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壬辰卫国战争,韩国、北来自朝鲜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之为丁酉再乱,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之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亦将其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现代汉语中称为万历朝鲜战争。这场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侵略朝360百科鲜引起。朝鲜向明朝求援,品练未劳座费该让明神宗应请求派遣大军救援,明朝和朝鲜陆军及水师多次并肩作战,加之配合上李舜臣设计的龟船据香,中朝军队最终获胜,朝鲜转危为安;日军主力被迫撤退,日本企图侵占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中国乃至整个亚洲东部(包括印度)的企图破灭,丰臣秀吉也在希望破灭后不称转孔结孙久死去。他死后不久,日本军队被迫全部从朝鲜撤退。而日内的得川家康因为参战打败丰臣余部(主将是小西行长,岛津仪弘及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建德川幕府。

简介

  16世纪末期,朝鲜在中国支援下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朝鲜史久会书称“壬辰倭乱”,中国史书称“万历朝鲜之役”,日本史书称“文禄·庆长之役”。16世纪80年代,日本战国末期,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后,为巩固其统治,妄图对外扩张,以发动侵略战争削弱来自国内人民反封建斗争,并把异己势力消耗于对外征战。遂乘朝鲜李氏王朝耽于党争内讧,朝纲紊临委呢拿牛乱,兵备松弛之机,决定以武力征服朝鲜,入侵中国,南振适很政冲意进而称霸东亚。1592年(壬辰年)4月发兵15万余人,大举入侵朝鲜号球五征两倍。日本侵略军于13日在釜山登陆后,长驱直入,两月间相继攻占开城、京城360百科(今汉城)、西京(今平壤)。朝鲜大片国土陷校督立穿评据入敌手。国王宣祖李昖在爱国朝臣和军民抗倭热潮的推动下,退至中朝边境的义州(今新义州),继续募兵抗倭,同时要求中国援助。明朝廷鉴于丰臣秀吉不仅要征服朝鲜,还将侵略中国,遂决定援朝抗倭。同年秋,派遣以陈璘为总兵、李如松为副将的 5万余大军赴损哪朝抗倭。翌年1月,朝鲜爱国官兵在明军的支援协同下,一举收复西京、开城,直指京城。用游击战术切断敌人供应线,同时展开海陆两路反攻。朝鲜名将李舜臣指挥的朝鲜水军龟船队,在玉浦、唐项浦、泗川、闲山马书每汉半测厂岛、釜山等海域连创倭军,掌握了制海权。广大民众竞相奋起,打击敌人画术周航沙承写着,迫使侵略军官兵疲惫,事绿气奏玉市项溃不成军。日将小西行长率残部南逃至釜山沿海一带。朝鲜人民在“灭倭救国”的旗帜下,很快形成强大的义兵运动, 对抗倭救国作出了重大贡献。日本侵略军处境十分狼狈,遂于1593年8月被迫接受“议和”,实章费视础既期在口出但实际上仍准备再犯,谈判拖延3年,未能达成协议。1597年2月,丰臣秀吉又出兵14万人入侵朝鲜,东西两路并进,连占要塞。中国又动员川、陕、浙、蓟、辽等地步兵及福建、吴淞水师等,再次出兵援朝,同年9月,朝中联军在稷山、青山等地重创日军迫可呀杀经上二光顶染困,迫其退守尉山、泗川、顺天。1598年初,明军分道向釜山进兵,展开了援朝逐倭决战。朝中联军全力进攻,销于但率培延连战连捷,朝中军民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促使日军内部矛盾加剧,士气消沉,军力大衰,再次要求停战议和,撤离朝鲜。同年8月,丰臣秀吉因侵朝战争失败积郁而死。其部将德川家康遵其遗命于10月械真下令撤军。11月19日,日本侵略军万余官兵乘500余艘舰船行至露梁海域,遭朝中联合舰队致命打击,日本海军几乎全部被歼。一代名将李舜臣和邓子龙壮烈牺牲。长达7年之久的朝鲜壬辰卫国战唱原站形径绝奏女流尼治争,以朝中人民的胜免顶儿利而结束。

开端与起因

  这次战争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5世纪后半期开始的日本战国时代。在天皇对全国失控、大权旁落,各地封建领主、武士相互厮杀、兼并、混战长达120余年的极其混乱时期,随着西势东渐的潮流,欧洲商船队开始涌入日本西部,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当时日本的商业资本日益增长,在日本西部逐渐兴起了商业城市。当时集大封建领主和大军阀头目于一身的丰臣秀吉(1536~1598),在16世纪后半期,经过长期的混战,以雄厚的武力相继统辖了各藩的领地,征服了大大小小的领主,壮大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1590年统一了日本全国,结束了战国时代。从此以后从表面现象观察,在名义上日本天皇似乎恢复了全国最高统治者的地位,但是实际上强逼天皇授权担任关白要职、协助天皇总揽朝政、执掌全国军政大权的丰臣秀吉,才是全国最高的实际统治者。日本天皇只不过是他操纵任其摆布的一具傀儡而已。

