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眼氧夜黎大学Paris University (Uni来自versite de Par阻算故is)是一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法国国立综合大学,欧洲历史最久的大学360百科之一。创立于9世纪,最初与文既整苗阳末乎振附属于巴黎圣母规早管率划集院,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正式授予其"大学"称号,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并称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又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看握厚补欧洲各主要大学的建远立模式均受此二校影响。
巴黎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是法国国立大学,原为360百科教师行会性团体,是一所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盛誉的综合大学。巴黎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中,许多早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包田学等领域的杰出代表。
中世纪的欧洲,学校教育有着悠久的传统。而欧洲从混乱到形成秩序的过程中,教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遍布欧洲大陆各地的修道院,其实就在执行着学校教育的功能。最早的修道院学校大约出现在公元6世调皇款任低纪,到了7世纪,在修道院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教学校,就已经成为较为正规的教育机构了。主教学校和僧侣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产生一种新缺触来色围光经城测的组织机构,大学就这样应运而生。
巴黎大学最早也是从教会学校发展起来的,建于12世纪后半叶,与意力功娘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备标并称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又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欧航现斤强采投望万需吸酸洲各主要大学的建立模式均受此二校影响。建校的立意,就是教穷孩子学习神学。学生在这些学校里除了必修神学(这是主要课程)外,还要学文法、逻辑、修辞、数学、几何、音乐和天文等七门神学以流规含理乙外的课程。
1208年,罗马教皇伊隆桑三世批准巴黎大学师回频严乎进生可制定自己的章程。据此,1215年,罗马教皇特使库尔松为巴黎大学制定了第一个章程,取消圣母院主事对巴黎大学的控制权。章程对艺术和教育进行改革,对教师资格作了具体规定。
作为教会的神学座尔龙儿夫组院和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教学和学术中心,巴孩她要圆静级局标卫黎大学一开始就处在教会和世俗势力双重夹击下,巴黎大学争取自治的道路艰苦而漫长。1229年,巴黎主教借学生与市民杨送育视的冲突对学生提出起诉,摄政王太后下令抓捕学生。在与国王的警察发生激烈冲突中,学生死伤很多。师生愤然罢课,并撤出巴黎。
1231年,长低达两年的罢课使得罗马教皇格列高军含杀再利九世出面调停。这位法学家出身的教皇确认了大学的法权自治和结社权、罢课权、授予学位单时题的专一权等特权。在与教士进行过无数次争执和斗殴后早仅该欢器们丰雷龙判,巴黎大学付出了流血的代价,取得国王特许证书,摆脱了主教们的监督、控制和干涉。
至此,充诉庆待职投良纸应无排巴黎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团体正式成立。
1252年,巴黎大学有了自己的校印,印上刻有中世纪拉丁文----巴黎师生行会,这是巴黎大学获得独立和权力的象征。巴黎大学原址坐落在巴黎市内第五区,是个知识密集的地区。因为13世纪的大学里以拉丁文传授知识和交谈,所以该区又称为“拉丁区”。作为文化象征国外下息效南世在断加坚,老巴黎大学周围的地区有五多:学校多、书店多、咖啡馆多、旧书摊多、旅馆多。
由于罗马教皇的支持,巴黎大学成为阿尔卑斯山北部地区正统的神学教学中心。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它成了基督教世界最著名的教学中心,尤其是神学的教学中心。巴黎也成为一个享有盛名的大学中心,大鲜磁翻行但卫强始批来自西欧的教师和学生拥向这里,同法国人一道宣扬基督的普救性,使人们顺从主的思想胜过顺从封建君主。13世纪时,巴黎大学的学生已经上万,许多来自欧洲的邻国。
正是因为有了巴黎大学,文化名城巴黎才名扬四海。从此,就如13世纪另一位教皇亚历山大四世所说的,巴黎成了“生命之树”,它吸收了欧洲各国最好的学生和许多来自各国的最优秀教师,巴黎大学则成了“法兰西国王的大公主”、“教会的第一所学校”,而且还是神学事务中的国际仲裁人。
15世纪初期之前,巴黎大学拥有许多特权。但学生们经常罢课、打架,他们既反对教皇的监督,也拒绝国王的监护。在很多时候,不论是主教们还是国王的警察都对巴黎大学无可奈何。于是,1437年,国王查理七世撤消巴黎大学的税务特权,并迫使它为收复蒙特里奥而征收的“资助”提供资金。1445年,巴黎大学的法律特权也被撤消,大学被置于议会的管辖之下。1449年,又取消了巴黎大学师生的罢课权。这样,巴黎大学只得听命于世俗国王,成了国王的掌中之物。同时,在14和15世纪,大学也丧失了它的国际性特点。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新大学的建立,它们越来越注重从本民族招生,甚至从本地区招生。
