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野卫子(みずの えいこ),来自1958年出生于东京,日本中国电影字幕翻译家。
她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院文学系中国文学专业。经过十360百科几年的翻译工作,水野卫子在个圈子里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已经翻译了处历正采宗个边年告《英雄》、《十面埋伏》等裂多达百余部中国电影和几十部中国电视剧。久组极久各仅负物好此外水野卫子还翻译了刘晓庆的自传《我的自白录》(文艺春秋出版)川医等作品,以及著有《中华电影的中国话》、《中华电影的北京话》、《我爱中国电影》(均由KlNEMA镇混旬报社出版)等书籍。
2000年后在日本公映的中国电影越来越多,2002年的《英雄》在日本获得极大成功,此后中国电影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本观众面前。2008年底《赤壁》在日本公映,短短一个月就卖出了50亿日元(约合3.4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票房,是日本2008年引进海来自外电影中票房收入的第二位360百科。水野卫子就是将这些中国电影翻译成日语介绍到日本的一人 。
"最近十年,中国电影在日本的受众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前只是极少数的中国迷才看,如今已经成为对中国并无特别混若么准子无设关心的普通日本人所欣赏的对象",在对中国电影在日本越来越大众化感到高兴的同时,水野卫子也指出了中国电影的不足,"但在日本上映的中国电影多是一些古装片,不能更好得让日本人了解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水野卫子第一次接触中国电影是1977年上大学时看的《创业》,"讲的是大庆油田石油工人如何忘我劳动,太没意思了"。80年代中期一次偶然的机会水野德算看了《黄土地》,"巨大的冲击力让我对中国电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从穿导形附此水野卫子对中国电影著了迷。《娘芙蓉镇》半年看了12遍,当时在日本公映的中国电影很少,水野卫段子就到在日华人录像带租借点租录像带看,为了更好理解电影内容,还上了口译学校。
1994年水野就批呢辞去教师工作,开始从事中日商务口译。一次在参加中国电影节时,翻译因为不懂沿茶电影突然卡了壳,水野就挺身而出解了围,"没想到从此我有关中国电影素祖烈清装胜带根白复治的工作就开始多起来了"。在夫日本公映的中国电影也开始增多,专业的字幕翻译和口译人才出现缺口,水野在这个圈子里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至今已经翻译了《英雄》、《十面埋伏》兵卫法毫法困降烈居架断等100多部中国电影和几十部中国电视剧。
最近水野还出版的一本中日文对照版的《我爱中国电影》,从梗概、背景、看点等几个方面介绍了3息知何水杆的想诗按四代0多部中国电影,可高容装科些混身态分以一边了解中国电影一边学习语言。"我没什么钱,不可能发行中国电影,但我可以为中国电影在日本发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近水野卫子在为将一个生活在日本的中国女性的故事搬上银幕而东奔西走。水野说:"我这辈子流酒不村沙就和中国电影干上了。"
在第2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时界必责强,由日本、中国大陆、香年修染亚觉末裂夜异细港和台湾合作拍摄的影片《甚极春久够少批教投乱历台北飘雪》参加了展映。零述这部影片以台湾为舞台,讲述了一段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虽然日本也参与了拍摄,但《台北飘雪》却是一部中文影片,由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演员担当主演。因此,在日本上映时,画面下方必须打上日本字幕。在日本,外语片大多都以原查你值放排起厂后声加字幕的方式公映,很少用配音,引进影片的公司会拜托专业的字幕翻译家,提前完成翻译工作。这次为《台北飘雪》翻译字幕的就是著名的翻译家-水野卫子。
她已先后翻译过150多部中文电影,可以说是中文电影字幕翻译界的权威。水野说:"《台北飘雪》(台北に舞う雪)"は歌手が主人公の话なので....(《台北飘雪》的主人公是一位歌手,所以片中插入了许多歌曲。虽然翻译歌词很困难,但过程却非常快乐)。
水野今年51岁,她从14年前开始从事中文电影的字幕翻译工作。在那之前她做的是商业口译。对于曾没有去过中国留学的水野来说,中文电影是绝佳的学习材料。她说:"日本にいる中国人向けの贷しビデオ屋さんが池袋にあったんですけど、そこに通って..."(那时候为了练习听力,我在东京专门借中文录像带的店里找了很多没有字幕的中文影片来看。结果等到毫无障碍地看懂影片时,我发现自己已经迷上了中文电影。