  以丰臣秀吉为首的反动扩张势力所以在16世纪末期发动这次侵略战争,既有其远因也有近因,既是统治阶级上层集团对外扩张的要求,也是丰臣秀吉对外扩张野心的袒露。据史料记载,在这次战争的若干年前,也就是说在丰臣秀吉尚未完成统一日本宏图大业的期间就曾经表明“侵朝伐明”的野心与计划,并已着手准备。例如1578年,当丰臣秀吉还在作为织田信长部将时,就曾对织田明确地表示过,在大军平定日本本州西部地区以后,就要立即进军九州,进而“图朝鲜,窥视大明国”。再如丰臣秀吉在1585年9月3日亲自写给一柳末安的文件中,就有:“日本国之事自不待言,尚欲号令唐国”。这样的有据可查的佐证,又如1586年3月16日,丰臣秀吉在大阪会见名字叫科艾里奥的外籍传教士等人的时候也曾开门见山地表示,“在平定了日本国内之后,他还要准备。

  ‘专心征服朝鲜和中国’,现在正采伐木材以制造两千艘可渡海的舰船,还拜托传教士们代他斡旋,购入两艘欧洲战舰”。在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前2年,即1590年11月1日,丰臣秀吉在京都接见了朝鲜使节,并要该使节转交致朝鲜国王李昖的一封信。在信中他用外交辞令表示了他统一日本以后野心极度膨胀的心术:“予入大明之日,将士卒临军营,则弥可修邻盟也。予无愿也,只显佳名于三国(即日、朝、中)而已”。从这句话就可以明显地揭示出丰臣秀吉的真真假假的“伐交”、“伐谋”、“伐兵”兼而有之的谋略思想,“修邻盟”是假,侵略邻国是真。

  作为大封建领主的丰臣秀吉由于其对外扩张野心,在统一日本的过程中,逐渐与商业资本的大商人勾结在一起。随着日本西部商业资本的成长,大商人为了发财致富极力要求对外开展贸易和征服。丰臣秀吉代表着商业资本的这种要求,在他们的支持下不仅统一了日本全国,而且还企图征服朝鲜、侵略明朝。根据这一趋势,以丰臣秀吉为代表的日本大封建领主集团梦想通过侵略战争来建立一个包括朝鲜、中国和日本的“三国为一”的封建大帝国,以便称霸亚洲大陆,奴役其他民族。

  统一以后的日本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空前激化,为了转移国内人民斗争的视线,丰臣秀吉集团就势必不惜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以维护和巩固其国内的统治。具体说来,主要是:

  1.面临农民强烈反对的丰臣秀吉,企图发动侵略战争转移农民的视线,从而摆脱日益激化的政治危机。

  2.他企图把封建领主和武士吸引到这次掠夺性的侵略战争中去,以消除他们的不满,从而巩固自己的政权。

  3.他企图通过侵朝战争不仅消除封建势力的不满,还要削弱反对势力从而巩固自己的专制。

  4.丰臣秀吉是一个权势欲、君主专制欲、名利欲兼而有之的人物。他受这种根深蒂固的欲望所驱使,难以自拔,指望能打赢这场侵略战争而“扬名后世”,让人们把他当作神灵加以祭祀、崇拜,广为宣扬。丰臣秀吉还有一个如意算盘,那就是企图用全力征服朝鲜以后,利用朝鲜的人力、武力充实自己的实力再进攻中国明朝,实现其扩张领土的狂妄野心。基于上述诸多原因,丰臣秀吉就毅然决然、不计后果地发动了这场日本头一次以灾难性惨败而告终的侵略战争。它既断送了丰臣秀吉的生命,又给他的声誉蒙上了一层污浊的阴影。

第一次入侵

  1.图谋中国 在1591年5月,日本太阁(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88年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土地分来自封不均的不满及明朝不与之通商和自己的侵略欲望,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并完成其最终统一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乃至印度,称霸亚洲东部的图谋。他在万历十九年(1591年)6月,派出使者宗义智通告朝鲜国王宣祖李昖(yán,音言),表示他有意于明年(1592年)360百科春天假道朝鲜进攻明国,并请多多包涵与协助,秀吉致书朝鲜国王云:“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而直入于明使四百州溶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但朝鲜因久事明而拒绝。当时朝鲜八道武备废弛,李昖重文轻武,以致“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设防,使得丰臣秀吉欲先吞并朝鲜,再吞并防烟员服通中国。