文艺复兴的兴起,又对形式主义和僵化的巴黎大学一个可怕的打击。宗教改革是这一时期与文艺复兴相关联的一个重大社会变革,二者都是人文主义的产物。欧洲宗教改革在德国、法国和英国几乎同时开始。
17世纪初期,曾在法王路易十三世王室担任宰相达18年之久的红衣主教黎世留(1585-1642)出任巴黎大学校长。大仲马的名作《三剑客》曾描写过这个赫赫有名的历史大人物。他几经艰辛,花费巨财,亲自主持了巴黎大学自建校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重建工程,使巴黎大学有了飞速的发展,从而在巴黎大学校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奠定了他的国际威望。如今,人们为了纪念他创办学校的功绩,在这所学校的大教堂中安放着他的坟墓与雕像,并在坟墓上方,吊挂着 一顶据说是他戴过的红帽子,算是对这位红衣大主教出身的大学校长的纪念。
1694年,夏尔·罗兰当选为巴黎大学校长,他被公认为近代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先驱之一。18世纪中期开始,巴黎大学在教学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1747年,巴黎大学第一次举行竞争考试,以鼓励各学院之间的竞争。
1789年法国大革命较为彻底地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此后不久,资产阶级革命议会通过了“公共教育组织法”,又称“达鲁法案”。这个法案有关高等教育的部分规定,关闭和取消现存中世纪大学,建立各种专门学院,这样,法国资产阶级国民议会关闭了所有中世纪遗留下的,由神、法、医、哲学等学部组成的传统大学机构,代之以由政府各部门分别设置和管理、以自然科学和技术教育为中心的专门学院。
拿破仑摄政后,实行教育改革,以“帝国大学”对法国所有大学教育机构作出中央集权式的管辖,巴黎大学遂名存实亡。通过1806年5月10日的“有关帝国大学的构成法”,建立了“帝国大学”制。在拿破仑时代,研究机构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发展,而且还各自呈现出不同特色,如法兰西学院、高等学术实用学院着重人文和一般科学研究,自然历史博物馆则以自然史、生命和地球科学研究为主。除了进行学术研究,各种研究机构还进行公开讲演和报告会,鉴定和评选科研成果并担负普及科学知识等工作。
根据法令,帝国大学不再是中世纪师生的行会组织,而是“专门负责帝国公立学校教育的机构”。帝国大学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国民教育部长。这样,巴黎大学一度被取消,直到19世纪末才得以恢复,并渐渐恢复了中世纪时的声望。1881年,法国政府与巴黎市政厅最终达成协议,双方共同投资扩建巴黎大学,各付扩建经费的一半,共计3220万法朗。1889年,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之际,巴黎大学第一期重建工程竣工。当时,举行了长达9天的庆祝活动,盛况空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第五共和国的建立和经济的振兴,法国高等教育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法国政府把大学分成“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加深理论与科学研究”三阶段教育体系,每阶段均颁发相应的国家文凭。第一阶段授予大学普通学习文凭,第二阶段授予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第三阶段授予第三阶段博士学位和工程博士学位。1966年,大学的文理专业首先按高等教育三阶段组织教学,第三阶段分为普通和高级两种课程,分别授予不同的文凭和学位。随着经济的恢复和民主运动的发展,巴黎大学也在不断扩大,此时,巴黎大学的学生已达到10万人。
从20世纪60年代末始,法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法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也已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而高等教育的一切仍旧是中央说了算,政府一成不变地沿袭着“中央集权”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这种状况既影响了高等学校的活力,使之难以主动地适应社会需求,也压抑了教师和学生希望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要求。
于是,1968年,发生了一场肇始于巴黎大学,由普通学生自发促成并波及全法国,进而波及欧美、震惊世界的“五月风暴”。张耀杰在《一九六八年的“五月风暴”》一文中介绍说:1968年1月,法国政府青年和体育部长弗朗索瓦·米索福到巴黎大学楠泰尔学院为新建成的游泳池剪彩。楠泰尔学院社会学系22岁的德裔学生丹尼·科恩·邦迪向部长提问:“为什么您从不谈论学生们在性方面的问题?”部长自作聪明地建议科恩·邦迪说:“你可以跳到水中来败败火”。科恩·邦迪针锋相对地发出颇具挑衅性和煽动性的回答:“这是法西斯官员对于学生们所作的唯一答复”。学生中随之爆发出怒吼声:“打倒性别隔离区!”
