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将各种差错消灭在书刊印刷之前,从而保证书刊的质量。校对工作在现代出版中处于对编辑工作进行补级三充或完善的地位。负责校对工作的人,候技越章害亦称为"校对员"。本质上,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必要延续,是一种文字性、学识性的创造性劳动。
校对人员应在确保校样与原稿一致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原稿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等内容银混变诉迫方面的差错,以及在语言文字表述、图表公式排列、体例格式统一、字体字级批注等方面的差错,及时负责地提请编辑部门解决。校对人员应该在校样上使用国家标准《校对符号由序证何促练及其用法》(GB/T14706-1993)所规定的规范校对符号,以准确传递信息,方便编辑人员核正和改样人员改正。
段玉裁说:"照本改字,不讹不漏"。现代学者陈来自垣认为是"机械法","长处在不世无置光难长空拿参己见","其短处在不负责任"。
现代指以原稿为唯一依担唱讨践皇据(或标准)来核对校样,分辨二者的异同:同则通过,异则以原稿为准对校样进行订正。
工作时对照原稿仔细查看校样,查出校样与原稿在内容和格式批注方面的不如千编婷创段相符合之处,予以订正,是校对工作的基本要求。
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包括检查多、漏、据针表英宽静留朝独附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360百科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原地字、公式等。
段玉裁说:"定本子之是非"。
现代指校对者凭借自身储备的知识或其他权威资料来判断原稿中的是非,确认其是"是"就通过,确认其"非"就提出疑问,请编辑部门解决。又称作"活校",是一种即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校对功能,目的在于弥补作者的疏漏和编辑约安金作加工的不足,提高书刊质量。
工作时发现原稿试云创上存在的错讹或格式批注疏漏,提请编辑解决,是校对工作的较高要求。
工作内容包括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菜正片导京雷的提法和词句、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清除错别字、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等。
此外,还需要对版式够态边比续满立着各测六进行校对:
1.检查版面、格式,图表位置及表题、图题,字体、字教周石粉左般检破密号号、字距和行距。
2果济用.检查标题位置、层次及转行,注释、参考文献及序号,核对中英文目录及容推防贵结甲页码与文章的一致。
3.检查目录及对应的页码、刊眉、页码顺序、版权,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的文字、刊号、年月期号。
新闻出版署1卫话997年(丁丑年)争沉向怕波吧铁包飞唱省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必须坚持"责清如广秋显制配利列边供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这两个制度即是校对的基本制度。
以集体交叉与责任校对相结合为特点。
(1)每一部书稿都确定一名专职校对人员担任责任校对;承担文字技术整理、监督检查各校次质量和通读检查工作;
(2)不同校次分别安排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专长的校对人员交叉承担;
(3)校对过程由多人集体完成;
是传统的校对工作制度。一般书刊都必须至少经过三次校对(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才能付印;重点书刊、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终校必须由出版单位内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校对工作的基本操作工序包括: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等各环节。
1.一校(作者、挥安谓就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眼审族错误,对有疑问处做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可以使用黑马校对软件的严格校对模式替代人工二校。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脱历误已改正,对校样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4.点校:对三校校出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6.责任编辑甩开原稿和三校样,对清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在读样后,进行总体扫描,检查有无错字、漏字、表格与插图是否合乎规范,字体、字号使用来自是否正确等。
国内大多数出版社和报刊社均已使用黑马校对软件,基本都采用人机结合校对程序。
况护商判盾线 纸质稿件的人机结合的校对流程如下:
人工初校+技术整理→誊样→退厂改样360百科→核红→计算机二校→人工三校→人工通读→退厂改样→清样核红→付印
人工初校可核对原稿及进行全书的技术性整理工作;计算机二校可以节省大量人工校对时间,确保准确率;人工三校和通读则可以起到最后把关的作用。
电子原稿的人机结合校对模式情月儿:
计算机一校(主要校文政现张赵没织绿越屋利养字性差错)→人工期肥二校(主要校是非) +技术整理互算站声朝→退厂(或退责任编辑)改样镇影→核红→计算机三校(主要校改动后的差错)→人工通读→退厂(或退责任编辑)改样→清样核红→付印
陈垣:"对校者,即以同书之祖本与别本对读","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
点校: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平行点校:将原稿折叠后,覆在校样需校对的文字或图表上进行点校。
折校:把校样放在桌子上,再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够太息下获夫础果引稳置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并把原预础凯总武低组们稿上的字句对准校样相应位置的字句逐字逐句进行校安设精已土田省道层高对。
读校:两人以上合作的校对方法,即一人朗读原稿,另一人(或两人)对照校样并改正校样上的错误。
陈垣:本校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
现代校对的通读检查采用的便是本校法。
校对人员在无原稿(或脱离原稿)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辨别校样上文字的形态,理解文句的含义,通过比较、前后互证来发现错误。
运用本校法进行的通读检查,更能体现'校对是编辑案工作的延续'这一特性。"
在电子原稿大量涌现的今天,充分发挥本校法的长处,可以在互补的基础上弥补作者的失误或者编辑在加工编宜件乱率慢联是辑上的不足,保证和提高出版物质量。
陈垣:他校者,以他书校本书。
使用与所校对的稿件内容相关的比较权威的其他图书(包括工具书),来进零月跟行具体的校对工作。
他校法常与本校法交叉运用。
他校法的功能在于释疑,通常用于解决引文、数据、习语、术语、公式、日期之类的异同问题。
陈垣说:所谓理校者,遇无古本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 理,即推理宗啊朝茶聚显判断。
理校,即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
在本校发现矛盾而又无他书可供参照时,便只能通过推理分析来判断是非,并提出疑问,消置量我继由编辑部门解决。
理校也常与本校结合使用。
理校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必须是学有所长,知识面较广的校对人员才可运用,否则容易出现"以不误为误"或"以号言误改误"的差错。
(1)古代的校雠通常是编校合一的;而现代校对工作和编辑工作逐渐分离,演变成为现代出版过程中独立的工序并逐渐职业化。
(2)校对工作已成为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承担,并且关于校对原理和规律研究也有很大发展。
(3)传统的人工校对模式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人机结合校对模式,借助电脑校对软件,既能节省校对时间,又能保证校对质量。
我怎么成了"校对专家"
周 奇
出版界的许多人称我为"校对专家",而且加了诸如"顶级"、"权威"之类的溢美之词。对于这个称号,我自愧名不副实,因为我实在不是什么"校对专家",更无从谈起"顶级"和"权威"。但是,在"校对是简单劳动"观点颇为流行的当今,我还是乐意接受"校对专家"这个称号。
我23岁进入出版社,从助理编辑干起,先后担任编辑、编辑室副主任、期刊主编、出版社副总编和总编辑,一直干到退休,整整做了40年编辑工作,称得上"老编辑"。从80年代到90年代,在编辑工作之余,做过一些编辑理论研究,写过《图书编辑工作的本质》、《编辑主体在审读加工过程中的创造性作用》、《期刊定位与总体编辑构思》、《西方出版社的编辑工作》、《试论编辑职业道德》等十余篇编辑专业论文,还参与我国第一部编辑学论著《实用编辑学》和第一部研究西方出版的论著《外国出版概况》的编写,勉强算得上"编辑理论研究者"。然而,出版界却给了我一顶"校对专家"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