  2.日本出兵

  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了军队三十万六千二百五十人,以十五万八千七百人区分为九个军团渡迫某斯输载资初川化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其余军团编制如下小西行长率第一军团18700人、加尽湖气静预鸡化价藤清正率第二军团22800人、黑田长政率第三军团11000人、毛利秀成第四军团14000人、福岛正则第五军团25000人、小早川隆景第六军团15700人、毛利辉元第七军团3000染斗0人、宇喜多秀家第八军团10000人、羽课费算我专析柴秀胜第九军团11500人、再加上九鬼嘉隆率九千二百人水师和七百艘舰船作运输士兵和海战。而为了补充兵源,医开守用京岁倒命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海得以组、蒲生氏乡、伊达政宗将他们的旗下的军队集结在名护屋作为预备队,共10万坚半官都比处士记5千人。一时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战略上,采用德川家康的提案,确定了“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战法;以水军保证陆军传师功限司货么况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攻明,于4月正式开始了攻略朝鲜的战争。四月12日其织片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七百人先渡海至对马岛待命。四月13日九军出发之命到达,4月14日抓工宜民它机侵朝的日军首先于釜山登陆,19日后的5月2日攻陷朝鲜王京汉城,6月15日攻陷平壤。

  3.义军反攻

  面对日军的大举侵略,朝鲜各地的有力乡士自立组织义军,当中如庆尚道的星州的阿措怀郭再佑,于4月21日组领问毛李族宁型去油织义兵,屡次令安国寺惠琼败战使其无法顺利进入全罗道,甚至在10月10日的第一次晋州城之战中击退细川忠兴和长谷川秀一的大军,获得“天降红衣将军”的美名,还有郑仁弘、孙仁甲、金沔等也令毛利辉元无法顺利统治庆尚道。全罗道光州的金千镒、全州高敬命也于6月1日组织义兵,甚德工率忠清道公州出身的赵宪、僧人灵圭则于7月3日整顿兵力,联合抵抗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等日军第六军团,其中经历清洲城之战、梁丹山之战、两次锦山之战。另支浓还晶带州式岁径外还有京畿道海州的李延安对抗黑随火振继田长政,以上皆令部份日军吃足苦头,一时妨碍了日军的侵略。

  4.求助明朝

  5月8日朝鲜国王李昖仓皇出奔平壤,但在5月27日日军第一、第二、第三军团追击而至,突破临津守备攻陷开城,于是宣祖李昖不得不在6希夜识月11日离开平壤,再继续流亡至中朝边境的义州,并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当时朝鲜全国八道已失,仅剩平安道以北,靠近辽东半岛之地义州一带尚未为日军所陷,宣祖李昖知道若没有明朝的帮助,根本没有可能光复朝鲜,因此便派几批使臣去明朝求救。朝鲜的使臣们用尽方法,除了向万历皇帝递交正式的国书外,分别去游说明朝的阁臣、尚书、侍郎、御史、宦官,甚至表示愿意内附于明朝,力图促使明朝尽快出兵援朝。而明朝朝廷亦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因此,不久后便答应宣祖李昖渡过鸭禄江,居住在大明领土辽东半岛的宽奠堡,等于正式受到明廷的保护,同时出兵援助朝鲜。

  5.辽东派兵

  6月17日明朝参将戴朝与游击史儒率军进入朝鲜,得知平壤陷落后,随即退回义州。7月间朝鲜使节李德馨屡次上书明朝辽东巡抚郝杰,并在巡抚帐下日夜痛哭不走,辽东巡抚受其感动,遣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5000人渡鸭绿江救援朝鲜,与日军战于平壤城,但因天雨马蹄纷纷溃烂,加上祖承训不知善用骑兵之利,反而领兵轻率进入平壤城内,城内多狭巷,骑兵不但无法冲锋,更成为日军鸟铳伏击的对象,导致军溃将亡,承训仅以身免,朝廷震动。

  6.明朝正式出兵

  同年8月:明朝以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经略备倭军务,并诏天下督抚举将材。于10月16日,明朝命李如松总理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并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其弟如柏、如梅为副总兵官,一同开赴朝鲜。明朝从全国范围调集了4万精锐。这支军队的主要构成如下:辽东精骑1万;宣府、大同各选精骑8千;蓟镇、保定各选精锐步兵5千;江浙步兵3千。四川副总兵刘綎率川军5千,做为后续部队向朝鲜进发。

