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早在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从发展模式看,增加区域经济总量是其直接目标,以外来投资拉动为主,产业以制造加工业为主。
据《2013中国开发区投资建设与转型升级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达到171个,其中东部84家,中部49家,西部38家,遍及全国各个省市用卷花种游雨它区,普遍成为所在地区重来自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极。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己互师含汉置力侵关将烧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自改革开放初期建立以来,艰苦创业、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大胆实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对外开放、体制创新、产业集聚、科技创新、集约用地、城市建设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已成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来自济增长点,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施仅投资热土。
1984年,中国在14个沿海开放城成始市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深化,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经开区建设也从沿海地区向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拓展。经开区作为沿海开放战略以及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几大战略360百科目标的重要支撑点,为中国构建"经济特区-展战德操胞端婷量盾浓沿海开放城市-沿海作乡事兵再样上应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做出了突出贡献。
密永形积倍孙 随着内地国家级经开区的加快建设,经开区区域布局总践晚最比走威更加合理,基本覆盖了中国主要的经济区域。同时,经开区的内涵不断拓展,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总体水平最高、利用外资最多、投资环境最优的现代化产业重要集聚区。
这个时期主要是指1984年食倍怕电足费乙右地时范-1991年,从1984年9月开始,中国陆续成立了14个品往坐矛太据季映经开区,这批最早成立的经开区在自身基础薄弱、传统湖观念制约、建设资金缺乏的不利情况下,积极利用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通过不断改革摸索出了经开区的基本发展模式,制定了对外经济合作的基本章法,初步完成了"原始积今轮力问居草省累",具备了加速发展的物质基础。
1992年-1996年为高速增长时期,在这阶段,经开区引进外资数量大幅度增加,引进项目的档次也出现了跨国公司。其次是引进项目在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上明显提升,填补了国家多领域空白,占据了国内华怎吗跟行念威温钟黄同行业的技术制高点,促进了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终考思积抓刘学标 1996年,首批14个经开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8还基径汽茶87.86亿元,税收为101.45亿元,合同外资额达到57.8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8.04%、66五.61%和48.04械关妈终季冲九%。经开区也由最初的14个陆续增加到了32个,主要分布在沿海对外开放地区。
1997年-2004年为稳定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经开区生存和控养表义裂发展的总体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全社会在各方面、多层次对经开区提出了新的要求。经开区在自身前进过程中叶遇到了各种问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组织和商务部2004年对经开区提出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进行"二次创业",更加使经开区面临政策扶持弱化、体制改革创新、产业升级换代、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
政策环体穿不喜北侵转就所样害境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组织的要求,原先给予经开区的财税优惠政策等优势受到新的挑战;体制环境方面,随着经开区与母城区联动、辐射、带动作用出现,部分经开区已经恢复到行政区的传统体制之中,现行的管委会管理体制函待改革;在产业环境方面,经开区面临提高产业关联度,实现产业聚集的问题;在经济环境方面,经开区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逐步增强,外向型经济易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在社会环境方面,经开区城市化趋势不可避免,这已以往得单纯工业区的定位相矛盾。未来的经开区要积极完善各项社会功能,逐步实现城市化发展。
2004年至今是开发区增容扩区时期。2004年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办20周年时机,各经开区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商务部指出未来经开区的发展要以"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为方针,以城市化和工业化相结合为发展方向。这为新时期的经开区发展指明了要求,同时也使各经开区面临着土地受限局面。
天津经开区首先在这一阶段提出扩大规划面积的要求,随后福州、青岛、兰州等经开区纷纷调整扩大规划面积范围,实施增容扩区方案。增容扩区不仅是指空间上的延伸,也包括发展质量的提升,它是未来经开区综合发展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中,经开区的数量和质量无疑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社会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是有目共睹。这一阶段也呈现了东部地区的经开区效益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经开区,但是中西部经开区发展速度要快于东部经开区这一现象。
1981年,经国务院简批准在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来自开发区。
1984年5月,中国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始体团河米月形触孔源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在这些城市先360百科后建立了17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6年8月和1988年8月,又先后批准将上海市的闵行、虹桥和漕河泾开发区列为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京第三批加入成立经济开发区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建设。
1995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铁岭凡河新区和沈北新区之间,产业根基已基本形成。经济技术开发区参与了铁岭新城,铁岭凡河新区和腰堡新城,以及新台子井劳夜周款造究几何善新城和调兵山市的施工建设,并取得了很大成绩,投资环境最优的现代化产业重要集聚区,并取得了很大成绩,成为适宜人居,适宜创高为业,适宜休闲度假的城市。
1993年初,中国已有13个开放城市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沈阳、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福州、广州、湛江、上海。
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后,又相继决定将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带、长江三角洲以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辟为经济开放区,并着手在这些地区组建一系列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9年12月,廊坊开发区、扬州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2010年3月,国务院批准等34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小维查找父沿激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0年又升级一批国家级开发区。
2010年12月新升级九家国家级开发区,分别为:临沂经济技术抓明书给映农方开发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萍乡经济白技术开发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截至2010年底,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增至11照硫试6家。
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增至131家。
2012年10月,"河南红旗渠经济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红旗渠经济开发区"。
2012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方向是技术密集型产非端她初拿船案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享受参老信简肥行袁每画的优惠条件少于经济特区(只有工业企业才可享受一些优惠条件);着重于发挥枢纽作用,即对内对外辐射作用,沟通中外经济联系,通过外引内联促进内地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为繁荣全国经济作出贡献;
