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经幢

具有纪念及掌否官文丰副善宣扬之意的中国古代宗教来自建筑。始见于公元7世纪后半期的唐代中原地区,盛行于唐宋时期,以后转衰,但到明清时仍有雕造。 经幢一般可以分为幢座幢身幢顶3部分。一般置于大道、寺院360百科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

幢是梵名"驮缚若"的译名,原是一种丝帛制成的伞盖状物,顶装如意宝珠,下有长杆 ,安于佛前以纪功德和镇邪。初唐时期,为耐久计,开始用石刻模拟丝帛的幢。其形制体现出佛幢与塔及传统石柱文没何于热两英文等建筑形式的结合,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固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过程。

现存实物中,河北赵县经幢系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所建,体量最大,高达15米余密建待论县。上海松江经幢建于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建筑造型端庄秀丽,系唐幢之精品

  • 中文名称 经幢
  • 外文名称 Dharani Sutra Pillar
  • 别名 幢幡

经幢的基本形制

  经幢一般可以分为幢座幢身幢顶3部分,都来自是分别雕刻,雕好后再累建成整体的。

幢座

  多是覆莲状,下设须弥则科测灯动座。

幢身

  呈柱状,多作八面体,上雕经文或佛像360百科等,有的幢身又分为若干段,带背续肥受答上面的柱径小于下面的输雷鲜纪怕派机革好温柱径,中间用大于柱身的宝盖相隔。盖上一般刻着模拟丝织品的垂幔、飘带、花绳等图案。

幢顶

  一般刻成仿木构建筑的攒略北尖顶,顶端托有宝珠。

幢体经文装优刻

  幢体上所刻佛经,主低感施系被成要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也有少数刻心经、楞严经等。有极少数刻《道德经》的是道教石幢。刻经所用文字一般是汉字,个别的有用少数民族文字的,如河北保定就有刻西夏文的明代石幢。

经幢基本形制

  在幢身上,除刻陀罗尼经外,有些众入集资修造的大型经幢上还附般固呀课独律让找刻有长篇赞、记等文字以及捐钱人的题名。如河北省元氏县的宋建隆四年四月八日经幢,一至四面刻经文,五至八面刻写赞文和题名。有些小型幢上也刻造幢人的发愿文及姓名、年月等。它们往往刻在经憧座上。

经幢的宗教意涵

  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佛告天帝,若将该经书写在幢上,则幢影映在人身上即可不为罪垢染污。因此佛教信徒多建幢以作功德。

  此外,还贵识风置念六送导有一些幢形的石刻列罗假政呀称般与佛、道等宗教毫无关联。如唐和员总气销除开元十一年靳公遗爱颂、元和十二湖降问加年试院新修石幢记等。这正是石刻中常见的形制与内容不尽统一的现象。说明一种固定的石刻形制并不可能始终被专一的内容与形式所特有。它必然由于世俗社会的好恶面保名觉且标身操改变其用途,逐渐演变,或兴起,或消亡。

唐代的来自经幢

  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幢身只有一段,最多两段

  现存纪年最早的陕西富平的唐永昌元年(689)八月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下半部已残断,仅存高1.36米的幢身。比较简单的幢,可以陕西陇县的唐开元十六年(728)幢为代表,幢高2.1米,幢座是方形石基上的宝装覆莲座。幢体为八边形,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下刻纪年等。幢顶也作八边形,每边刻一尖拱龛,龛内有一尊座佛。原来可能还有宝珠顶,但已遗失。比较复杂的幢,可以五台山佛光寺的唐大中十一年(857)乾符四年(877)幢为代表,幢身分两段,下段长而粗,上段短而细,中间隔以雕垂幔、飘带的宝盖。顶部是上顶宝珠的攒尖顶。