  1592年12月25日,总兵官李如松从宁夏胜利归辽后,尚不及休息即率军43000余人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元月5日进抵平壤城下,元月8日与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18000人战于平壤,平壤城易守难攻。东有大同、长庆二门,南有芦门、含毯二门,西有普通、七星二门,北有密台门,有牡丹峰高耸,地形险要。李如松的部署如下:蓟镇游击吴惟忠率领步兵当先,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率领骑兵居后,攻击北部要塞牡丹峰;中军杨元、右军张世爵领兵进攻城西七星门;左军李如柏(李成梁另一子)、参将李芳春领兵进攻城西普通门;祖承训率领明军乔装为朝鲜军麻痹日军,力攻城南芦门;主帅李如松督阵。明军主力将进攻平壤的南、西、北三个方向,东面给日军留出退军路线。祖承训率领的明军率先突破城南的芦门,接着含谈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相继被明军攻占。小西行长一看大势已去,率领残兵退守城北一隅风月楼。入夜,日军自东南方向突破,渡过大同江向王京退却。沿途早有李如松部署的李宁和查大受伏兵等候,一阵掩杀,击毙数百日军。

  当时明军配有佛朗机炮、虎蹲炮,灭虏炮...等等火炮数百门,日军火绳枪虽然略优于明军火统,但日军却没有明军威力强大的火炮。朝鲜纪录如此形容,“在距城5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李如松卒收复平壤、开城,并且进攻王京(汉城)。

  7.明军兵败碧蹄馆

  李如松在平壤大捷后,欲乘胜追击日军,先遣副总兵查大受与朝鲜将领高彦伯领骑兵数百侦查开城至王京之间的道路,正月24日侦查先锋在碧蹄馆(今首尔/汉城西北)南方的砺石岭遇到日军前野长康、加藤光泰的侦察队数百名,一时之间,双方前锋交战互有伤亡,日方败退损失60骑,查大受则退往碧蹄馆。26日提督李如松得报后,以为日军如当地土民所说弃京城撤退,遂率领本部兵马骑兵2000余骑从开城疾驰引援。孰料日军立花宗茂领3200骑正在砺石岭,从清晨开始以部将十时连久、池边永晟的奋战战死,历经5小时击退了查大受的军势,如松得知先锋已经交战迅速展开为鹤翼之阵,于砺石岭北方的望客砚迎来查大受军势后于碧蹄馆重整军阵,此时近中午时分,突然20000日军先锋军如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吉川广家等出现占领望客砚,后面还有日军本队20000如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进军,措手不及两军已犬牙交错,无法退兵。

  由于碧蹄馆地形狭隘,又多泥泞水田,不利骑兵行动,于是李如松且战且退,往北方高阳市的出口惠阴岭,急忙传令中军主力急速进兵,虽然刚开战明军先锋击退小早川隆景的左翼先锋粟屋景雄3000,但隆景右翼先锋井上景贞3000又反包夹明军先锋,但是战况仍是明军优势,一方日将立花宗茂领3000从日军左方移动至明军右侧山上,见机突击明军右翼,立花军中其中一位金甲倭将(小野成幸)与李如松单挑时,被李如梅射杀,而明军左翼也遭到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的突击,正面则是小早川隆景压制,明军顿时如同被包围的态势,此时李如柏、李宁、查大受、张世爵、方时辉、王问等明将皆各自持刀奋迅作战,其中李有升为护卫如松而遭到隆景部将井上景贞刺杀,日军的立花军中也有安东常久、小串成重两位部将战死,小早川秀包麾下更有八名部将身亡,不久小早川隆景投入吉川广家、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的军势欲加包围,然而明军终于等到左协大将副总兵杨元率援军到来,杨元奋勇冲破日军包围领军抢占如松右方阵地,并和李宁的炮营发炮轰击日军援护明军撤退,日军小早川隆景惊讶明军援军的到来方始退军。

  两军从午后交战6个小时至黄昏,据朝鲜史载两军各死伤五、六百人,部分日史记载倭军斩首明军6000人,唯明军投入战役人数无法确定,日史记载明军人数为20000人,远高于朝鲜史的记载,形成历史上的争议。因战后日军并未追击,显示日军并未完全控制战场,此役应该是胜负各半。但是李如松经此役后,因亲兵死伤甚重,加上明军北兵与南兵之争日烈,如松以后就无意进取,退守平壤,但终达到逼退日军从平壤南下的战略,而碧蹄馆之战则算是日军在战术上的成功。

  8.朝鲜军的奋战

  之后日军于2月约2万兵力转攻京城西北方的幸州山城,朝鲜城将权栗以少数兵力大败日军,日将石田三成、吉川广家等负伤。2月,李如松改变策略,于3月初焚烧日军于龙山的粮仓粟数十万,逼使其撤退。4月19日,日军因为缺粮,被逼由王京撤退。5月四川参将刘綎率军五千赶赴援朝,并被任命为副总兵。日军撤退至釜山,此后陆战皆集中在朝鲜南部四道,并以朝鲜勤王军与倭军的战斗为主。日军于6月中旬又攻打朝鲜南部的晋州城,为第二次晋州城攻略战,日军加藤清正、黑田长政以部下饭田直景、庄林一心、后藤基次以龟甲车破坏城壁,大部日军涌入晋州城而攻陷,城将金千镒战死。