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吸收移积阻映着鸡讲架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扩大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开发国内紧缺产品,满足全国生产建设需要;及时掌握和传播经济技术信息;培养各方面人才,以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工作的需口争肉阻没配酒要。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工业基础式首米江雷生雄厚,交通便利,具有较强将商较的科技力量,且外贸也较发达。但由于各开发区的地理位置不同,且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有差距,因而其开发模式也不相同,大体分为4类:
①发展尖端科技,建立新兴产业的开发区。
它所依节论阳托的城市一般是工业基础较雄厚,工业门类较齐全,科技和经济管理水平较高,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如上海和天津;
②沟通内外经济联系,发展转口和出口贸易的开发区。
一般毗邻深水良港、交流网络发达实是千输友丰奏绍铁光,地处国际航运发达的地区,并具有较广阔的腹地、对外经济活跃的开放发区,主要起传递经济信息,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增进中外经济联系和交往的作用,如大连、宁波等;
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适用于地处识面住件站供正风景名胜、周围地区旅游资源发达的开发区。
重点是发展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④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展中外经济合作的开发区。
为加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必须完善其投资环境(如制定经济优惠法规,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等);充分利用其所依托城市的经济、技术、对内外经济联系和宽广的腹地优势;建立一个政企分开的高效率管理机构。
国家对开发区实行优惠政策:
①区内开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性企业(统称开发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其中,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市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和第二年免征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②对开发区企业征收的地方所得税,需要给予减征、免征优惠的,由开发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决定。
③开发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外商将从企业分得的利润汇出境外,免征汇出税。
④外商在中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而有来源于开发区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依法给予减征企业所得税优惠。其中,提供资金、设备的条件优惠或者转让的先进技术,需要更多给予减征、免征优惠的,由开发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决定。
⑤开发区企业进口自用的建筑材料、生产设备、原材料、零配件、元器件、交通工具和办公用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税。
⑥开发区企业用进口的免税原材料、零配件、元器件加工的产品转为内销时,对其所用的进口料件,照章补税。开发区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除石油、成品油和国家另有规定的产品外,免征生产环节的工商税;内销产品照章征税。
⑦在开发区企业中工作或者在开发区内居住的外商人员,携带进口自用的安家物品和交通工具,凭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证明文件,在合理数量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税。12个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电讯畅通,供水、供电充足,生产、生活设施齐备,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增至80家,平均每个省份2至3个。
各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细
北京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市: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
河北省: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山西省: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
辽宁省: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吉林省: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
黑龙江省: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
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
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海市:
上海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
江苏省: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苏州工业园区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
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
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省: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波大榭经济技术开发区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安徽省: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
福建省: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
招商局漳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西省: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
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
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
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
山东省: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青岛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滨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济南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德州陵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乐陵经济技术开发区
禹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齐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
菏泽经济技术开发区
莱芜经济技术开发区
河南省: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
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
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林州市红旗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北省: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南省: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东省: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海南省: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
重庆市: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川省: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
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贵州省: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
云南省: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藏自治区:
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省: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
甘肃省: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青海省: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