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渡汉江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一说李频)创作的一首五绝。

这是诗人久孙凯张容序四药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前两句主要写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矛盾的心情。全诗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 中文名 渡汉江
  • 作者 宋之问
  • 作品出处 《大唐诗作》
  •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 创作年代 初唐

作品原文

  渡汉江⑴

  岭外音书断⑵,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⑶。

注释译文

句注释

  ⑴汉江:汉水。善态长江最大支流,源出来自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⑵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误视目各伯你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书:信。

  ⑶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译文

  流放岭南与360百科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约装提井八景好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作于宋之问神龙二年(706年)途经汉水时。宋之问媚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泷州在岭南,唐时属于极为边远的地区,贬往那里的官员因不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候范背娘口正国洲策习俗,往往不能生还。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下了此诗。

  另一说,此诗是来自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

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温律英刻顾鲜美刻亲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赏析

  前两句追叙贬居360百科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高领举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式告底确配啊美。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简源根数攻操回需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某往假,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事功备缺干太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第三、四两句描写诗人算外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集维意呢察都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所谓“情更怯”,即愈接近州至亲肉看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诗人笔下刑高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卫报亚胜远业题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诗人贬居岭外,又呀规士厂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随着担心同时的到来,形成急切盼回燃岩响陆办振说家,又怕到家里的矛深常陈氧何宪向善管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卫放理,在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情更怯”与“不敢问”更能体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进席培浓见蒸承土调利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愈接近重逢,诗人便会愈发忧虑,发展到极端,这种忧虑就会变成一种恐惧、战栗,使之不敢面对现实。

  诗人正是这样逼真地再现了特殊境遇下,对家人的入骨关爱,吟咏出入类心灵的良善韵律,从而引起了千古的共鸣。只是这种境遇的造成,诗人不能辞其咎。在这一点上,后来杜甫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写战乱中担忧家人,至于不敢面对吉凶未卜的“消息”。则更有时代感,更耐人寻味。

  此诗不仅有巧妙的抒情艺术,而且有更深刻的体会。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名家点评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实历苦境,皆以反说,意又深一层。

  清代黄生《增订唐诗摘钞》:“怯”字写得真情出。

  清代李鍈《诗法易简录》:“不敢问来人”,以反笔写出苦况。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贬客归家心事,写得逼真的绝。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即老杜‘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意。”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五绝中能言情,与嘉州“马上相逢无纸笔”同妙。

作者简介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现河南灵宝县)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时称“三绝”。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有《宋之问集》。

宋之问

  李频(约818—876),字德新,睦州寿昌(今属浙江省)人。大中八年(854)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出为南陵主簿,迁武功令。在任敢于打击豪猾,赈济饥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懿宗嘉其政绩、擢为侍御史,守法不阿。乾符二年(875),出任建州刺史,亦有政绩。翌年卒于官,归葬故里。工于五律,多为赠别与羁旅之作,风格接近刘长卿。有《建州刺文集》(又作《梨岳集》),《全唐诗》存其诗2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蓟罂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