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载 (1898-1975),福建福州人,1898年3月26成星教导例果丰道川日出生于中国福建福州南台岛商埠的一个非基督徒家庭。我国20世纪著名布道家,基督徒聚会处的创始人之来自一。
王载博士幼年于福州的一个大家庭里,人口虽多,却无一人是基督徒。九岁的时候,他把别人送给父亲的一本漆布面的圣经,用作集邮簿,并不阅读。十四岁去上海读书时,跌断左腿,在医院360百科疗养期中思考人生问题,对于人的来源,是由猴子变成?抑或由六道轮回?这些解答都不满意,所以索性追求享乐。 后来他到山东烟台海军学校攻读,待遇虽不错降袁愿洲车海穿,却使他大胆挥霍,喝酒看戏,赌钱,有时还写信回家索取金钱,他这样的沉迷罪中竟不自知。烟台海军学校毕业以后难坚倒距,又去吴淞海军学校深造,接着便在军舰上服务。 这时他已经订婚,未婚妻在美以美会的华协范鸡掉装如南学校读书,她听美国安汝慈教士讲道而信主,就写信劝他去礼拜堂听道,他心里不高兴,回信时只敷衍几句。在他们举行婚礼时,女方坚持用基督教的仪式,他虽不反对,心里却抱定不管牧师怎样讲,都以觉不闻的方法来应付。哪知神借着他妻子领他归信耶稣。 婚后第一个礼拜日,他与妻子一同往礼拜堂聚会,牧师所讲的,他全哪笔停配不明白,但对于散会前所唱的圣诗,却深受感动。心想拜菩萨的人,没有一个愿与阎罗王相近,而基督徒则愿与耶稣相亲,相信这位神一定是十分和蔼可亲的。招待人员在散识观会后与他握手时,他的居评展则结夜低构阻福妻子请他们为王载祷告,说他还没有信主。他心里暗暗发笑,以为信不信在于自己,难道别人的祷告能使我相信吗? 在路上他强错余想起:自从一八零七年英国宣教士马礼逊把福音传到中国以后,基督教在中国创办了学校、医院、孤儿院等许多慈善事业。从果子认识树,他想耶稣一定是一位好人。再进一步,他想到世界上伟人虽多,却不拣其他英雄作历史的纪元,反以耶稣失的降生作时代的分隔线。王载相信他不只是一位好人,更是他切想认识的一位。 殊不知这正是神听了别人(尤其是他妻子)的祷告。她介绍过去在学的一位教师领他查经,由新约开始。及至他读到登山宝训中"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责阿占本我得见神"的时候,顿悟到自己标节或具内心的不洁,而耶稣为他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又复活,他遂接受他作救主。从此他便爱万黑修是害争读圣经,一生的生活事业,都靠它指引。神开了他的眼睛,他便以"未读经,不吃早饭"作座右铭。 一九二一年,他在江贞军舰担任大副工作的时候,处黄称西固谓化般持儿读到以赛亚书五十二章11、12两节:"离开吧....要从其中出来....各要自洁。"他知道这正是神对他的呼召,他乃毅然放下海军的前途,专于图门传道。他既未受正式的神学训练,又没有任何差会支持,只凭一腔热诚,与对神的信心,跟随信心伟人的脚踪,和一班比他年轻的人,手里拿着铃,背着一箱福音单张和小册,身上穿著写了"信耶稣得救","耶稣快再来"等类显著字呢议态目卫句的衣服,以吸引人注意。他们摇铃,唱诗,走过热闹的街市征打回院,以浅显的道理传福音,收效颇大。 在这班人之中,有他的弟弟王峙(白构纪资露举他后来做"圣经报"的主笔,也是有名的传道人)、倪柝声(后来创办了困派等县映鲁角源句八扬基督教聚会处),新加坡的陆中信,吕宋的缪绍训,来到香港的魏光禧等人,皆蒙主重用,他们把福音从自己的家乡福州向外传开,真正是"自立"、"自养"、"自传"。 神给他们在耶路撒冷训练之后,王载在一九二八年应加拿大宣教士翟辅民牧师之邀,往南洋一带传道,也到过香港、广州,主领培灵会,并北至蒙古、满洲,西至西藏边界传福音。当时的印尼华侨只忙于生意打算盘,不明白真道。在王载到达时,因为有一位舞蹈明星也去听道,报上居然刊登:"宗教与舞蹈",他们说:"因为华侨生活孤单寂寞,现在有王先生来讲天堂属灵的事,又有一位舞蹈家来献艺,也非常难得,所以对之都感欢迎。"这真令他啼笑皆非,这正是世人的写照。 由于一方面南洋有极大的需要,另方面他看到中国教会不应当一直是受而不施,所以他把以前组织的"南洋布道团"改为"中华国外布道团",他自己来往美国,澳洲,香港等地,为主宣劳。
王载没有进过神学院,也没有接受过传统的神学训练,他之所以能成为出色的布道家,是因为他一生研经不断,数十年如一日。他的弟弟回忆说:「他(王载)一生得力之处,是在于他爱慕圣经,如渴鹿爱慕溪水!诵读之余,昼夜思想。」
读经使王氏相信这里有一位创天造地的真神,满有慈爱、怜悯和公义;我们都是违反了神诫命律法的罪人,但透过主耶稣基督的降世,为我们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了我们的中保,我们才得与神和好。
