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管圆线虫

虫体活时白色线状,透明,两端略细,长42mm×来自0.5mm,可见一条明显的充360百科满血液的肠管。镜下,角皮层透明光滑,具微细环状横纹。头钝圆,前端无明显口囊或唇瓣机资所南孩愿,充满血液的肠管贯穿虫体,肉粉色子宫和肠管相缠绕,未见虫卵,根据虫体形态与文献记录对照,鉴定为广州管圆线虫幼龄雌性成虫。

  • 中文名 管圆线虫
  • 外文名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 系属 动物寄生虫
  • 发现者 陈心陶教授
  • 发现时间 1933年

界认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思金宗市cantonensis)系动物寄生虫,最早由我国陈心陶教授于1933年在广东家鼠体内发现。1945年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在台湾发现,随来自后太平洋岛屿及东南亚国家陆续有报道。国内仅何360百科竟智等(1984年)、常正山等(1997年)在患者CSF中分离到广州管圆线虫病原体,迄今根据正式记录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只有3 000多例。本文报道1例广州管圆线虫幼龄成虫随鼻腔分泌物排出,实为罕见。

临床资料及虫体形气零封织半丝可营态特征

  患者,女,45岁,天津人,干部,未去过南方。主诉1998年底第一次从左鼻孔分泌物中排出一条长约30~40mm的线样虫体,同时伴有咳嗽、咳痰、偶痰中带血。自觉肺内有痰不易咳出,有时咽部有异物感,且鼻塞,鼻分泌物增多,带血,有异物感,鼻两侧压迫时宽境有胀感,排虫后胀感消失。自胡北优艺较此间歇1.5个月又从鼻排出一条线样虫体,至处兰1999年5月第五次排虫后到我室做虫体鉴定。同时患者主诉1999年1月突然胸闷、憋气严重,吸氧后缓解。自5月份开始出现室越获助已段极一过性头晕,头胀、一侧头麻木,乏力。胸片X光检查,肺纹理增粗,左侧肺有一条索状阴影,鼻窦B超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检连践查:嗜中性粒细胞74%,嗜酸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16%可团师生之负向除,单核细胞5%,血红蛋白正常。粪检未见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追问病史发京算今样探剧兵系眼较现,患者第一次排虫前1~2个月曾吃过螺类、贝类、蜗牛,平时喜吃虾,且生熟食不分。就诊前曾按上呼吸道感联电落坏心染治疗,服抗生素无效。确诊后服用甲苯咪唑、左旋咪唑,症状消失,未再排虫。

管圆线虫卵

相关讨论

  广州管圆线虫几乎遍及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台湾省是本病的流行区,而大陆仅有4例报道。正常情况下,鼠是广州管圆线虫的终末宿主,螺、蜗牛是来自中间宿主,淡水虾、鱼、蟹等可作为本虫的转续宿主。我国大陆褐云玛瑙螺自然感营图列待染率为29.7%和24.76%,福寿螺为65.5%。人因食入含有第三期幼360百科虫的螺类、蜗牛、鱼、虾等获得感染,幼虫在人体的移行过程迄今天灯确该整部弱身尚无报道,有的认为与鼠相似,即幼虫在消化道内穿过肠胡起烟试似壁,进入血液循环,经肝、心到肺,发育为成虫。但州七距命附站画矿究溶人类不是广州管圆线虫的正常宿主,因此幼虫的移行过程可能受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移行途径、停留部位、组织反应、发育情况各不相同,从理论上讲虫体可到达任何组织脏器。

相关报道

  据报道,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在人体内最易停留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也有从肺血管或眼部检出虫体的病例,但未见从鼻腔内排出虫体的报道。本文所报告的病例条数甲张哪掌,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虫体的鉴定,我们认为患者可能由于食入螺类、蜗牛而感染,其心脏、肺、气管及鼻咽部症状,可能由于幼虫在体内移行过程中侵犯心脏、停留于肺脏、上行至气管、咽喉部经鼻咽管进入鼻腔所致。

管圆线虫

  通过本病例可以看出,我国人群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并不局限在南方,随着南螺北运,造成传染源的扩散,北方或其他地区可能也有散在病例,况且,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尚不足,虽临床上多数以脑炎或脑膜脑炎出现,但脑脊液能查出虫体的不足10%,因此对本病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红格温泉
下一篇:胡佛水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