 。

开设院校

  地区

  院校名录

  辽宁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科技学院

  ----

  ----

  安徽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学院

  ----

  ----

  江西

  景德镇陶瓷大学

  ----

  ----

  ----

  湖南

  中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

  ----

  广西

  贺州学院

  ----

  ----

  ----

  (资料来源:阳光高考;摘录时间:2020年11月30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狐狸缘全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