  9.玉浦海战

  在明军驰援的同时,朝鲜水师在海战则占据了主动权。1592年5月4日,当时的朝鲜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统率75艘舰船驶出全罗南道丽水港,准备对日军发动进攻。日军则派藤堂高虎率领50艘木制战船迎战。5月7日,朝鲜水师偷袭日军,日军被杀个措手不及。一轮激战过后,日军损失惨重,被朝鲜水师消灭了26艘战船,剩下的舰船只得仓皇逃跑。李舜臣继而在合浦、赤珍浦海面再歼灭余下的日军。5月9日,这场海战最终结束。从此朝鲜水师掌握了制海权。全场海战朝鲜水师共歼灭日舰44艘,而日军伤亡则不计其数,相对而言,朝鲜水师只是伤亡了很少的兵力,舰船更是丝毫无损。

  这场玉浦海战是壬辰战争爆发以来,朝鲜军队的首场大捷,因此大大振奋了朝鲜军民抗敌的决心,并使得日军输送兵力和粮食辎重至朝鲜半岛从此变得困难,因为日军在此战后已丧失大半制海权。

  10.泗川海战

  1592年5月27日,日本水师不甘失败,转而向庆尚南道的泗川进攻。李舜臣得知消息后,立即于5月29日率龟甲船队23艘出发,迅速驶至泗川海湾外面。当时海湾内共有12艘日本楼船,但日军对上次海战失利犹有余悸,因此当他们见到朝鲜水师驰援,便迅速逃至陆上,在山上布防。李舜臣于是命朝鲜水师假装撤退,以引诱日军登船追击,结果日军中计。这时正好潮涨,大大有利于朝鲜水师的龟甲船和板屋船这类大型舰船活动,因此当日舰出动时,李舜臣即下令众舰船迎击。很快地,日舰便被打败。而李舜臣虽然在战斗中负伤,但仍继续指挥官兵杀敌,结果12艘日舰全部被击沉。

  经此战役,日本水师再不主动进攻,而改为防御和偷袭朝鲜水师。

  11.唐浦、固城、栗浦海战

  6月2日,李舜臣统领的朝鲜水师龟甲船队主动出击,进攻在唐浦港内停泊的21艘日舰,日舰被朝鲜水师两面包抄,最后被全歼。唐浦海战获胜后,李舜臣稍事休整。6月4日,与全罗右水使李亿祺会师,并于6月5日清晨齐其一起率领51艘战船,向固城唐项浦的海湾内的26艘日舰进攻,并从两面对其包抄围攻。结果日舰除了一艘被故意放走外,其余全部被歼灭。当晚,该艘故意放走的日舰将岸上日军接载上船,并欲于6月6日凌晨逃走,但这正中了李舜臣的计谋,结果朝鲜水师歼灭了该艘日舰,固城唐项浦海湾的全部日舰均被歼灭。6月7日,朝鲜水师再度出击,向[栗浦]的7艘日舰进攻,日军不敢迎战,掉头便跑,但结果仍被李舜臣全歼。

  这三场海战后,日本水师已被震摄得胆颤心惊,但日军主帅仍未心息,决定集结兵力,与朝鲜水师进行决战,结果导致了闲山岛海战。

  12.闲山岛海战

  为了与朝鲜水师进行决战,日本水师在巨济岛一带集结,准备兵分三路向朝鲜水师发动进攻。而李舜臣则将其全罗道的舰队和庆尚道的部分舰队组成联合舰队,准备迎战。7月6日,李舜臣进兵出唐浦附近水域,并于7月7日清晨,将集结于巨济岛的日本水师引至闲山岛附近水域决战。李舜臣选择在此地决战是因为这里有著较为宽阔的深水环境,易于设置埋伏,可以向日本舰队进行包围歼灭。

  在决战开始不久后,朝鲜水师的战船即将日军包抄起来,而朝鲜水师的龟甲船则向日军舰队直撞过去,很快便撞翻了日军舰队前列的几艘大船,而其余朝鲜战船也奋勇杀敌,与敌作殊死战,结果日军的61艘战舰被全歼。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闲山岛大捷”。

  经此一役,日本水师完全丧失制海权,无法运送军粮,日本陆军因此无法再行侵略,结果丰臣秀吉只有与明朝讲和,改令日军于朝鲜南端建筑倭城以作防备和储粮之用。而李舜臣则被封为二品正宪大夫、三道水师统制使。