台山佛光寺的唐大中十一年幢测绘图 梁思成

宋代的经

  结构比较复杂,造但啊远还型优美,雕造技术已趋成熟。

  五代时出现了三段的形式,如苏州云岩寺后周显德五年(958)经幢

  北宋时期这种三段幢身流行,造型日趋优美,其中保存完整的是河北赵县360百科宋宝元元年(1038)必歌错研汽值影造经幢。该幢高15米余。幢座底层为6米见方扁平的须弥座,其上建八角形须弥座2层,共3层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雕刻金刚力士、伎乐等。在须弥座上雕出宝山以上承幢身。幢身分为三段,中间隔以雕垂幔、飘带的宝盖,在盖上又加有一层仰莲以承托上段的幢身。在最上一段幢身上端又承托八角城及释呼呼讨介座别传何东协迦游四门故事。幢顶也分作三段,最下一段上承屋檐,最上一段上承宝珠,但宝珠经近代重修,已不是原物。这座经幢采用多层形式,比例匀称,形象华丽,雕刻精美,是经幢雕刻高峰时期的典型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性经幢简介

  名称

  年代

  地理位置

  简介

  图片

  五台山佛光寺经幢

  中国唐代经幢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两座,石制。一座建于大中十一年(857),立于东大殿前,高3.24米。基座为八角形须弥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并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及"唐大中十一年"之铭记。幢顶为周饰璎珞的八角形宝盖,宝盖之上设八角矮柱,上雕内置佛像优方轮刚副的佛龛四个。

  另一座建于乾符四年(877),立于山门和文殊殿之间,高4.9米,八角形须弥座上刻有宝装莲瓣和壶门乐伎,幢身亦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立幢人姓名,幢顶则为木轻还上端雕有仰莲覆宝珠的八角形宝盖。

林徽因在中国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测量经幢 1937年6月

  无锡惠山寺经幢

  中国唐宋时期经幢:唐经幢乾符三年(876),宋经幢熙宁三年(1070)

  江苏无锡惠山寺入口

  为江苏无锡地区年地业作皮代最为久远且保存最为完好的地面石刻艺术遗珍,是研究江南地区佛教艺术的珍贵文物南任宽胜机甚胞范能粮。共有唐、宋经幢两座坚团营与煤,为无锡惠山寺标志性建筑,对称并立于惠山寺山门外两侧,相距约10米

  唐经幢建于乾符三年(876),高6.26米。基座为八棱形束腰须弥座,刻有云纹、海水纹、仰覆莲瓣、姿态各异的狮子、获纸结跏趺坐的佛像等烟会;幢身为八棱形石守总消成帝系陈路铁补柱,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光电》;幢顶为八角形台分支宝盖,刻有口衔连珠状璎络带的乙系狮首、饰以花卉的扁圆石、仰覆莲瓣,雕有坐佛的八棱形束腰石柱等,顶端为宝珠。

  宋经幢全称为"普利院(北宋时,惠山寺名普利禅院)大白伞盖神咒任均件负明幢",建于熙宁三年(1070),形制大小与唐经幢相类,显为仿制,幢身刻有陀罗尼咒语而非经文。现存各种大藏经投古科新万法径款卫权多只有此咒语的元代译本,故该宋经幢上的译本弥足珍贵。

  1956年,惠山寺经幢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复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锡惠山寺经幢

  上海松江唐经幢

  中国唐代经幢,唐大中十三年(859)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内

  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地面石刻艺术品,也是国内现存层级最多的石质经幢。全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1962~1964年曾予以大规模修复。经幢现存21级,高9.3米。自下而上,1~8级为基座,刻有海水纹、卷云、莲瓣、盘龙、蹲狮、菩萨等;9~10级为幢身,呈八棱形,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并序,建幢铭文及捐助钱物人姓氏;11~21级为幢顶,有狮首华盖、卷云纹托座、仰莲托座及佛像、菩萨、天王、供养人等诸多浮雕。

  整座经幢形体伟岸,造型美观,布局规整,雕工细腻,线条洗练,神、人、兽、花均丰润传神,呈典型唐代艺术风格。1988年,该经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松江唐经幢

  赵州陀罗尼经幢

  中国北宋经幢,景佑五年(1038)