部长被学生们的怒吼声骇得不知所措。青年们的反抗由此开始。时势造英雄,一头红发、一脸叛逆的丹尼·科恩·邦迪,无形中成为众望所归的学生领袖。“红毛丹尼”的名号一下子传遍整个大学区。3月21日,一支左翼突击队袭击了位于巴黎市区的美国搬运公司大楼,以抗议美国正在进行中的对越战争。突击队中有6名队员被警察逮捕。其中一名是巴黎大学的学生。22日,科恩·邦迪率领学生占领巴黎大学楠泰尔学院行政大楼以示抗议。这是法国历史上青年学生第一次占领教育行政机关。“3月22日运动”由此启动。各种团体开始汇聚于巴黎大学楠泰尔学院。
5月2日,校方关闭巴黎大学楠泰尔学院,科恩·邦迪等8名骨干成员被要求到巴黎大学总部纪律委员会接受训斥。3日,巴黎大学学生开始到索邦大学总部集会抗议。政府教育部长阿兰·佩雷菲特和校长让·罗什担心“3月22日运动”会引起连锁反应,出面邀请大批警察入住索邦校区。部长、校长的这一错误决定,起到了弄巧成拙、火上浇油的反面效用,从而使他们的担心陡然间成为事实。
这天下午,警察冲入校园,逮捕了500多名学生。未被逮捕的围观学生与在场的社会青年,也遭受了催泪瓦斯和警棍的攻击与惩罚。随后,学生和围观青年一起用石块在卢森堡广场建起了第一道街垒。战斗开始了。接下来的几天里,整个拉丁区充斥着烟雾、瓦斯、爆炸、叫喊和肉搏……5月6日,法国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教师工会号召总罢课和总罢教。8日,数万名示威者挥舞着无政府主义的黑旗和社会主义的红旗,高唱着<国际歌>举行大游行。
9日,萨特、波伏娃、拉康等文化名流纷纷发表宣言:“向用一切手段摆脱异化秩序的学生们致敬”。阿拉贡甚至在科恩·邦迪的陪同下,赴奥居斯特·孔特广场发表演讲。由于政府拒绝释放被捕者,所有和谈与调解均告无效。双方展开更大规模的肉搏战。报刊、电影、电视等媒介的全面介入,又使这场运动迅速波及整个法国,并影响到世界各地。最终,注定失败的“五月风暴”是在精神胜利的盛大狂欢中宣告终结的。
“五月风暴”矛头直指已因袭了数百年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也是巴黎大学的独立精神、罢课传统在现代的一次大展现。它导致了戴高乐政府下台。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同时为缓和政府与学校间的矛盾,法国政府下令改革,由当时的国民教育部长提出了改革高等教育的建议。此建议经国民议会讨论通过后,于1968年11月以《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的形式公布。它是二战后法国第一部高等教育立法。这个在法国教育史上影响深远的法案再次明确重申了大学自治的原则。
20世纪中期,巴黎大学再次成为有名的科学和知识中心,授课者均为最负盛誉的教授。法国从1946年推出第一个计划(1947-1953)开始,到1983年的第九个计划(1984-1988)为止,共制订出九个国家计划。从第四个计划开始,正式涉及到高等教育事宜,自此以后,高等教育计划活动均由教育委员会负责,并纳入国家计划之中。教育委员会下辖三个分委员会,委员均由专家组成。教育委员会旨在设计各个计划时期与国家其他政事发展步调一致的教育发展策略,以供决策者参考之用。
从1969年初开始,巴黎大学各学院准备改组,酝酿组成巴黎地区新的大学。他们首先组成了175个新的“教学研究单位”,然后,经过两年多方面的协调工作,终于在1970年底以法令的形式宣布组成新的13所巴黎大学。1971年1月1日,新生的13所巴黎大学同时宣告成立。整个大学分成13所独立的大学,但都称为巴黎大学。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巴黎大学在发展,在前进。据资料报道,如今,巴黎大学体现着四多:一是学生数量多,总数已达30万,占全法国大学生总数的1/3。二是外国学生多,达到5万,占留学生总数的一半。三是科研机构多,如巴黎13大即有各类实验室100多个。四是图书馆多,有综合性的,也有专业和分别供各阶段大学生使用的,甚至还有为病残者服务的特殊图书馆。
巴黎大学,全球莘莘学子心中的圣土。
举世闻名的“花都”与“浪漫之都”