  13.明、日议和

  1593年6月,日本因海战失利补给无法送至,加上朝鲜破坏过度,造成瘟疫流行,当地征发粮食不易,以及急于保全占据朝鲜南部四道的战果,遂派使节随同明使沈惟敬由釜山至北京城议和。

  7月,朝廷宣诏退兵以进行日本封贡事宜,于是李如松大军撤退,只留刘綎及游击吴惟忠共七千六百人分别扼守要口。但兵部尚书石星一意主和,再撤吴惟忠兵,结果只留刘綎兵防守。

  9月,朝鲜国王李昖虽上表答谢朝廷援救及助其复国,但是暗中对明日议和却排除朝鲜有所不满,此时日军仍然占据朝鲜南部四道,并牢牢握有釜山城。

  12月,明朝命蓟辽总督顾养谦兼责打理朝鲜事宜,并召回宋应昌、李如松。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5月8日,丰臣秀吉在名护屋会见了到达日本的明朝使团。由于语言不通,双方的会谈仍就在沈惟敬和小西行长之间进行。丰臣秀吉提出了“大明、日本和平条件”七条:1、迎明帝公主为日本天皇后;2、发展勘合贸易;3、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4、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日本;5、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6、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7、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沈惟敬一口答应了这丧权辱国的七条建议,但对同行的谢用锌、徐一贯等人却诈称丰臣秀吉已同意向明朝称臣,请求封贡,并退出侵朝日军。而小西行长则对丰臣秀吉汇报说,明朝使者已经同意了丰臣秀吉的七条建议,只需派日使与明使一道去北京请大明皇帝最后批准。就这样,在两位奸商欺上瞒下的斡旋后,双方几乎要达成外交史上最为荒唐的“鸡同鸭讲”协议。

  1594年10月,日本议和使者小西如安与明朝使团一道去北京,二小西如安也早已与小西行长达成了攻守同盟。小西如安到了北京后,与石星进行了谈判,一口答应了石星提出的三项条款:1、日军在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和对马;2、只册封而不准求贡;3、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当时兵部还和小西如安进行了详细的对谈,小西如安欺明朝人不懂日语信口答应。这时沈惟敬也递交了伪造的日本降表。明朝君臣大为满意。明神宗立即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并按小西提供的名单册封了日本国大臣。

  1595年1月,明朝遣使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令沈惟敬一同前往。诏书内容如下:“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兹盛际,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来同。北叩万里之关,肯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顺,恩可靳于柔怀。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于戏龙贲芝函,袭冠裳于海表,风行卉服,固藩卫于天朝,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纶言,永尊声教。钦哉!”这封诏书现存于大阪博物馆,为惯用的御笔文体写就,俨然一副中央大国皇帝对蕞尔小邦降恩封赏的口气。丰臣秀吉听到“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一句时,暴跳如雷,摔诏书于地说:“不是明帝乞和封我为大明皇帝吗?日本国,我欲王则王,何待明虏之封?”接着丰臣秀吉便要将小西行长治罪,并立即把中朝使团驱逐出境。就这样,历时两年的议和闹剧,彻底破裂了。

  沈惟敬归国途中,滞留朝鲜,不敢回京。他假造了一道丰臣秀吉的谢恩表由另一使臣递交朝廷。这道假冒的谢恩表被明廷识破,再加上朝鲜方面传来日本再度备战的消息,明神宗方知上当受骗,大怒,当即下令把兵部尚书石星下狱问罪,并命驻朝明军捉拿沈惟敬,就地正法。

第二次入侵

  1.战事再起 在战争平息了一年多后,1596年4月,朝鲜的使者李宗城因为犯了贪淫罪,被日本守臣所逐,奔还王京(今首尔/汉城),朝鲜方面随即下诏逮捕其入狱,但已惹来丰臣秀吉的不满。5月,明朝再次提议赐封丰臣秀吉,命都督佥事杨方亨、游击沈惟敬一同前往。9月,明朝赐封的使者杨方亨抵达日本,但丰臣秀吉因朝鲜王子不偕同前来以答谢而发怒。结果丰臣秀吉不肯受封,并决心再次发兵侵略朝鲜。在1597年1月,日军拒不退出釜山,朝鲜得知日军再次入侵,于是遣使再至明朝求援。