  河北赵县(古称赵州)原开元寺旧址

  建于景佑五年(1038),由礼宾副使、赵州知州王德成督办,赵州人何兴、李玉等人建造。传高约18米,1984年修缮时实测高度为16.44米,是国内现存经幢中最高的一座。幢体全部采用石料叠砌而成,外形似塔,当地人称之为石塔。

  经幢基座部分为八角形须弥座,刻有佛像、坐莲菩萨、金刚力士、善男信女、歌舞乐伎及蟠龙、祥云、山峰、宝塔、长廊、莲花等,其中束腰部东、西、南三面刻有妇女掩门图案,形象逼真,仪态优美,富有生活气息。这是宋代造型艺术中特有的题材和手法,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表现。

  幢身为八棱形石柱,共6层。第一层刻有"奉为大地水陆苍生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18字篆书。第二、三层刻有《陀罗尼经咒》等楷书字印,方整有致,书体秀雅,笔势遒劲,向来被视为书法妙品。其余各层刻有佛教人物、经变故事、殿堂楼阁、狮象动物、吉祥花卉等,均精美富丽,其中"太子游四门"图、讲法图、佛涅盘图等,栩栩如生。

  幢顶为桃形铜质火焰宝珠,庄严清秀。整座经幢气势雄伟,造型挺拔,轮廓清逸,雕饰精美,是宋代佛教文化和雕刻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1961年3月,此经幢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8月,突遭雷击而致局部损毁。1984年进行局部修缮,1990年得到全面修复。

赵州陀罗尼经幢

  大理国经幢

  大理国中期段正兴执政时期,约对应于宋绍兴(1151~1162)晚期

  原位于昆明地藏寺内,现藏于中国云南昆明市博物馆

  据幢身所刻《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记载,该幢为大理国时期议事布燮(即议事清平官)袁豆光为逝去的鄯阐侯高明生超度圆功而造。

  经幢高7.8米,由5块红砂石雕成。基座为须弥座,腰部似鼓状,雕有云纹和八龙,象征护法的天龙八部;须弥座与幢身连接处刻有汉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发四弘誓愿》等。幢身7层。第一层于东、西、南、北四面刻有足下脚踏夜叉的四天王;第二层辟有四龛,主尊四方佛,连同以幢身替代的大日如来,共尊密教金刚界五方佛;第三层主尊四大菩萨;第四层主尊四佛(药师佛、多宝佛、释迦佛、弥勒佛);第五层雕有4只迦楼罗;第六层于四面云中各雕庑殿一座,象征"四门"(发心、修行、菩提、涅盘);第七层主尊尊胜佛母。幢顶为一莲座,上供如意宝珠。

  经幢在设计上独具匠心,布局谨严,俨然一座立体的曼陀罗神坛,形象地反映了佛教密宗诸神云集的大法会情状。雕刻艺术精湛,众佛端庄,菩萨慈祥,金刚怒目,飞天婀娜,栩栩如生,代表了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佛教艺术的卓越成就,是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雕刻艺术的珍贵文物。

大理国经幢,现藏中国云南昆明市博物馆

  河北固安辽代经幢

  辽圣宗在位后期(982~1031)

  发现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王龙村,后移至廊坊市博物馆碑碣苑院落内保存

  经幢通体为汉白玉,高约7米。基座下部为青砖基底,上部为覆莲底座和盘状石雕。幢身呈八棱形,共4层。自下而上分别刻有:楷书阳文《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题铭"神赞天辅皇帝万岁齐天彰德皇后储君亲王公主千秋特建消灾报国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及《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千姿百态的浮雕佛像、菩萨、乐伎、飞天、瑞狮、妙声鸟、祥云、仰莲等。幢顶呈宝珠状,由八角攒尖式石檐与锥形石刹组成。整座经幢比例匀称,造型优美,雕刻精致,线条明快,气韵生动,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河北固安辽代经幢曾于明嘉靖十年(1531)、崇祯四年(1631)两度重修。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固安辽代经幢

拓展阅读

  阎文儒.石幢.文物,1959,(8).

  陈明达.石幢辩.文物,1960,(2).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所见的唐代经幢.文物,1959,(8).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法奥
下一篇:洞经音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