他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就是「未读圣经,不进早餐」,因为他看神口中的言语重于他所需用的饮食,所以他决定先进灵粮,然后才饮食。此后,他以此标语为座右铭,后来葛培理、比尔斯等布道家也曾引用这句标语。
王载一生读过旧约至少五十九遍,新约一百六十三遍,诗篇和箴言各五百一十三遍。
王载为中国教会的复兴贡献不少,因他而献身的名牧很多,都是那时复兴火炬的传递者。「主拯救他,主选召他,主使用他,主保守他。」这四句话可以说是对王载一生的写照
王载于1898年3月26日出生于中国福州南台岛商埠区的一个非基督徒家庭[6]。1915年进入烟台海军学校就读,毕业后成为一名海军军官,又去吴淞、南京等地深造。1916年,王载与基督徒潘少容结婚,婚后开始查考圣经,在南京参加名牧高师竹(贵格会)、贾玉铭(长老会)及孙喜圣等的查经班。1920年1月19日,王载于厦门鼓浪屿海边受浸。
1921年,王载阅读旧约《以赛亚书》52章11节,以此作为蒙呼召作传道人的凭据[1],于是辞去江贞舰大副职务,专门传道[3]。他回到家乡福州,开始在南台"子园"住所内主持聚会[6],这个聚会没有任何西方差会的背景。
当时,福州仓山公园路英国圣公会三一书院学生倪柝声在校园内使许多年轻学生接受基督教,包括王峙(王载的弟弟)、缪绍训、陆忠信和魏光禧等人[7]。时年23岁的王载和这些十七八岁的高中男学生常常仿效约翰·卫斯理,进行露天布道,并穿上写有"信耶稣得救"、"人人都是罪人"的福音背心上街,造成轰动[6]。1922年暑假期间,王载夫妇和倪柝声在南台王载临时借住的女校内举行第一次擘饼聚会,脱离原教派。
1922年下半年,王载到南京布道期间,结识贾玉铭的同工,《灵光报》主编李渊如女士,于是邀请她在1923年初来到福州布道。李渊如在仓山可园(王连俊家)一个亭子里举行的布道会历时一个月,主讲"救恩的证实",引发了一次颇有影响的福音运动,约有数百人加入了这个新兴的自立教会,于是他们租下仓山陶园路十二间排何姓房屋,正式成立第一个基督徒聚会处[5]。最初在子园及可园的聚会并无名称,十二间排初期一度命名为"基督徒会堂",后来为强调自己不属于任何宗派,称为基督徒聚会处,简称聚会处[8]。同时,王载和倪柝声等人,每星期六,都要到马尾闽江对岸的白牙潭,接受一位英国独立女传教士和受恩的查经培训。
1924年,王载接受上海宣道会守真堂美国传教士伍柏莱之建议,准备接受按立作牧师,以便利他出外复兴布道[9]。而倪柝声坚定的反对宗派,反对牧师制度。并且王载热衷于出外复兴布道,而倪柝声的兴趣在于建造地方教会,对出外布道较冷淡,强调安静等候[7]。由于看法的不同,两人分开了[10] 。当时正值非基督教运动的高潮,西方差会领袖们亦倾向于接纳王载、王连俊,而排斥较为固执的倪柝声。王载及王连俊等人正式要求倪柝声离开他们的事奉团队[7]。
福州聚会处分裂后,倪柝声离开福州,以上海为中心,在中国及南洋各地建立地方教会,王载多数时间出外布道,福州十二间排聚会所由王连俊(约翰)负责,以后迁至球场后以及马厂街,即今日的马厂街基督教堂。王峙于1930年代在城内(鼓楼区)津门路成立福州的第二个会所,1948年春节期间,津门路聚会所邀请李常受讲《生命树》信息,而带进大规模复兴,于是转而接受倪柝声、李常受的带领。此后,福州的基督徒聚会处分为倪柝声、王载两派,倪派有津门路聚会所、中洲聚会所和12个分家,王派有球场后(马厂街)以及后来增设的河西街、马尾等聚会所[11]。
1920年代,王载在上海、香港等多处地方主领奋兴大会。1925年6月,环球复兴祷告运动在上海市中心的苏州路新天安堂召开为期50多天的复兴聚会,王载的讲道颇有能力,会中有不少基督徒决志奉献,其中包括后来成为教会领袖的计志文(中国布道会的创始人)和赵世光(灵粮堂的创始人)等人[6][12]。
1928年,王载在香港召开开第一届培灵研经会期间[6],在宣道会加拿大传教士,建道圣经学校校长翟辅民牧师的促成下[13],开始前往南洋进行宣教工作,先后到过安南、新加坡、爪哇等地,王载从南洋回国后,于1929年3月26日,与黄原素、赵柳塘等人 在广西梧州成立"南洋布道团",后来改名叫中华国外布道团[14] ,他担任主席[15] 。这是中国向海外传教的第一个基督教差会。此后四十多年他到过三十余国,直到在世的最后数年,始定居于美国加州。1975年12月13日在加州去世,享年77岁。[1]
民国11年(1922年)福州基督徒聚会处王载先生主编有《复兴布道诗》,由福州阳岐报社出版。中国音乐研究所图书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