  这次再侵朝鲜,丰臣秀吉吸收了上次海战失利使得不能大量运兵和运输补给的教训,使用反间计诬陷李舜臣阴谋篡权,使得李昖将李舜臣下狱,其后将其贬为士兵,只能白衣从军。

  2.再援朝鲜

  1597年初,日本出动141490人的兵力,水陆并进再度入侵朝鲜。2月,明朝再次议定援朝征日,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率南北诸军。在3月,明朝以山东右参政杨镐为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并以兵部侍郎邢玠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5月,邢玠赶至辽东。开赴至朝鲜的第一批明军共约3万余人。总兵麻贵率1万7千人驻守汉城;杨元率辽东骑兵3千人,驻守南原;陈愚忠率骑兵3千人,屯兵全州;吴惟忠率4千人进至忠州,与南原军互相呼应;茅国器率兵3千人屯星州,控制岛岭、秋风岭。明军的战略部署是,上述各军据守本部要塞,待总督邢玠率领的4万大军一到,明军和朝鲜军即转入战略反攻,由南原、忠州发动钳形攻势,直捣釜山之敌。6月,日本兵船数千艘停舶于釜山,逐步向梁山、熊川逼近。8月,日本攻破泗川、南海、光州,最后进攻南原(为全罗道外藩,一旦失守,天津、登、莱皆可扬帆而至)。明军副总兵杨元率领3千明军和3千余朝鲜军镇守南原,坚守数日后被日军攻破,守城将士绝大部分阵亡。攻破南原后,付出很大伤亡代价的日军屠城一日。这时驻全州的明将陈愚忠因南原失陷立即撤退,这样加藤清正的右路军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全州。之后日军又分别攻陷黄石山、金州、公州等地,汉城的屏障尽失,再一次濒临险境,朝鲜局势再度危若累卵。九月六日,麻贵命副总兵解生等率军2千,奔赴稷山北部,巩固汉城的前沿阵地。七日,于稷山北与日本战国名将黑田长政和伊达政宗率领的日军第三军团一部发生遭遇战。明军的后续部队杨登山率军赶到,大败黑田长政,黑田长政退守稷山闭门不出。此时攻打青山的日军也被参将彭友德率领的中朝联军重兵包围,死伤惨重。9月,明军逮捕前兵部尚书石星下狱,并与在明军和日军之间两边获取利益的沈惟敬一同俱论罪处死,结果石星于1599年死于狱中,沈惟敬则于市集斩首。12月,援朝明军与日军大战于蔚山。

  3.鸣梁海战

  于战事再起之初,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灭,结果无奈之下,朝鲜政府再次起用本来已遭罢黜的李舜臣。李舜臣到任时,原来苦心经营的水师,只剩下数艘舰只。但他因为身系救国重任,惟有在这个逆境里尽其全力,在全罗道右水营著手重建海军。1597年8月28日,李舜臣指挥著这支刚重建的水师,再度与日本水师决战,而决战地就是在鸣梁海峡。

  李舜臣守在鸣梁海峡,但因兵力薄弱,所以决定设陷阱,派人乘退潮时在岸边设置了铁索与木桩。9月16日,日军统帅藤堂高虎率领330余艘战船和2万陆军出发,欲趁涨潮时攻进鸣梁海峡,全歼朝鲜水师。李舜臣首先将海峡内的民用船只侨装成战舰,以扰乱日军,使其以为朝鲜水师已恢复过来。他自己则亲率12艘战船引敌深入鸣梁海峡。在成功引诱日军进攻后,李舜臣随即发起集中的攻击,对准日军指挥舰攻去,结果歼灭了日军指挥舰和其他战船2艘,并击毙日军主帅来岛通总。同时间,潮水开始退却,朝鲜舰船趁势进攻,日舰因失去主帅,军心散涣,只得顺潮向东撤退,但却遇上李舜臣事先埋下的铁索和木桩,无法退却。结果朝鲜水师全力拚杀,歼灭日舰30余艘,并击毙日军4000余人,再度重创了日本水师,重新掌握了制海权。

  鸣梁海战的胜利,使得丰臣秀吉再度面对运兵和运输补给困难的问题,而日军虽然随后在陆战有所得著,但亦已后继无援,其最后败局已定。

  4.日军蔚山防卫获胜

  1598年1月,明朝援朝和攻打蔚山的军队因为日本的毛利秀元、黑田长政等日军的援兵突然赶至,大为震惊。杨镐赶不及下令,便策马率先赶奔王京(今首尔/汉城),麻贵亦继而赶之,一时间所有军队皆溃败。只有副将吴惟忠、游击毛国器断后,日军在得胜后暂退以保住胜果,明军的辎重大多丧失。杨镐与邢玠却向明朝朝廷谎报前线大捷。但当时各营欲向明朝朝廷回报,士卒死伤二万,这使杨镐大怒,按而不报,只称死伤百余人。赞画主事丁应泰得知战败,至杨镐处商议应对计略,但杨镐竟出示张位、沈一贯的手书,扬扬自得。这令丁应泰愤而向朝廷回报战败事实,明朝首辅赵志皋欲保杨镐,决定暂时不逮补他,但亦遣官查察。