那时日本的电影院每年反映的中文电影寥寥无几。为了寻找中文电影看,水野参加了在东京和日本各地举办的中文电影节。其间的一次经历改变了水野的人生道路。她回忆说:"中国映画祭で最新の中国映画をやるって闻いて、见に行ったんですよね。见に行ったら、たまたまその监督さんが...."(1994年我去了江之岛的中文电影节,那时候我只是一名很普通的观众。那次给中国导演当翻译的人不太了解中文电影,结果翻到一半就翻不下去了。说来也巧,我正好认识电影节的一个工作人员。于是他就拜托我就救场,给那位导演当翻译。后来坐在台下的一个人就跑来问我,有没有兴趣给其余的中文电影节参展影片翻译字幕。
那时候日本几乎没有专业翻译中文电影字幕的翻译人员。因此,对中文电影了如指掌,同时翻译水平令人称道的水野逐渐成为了电影界的知名人物。她接连接到电影节参展影片的字幕翻译工作。于是水野辞去了原本的工作,成了一名自由翻译家。
1998年水野第一次接到了公映影片的翻译工作。作品是陈凯歌执导的《荆轲刺秦王》。这部电影耗资60亿日元,耗时3年,并荣获了法国戛纳电影节的最高技术奖。水野向我们描述了她接到这份工作时的心情。她说:"もうすごい紧张です。やっぱりね、最初は私も素人だから..."(我真的非常紧张。因为给电影节参展影片翻译字幕的时候,我还不太专业,感觉就像在参加学校的文化节,比较放松。但是突然之间一下子来了一部大片,我还真是有点儿慌了手脚。这部电影是一部历史剧,讲述了刺杀秦始皇的故事。可是我却把它翻成了非常口语的现代日语。结果引进这部影片的公司要求我重新返工。那时候陈凯歌正好来日本进行剪辑工作。于是我就鼓起勇气,去找陈凯歌。他剪辑的时候,我就坐在他边上翻译字幕,碰到不懂的中文古文,我就让他帮我解释,然后再翻译成日语的古文。那一次经历让我认识到做字幕翻译必需要同时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这份工作还真不容易。
水野刻苦钻研中文台词,对翻译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电影界人士的交口称赞。这10年来,在日本上映的中文电影中,有一半都由水野做到翻译。然而水野却表示很多中文都难于翻译成日语,越翻译越能感受到中文的博大精深。她说:"すごく日本语って暧昧な表现が多いでしょ。でも中国语っていうのはすごくはっきりしてるし..."(日语当中有很多说法都很暧昧,但是中文就是一种意思非常明确的语言。而且中文里的一句话往往包含了好几种意思。比如在我翻译过的一部武打片里,用到了"投鼠忌器"这个四字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向老鼠扔石头,结果老鼠藏身的罐子也被一起打破了。而它的引申意思则是想教训坏人,但又怕连累到其他的好人。中文只用4个字就表达了这么复杂的含义,要想在字数有限的字幕里把它翻译出来,实在是难如登天。所以我不但要学中文,还要学日语,以便掌握更多的词句表达方式。
除了翻译字幕外,水野还会在中日两国合拍电影时,去摄影棚或外景地做口译或者为踏访日本的中国演员、中国导演做口译。水野说这份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见到很多原本只能在电影里见到的演员,甚至还能和他们交朋友。她说:"姜文は私、《芙蓉镇》という映画を12回见たんですよ"(我最喜欢姜文。他既是演员也是导演。我以前还给他写过信呢。当年姜文跟日本的演员中井贵一一起拍《天地英雄》的时候,我就去给中井做过翻译。去年我出版了一本评论中国电影的书,向来被中国媒体评为酷哥或者冷面的姜文还特意为我的书写了一篇诗。开头的一段是这样的:"谁也我认识,但什么时候认识的记不得了。可是她的样子和声音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头脑里,就像个老同学,莫非是因为她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对我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称赞了。
现在中国每年要拍摄400多部电影,继印度和美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三。2009年中国电影节的票房收入创下了645亿日元的记录。在日本过去只有一少部分喜欢中国的人才会去看中文电影,但现在即使对中国不感兴趣的人也喜欢看中文电影。由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日本联合拍摄的根据《三国志》的故事改编的《赤壁》在日本取得了票房排名第四的骄人成绩。在大约30年前,中国的电影都以赞美、讴歌社会主义为题材,属于政治宣传的工具。但如今中国电影的娱乐性极高,却令人刮目相看。对此水野分析说:"ゆるやかになってきていると思います"(最近中国政府放宽了对电影的审查。除了非常过激的暴力和性镜头之外,几乎所有影片都能在中国上映。以前中国曾经批评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对整个世界进行文化侵略,但是现在随着好莱坞电影走下坡路,我觉得中国也希望通过电影在世界上设立一个美好的形象。)
字幕翻译是一次偶然的经历,但如今这却成为了水野毕生的事业。她说,虽然翻译工作大都在家里进行,但有时候她也会去电影院观察一下观众的反应。水野说:"やっぱりいちばん心配なのはコメディ。コメディで笑ってくれるかどうか..."(最最让我放不下的就是喜剧。我总是担心那些笑话经过翻译之后,观众还会不会觉得滑稽可笑。每次听到观众的笑声,也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字幕翻译已经不只是兴趣或者工作,而是我人生的一个部分。只要我眼睛还看得见,耳朵还听得见,我就会继续努力下去。)
电影翻译家水野卫子谈"华流"为何在日本只刮风不下雨自。2004年日本播放韩剧《冬季恋歌》刮起"韩流"旋风后,"华流"何时能登陆日本一直成为各方关注热点。几年过去,"华流"只刮风不下雨,让不少期待的人们有些失望。日本的中国电影翻译家水野卫子女士认为,中国影星帅哥太少是原因之一 。
最近十年,中国电影在日本的受众情况发生巨大变化。水野卫子说,从前只是极少数中国迷才看,如今已经成为普通日本人欣赏的对象。但在日本上映的中国电影多是古装片,远远没有达到"华流"走热的地步,其中原因主要是中国的影视作品没有抓住日本市场需求。
水野卫子说,由于日本男性工作繁忙,影视受众主要是30-60岁女性,能否被她们接受决定"华流"命运。中国男影星中虽有葛优等有个性和高超演技的演员,但帅哥有些少,和韩国影星形成鲜明对比。
水野卫子还认为,很多中国影视作品内容不符合日本中高年女性需求。日本30-60岁女性是受漫画影响的人群,喜欢充满幻想的世界。而很多中国影视作品太过现实,不像韩剧那样会出现男主角突然失去记忆、患不治之症等现实生活中很少发生的事情,而正是这种不现实性才是吸引日本女性的地方。
《非诚勿扰》等京味影片虽然在中国大受欢迎,但这种具有高度中国北方语言幽默的电影,翻译成日语后会看不懂,很难被接受。此外,水野卫子还指出,中国电视剧一般都是30集左右,而日本电视台播放电视剧时一般每周只播一集,中国的电视连续剧过长也是不能在日本更多播放的一个原因。
电影作品(部分)
霸王别姬(1993年、陈凯歌导演)
活着(1994、张艺谋导演)
草房子(1998年、徐耿导演)
没事偷着乐(1998年、扬亚洲导演)
荆轲刺秦王(1998年、陈凯歌导演)
一个都不能少(1999年、张艺谋导演)
我的父亲母亲(2000年、张艺谋导演)
西洋镜(2000年、胡安导演)
寻枪(2001年、陆川导演)
假装没感觉(2001年、彭小莲导演)
幸福时光(2002年、张艺谋导演)
英雄(2002年、张艺谋导演)
周渔的火车(2002年、孙周导演)
芬妮的微笑(2002年、胡玫导演)
小城之春(2002年、田壮壮导演)
和你在一起(2003年、陈凯歌导演)
十面埋伏(2003年、张艺谋导演)
天地英雄(2003年、何平导演)
卡拉是条狗(2003年、路学长导演)
绿茶(2003年、张元导演)
暖(2003年、霍建起导演)
我爱你(2003年、张元导演)
紫蝴蝶(2003年、娄烨导演)
可可西里(2004年、陆川导演)
2046(2004、王家卫导演)
功夫(2004年、周星驰导演)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4年、徐静蕾导演)
云的南方(2004年、朱文导演)
如果·爱(2005年、陈可辛、赵良骏共同执导)
独自等待(2005年、伍仕贤导演)
花腰新娘(2005年、章家瑞导演)
孔雀(2005年、顾长卫导演)
恋爱地图(2005年、下山天、易智言、张一白共同执导)
茉莉花开(2005年、侯咏导演)
千里走单骑(2005年、张艺谋导演)
求求你,表扬我(2005年、黄建新导演)
我们俩(2005年、马俪文导演)
无穷动(2005年、宁瀛导演)
向日葵(2005年、张杨导演)
如果·爱(2005年、陈可辛与赵良骏导演)
泥鳅也是鱼(2006年、杨亚洲导演)
十三棵泡桐(2006年、吕乐导演)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006年、许鞍华导演)
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年、张艺谋导演)
看上去很美(2006年、张元导演)
夜宴(2006年、冯小刚导演)
背鸭子的男孩(2006年、应亮导演)
疯狂的石头(2006年、宁浩导演)
夜上海(2007年、张一白导演)
集结号(2007年、冯小刚导演)
山楂树之恋(2010年、张艺谋导演)
赵氏孤儿(2010年、陈凯歌导演)
中华电影的中国话《再见吧、我的爱,霸王别姬》:中文·日文对译剧本集(1996年、ナツメ社出版)
中华电影的北京话(2002年、キネマ旬报社出版)
从零开始学中文(2005年、ナツメ社出版)
我爱中国电影:日汉对照(2008年、キネマ旬报社出版)
中华电影数据:完全保存版(2010年、キネマ旬报社出版)
我的自白录(1997年、文艺春秋出版、刘晓庆原作)
茉莉花开(2006年、日本スカイウェイ出版、苏童原作)
世纪风雪(2007年、日本放送出版协会出版、爱新觉罗恒懿原作)
贺家堡:中国现代文学集(2010年、トランスビュー出版、石舒清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