  同时明军于攻打蔚山期间,明将高策率2万2千偷袭日军本阵釜山,也被日将立花宗茂以8百人用夜袭和火计击退,是为般丹之战。2月,邢玠招募江西水军,并欲以海路运兵以作持久之计。

  5月明朝廷叫回攻略蔚山城失败的杨镐,新增兵力给于刘铤并调派水陆约15万军力进朝鲜,于是都督陈璘以两广之兵,刘铤以四川之兵,邓子龙以浙江、南京之兵赶至增援,明将张榜、蓝芳威、梅伯等于此时参阵。邢玠将明军兵力分为水陆四路,每路置一名大将,中路李如梅,东路麻贵,西路刘铤,水路陈璘,各自负责握守要地,相机而动,进攻之时,各率约五万分三路,以梅伯攻蔚山、邓子龙、刘铤进攻松岛、顺天,日军面对庞大军势无法获得良好战果,仅能防守。

  5月明将梅伯率约5万进攻蔚山城,结果被来援的日将立花宗茂以千人从5月4日开始至5日利用夜袭和假情报逐次击退,救援了蔚山城中的加藤清正,明军因东路攻势受挫暂时停止进击。6月,杨镐罢职候查。

  5.形势逆转

  就在明军作出防御准备时,日本的关白丰臣秀吉却于7月死于京都伏见。9月,明军与日军于蔚山等处对战,互有胜负。10月,总兵官刘綎、麻贵分道出击进攻日军,并大败之。然而董一元率兵3万余攻打日军新起的城寨,被日将岛津义弘7000兵力打败,是为泗水之战。

  6.露梁海战

  11月,日军无心恋战,由蔚山出逃,明军分道进击。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明军由陈璘提督水师,副将邓子龙、游击马文焕等皆由其统属。以战舰数百,分布忠清、全罗、庆尚各个海口。就在日军将领撤退之时,陈璘派遣邓子龙偕同朝鲜名将李舜臣联合出击,在露梁海上截击想援救小西行长的日军援军立花宗茂、岛津义弘、小早川秀包、宗义智、寺泽广高等部。邓子龙年逾七十,仍然意气风发,率三巨舰向日军进攻,并自为前锋,与日军决战。

  战斗时曾携壮士三百人跃入朝鲜战舰以救援,直前奋击,日军死伤无数。但其他战舰却误掷火器于邓子龙的战舰,使战舰起火,结果邓子龙无路可退,壮烈牺牲。而李舜臣领兵来援,率龟甲船冲入敌阵,但却被日军包围,结果不幸身中流弹而亡,(据某些史书记载李舜臣是遭到明军火器误击,其实这种“友善之火”在战争中常常发生,到也不足为奇),他死前叮嘱不许张扬,并把军旗交给其子代为发号施令,以继续战斗。随后副将陈蚕、季金等领军赶至,夹击日军,日军则因为成功让小西行长脱困而且战且退。而得以逃脱登岸的日军又为明朝所歼,而焚溺的日军则以万计。这时刘綎方进攻小西行长,并夺取桥寨,陈璘以舰队一同攻击,再焚烧日军战舰百余艘。小西行长的友军岛津义弘引舰队来援,陈璘亦击将其败,结果来援日军只得扬帆退去,立花宗茂则作为殿后接应小西行长让其于日军成功撤退。

影响

  壬辰战争持续了7年之久,最后终以朝鲜人民的胜利,日本侵略军的失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是朝中人民军并肩战斗共同夺取胜利的一役,体现了中朝人民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通过这次卫国战争,朝鲜人民维护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侵吞朝鲜,染指中国的侵略企图,使日本侵略者在战后几百年间再也未敢践踏朝鲜国土,从而保证了朝鲜长期的对外的安全与和平。但是这7年战争,由于侵略者对朝鲜国土的蹂躏,使朝鲜受到了莫大的损失。日本侵略者到处大肆掠夺和屠杀,烧毁了都市和很多村庄。<朝鲜通史>载:“人民离散,虽大家世族,举皆失业行丐……积尸遍野……父而卖子,夫而当妻……自有东方变乱之祸,惨酷之甚,未有如今日者也。”首都汉城的户数从战前的8—9万户减到战末3—4万户。全国人口比战前减少了近七分之一,众多的人流离失所。土地大量荒废,生产秩序一片混乱。封建统治者便趁此机会,恣意占领和争夺土地、山林与河川。因此,战争的胜利虽使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但却带来了更重的阶级压迫。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犬儒学派
下一篇:电子报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