巴黎大学设在法国的巴黎。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海岸线长约2700公里,是西欧最大的国家,全称法兰西共和国。大约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18世纪,法国经历了从高卢时期,法兰克王国到法兰西王国的过程。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同年的国民会议变成了制宪会议,封建权力被废除,公布了人权宣言,建立了议会君主制。1792年君主制被废除,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1815年,“大革命”前被推翻的波旁王朝复辟。1848年的欧洲革命,导致了法国君主制的最后崩溃。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及协约国取得了胜利,德国战败。二战爆发后不久,法国成为德军占领区。经过五年的战争,法国在1944年获得解放。
法国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海底隧道将两国连接在一起。法国的官方语言为法语,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世界上除英语以外运用最广泛的重要的国际语言,也是联合国和许多国际组织及二十多个国家的正式官方语言。货币是法国法郎,国庆日在7月14日,国旗是长方形,红蓝白三种颜色,国歌是《马赛曲》。行政区域分22个大区,96个省和4个海外省。法国绝大多数是法兰西人,约占90%,此外还有布列塔尼人、巴斯克人、科西嘉人等。多数人信奉天主教,约占居民中的90%;少数人认奉基督教新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除首都巴黎外,其他著名的大城市还有里昂、马赛、里尔、波尔多、坎佩尔、南特、尼斯、布列斯特等。
法国地形东南高、西北低,中部是中央高原和古老的丘陵。法国整个国土除科西嘉岛外,略呈六边形,没有什么狭长地带,地形相当丰满。法国河流较多,主要有北部的塞纳河,中部的卢瓦尔河,南部的加隆河,东南部的罗纳河,东北部的莱茵河。法国大部分地方处于温带,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0-14℃之间, 有冬温夏凉的特点。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法国作为世界第四经济强国,在核电、航空航天、高速铁路及通讯技术等方面都名列前茅,同中国的经贸往来及科技合作日益广泛。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上十大名城之一。它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座落在塞纳河两岸。流经巴黎的塞纳河水将整个巴黎市区一分为二,人们习惯于按塞纳河的流向把巴黎市分成左岸和右岸。传统上,左岸是以拉丁区为主的知识区,它以其活力和知识而取胜,这里,活跃着巴黎大学的青年学生,也少不了圣日尔曼街的哲学家,而右岸则以其金钱、贸易、权力和高雅,形成了巴黎的贸易、金融和消费中心。那里是成功者的乐园,是繁华、成熟、优雅的象征,但是现在两岸的这种差别已经越来越小了。巴黎有小巴黎、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是指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市内,面积105平方米公里,人口220多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7个省,又称法兰西岛,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万,几乎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法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早在2000多年以前,巴黎仅是塞纳河上约两公顷的城岛和毗连的圣·路易岛上的一个渔村,后来建立了高卢族巴黎人的村庄,巴黎便由此而得名。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公元6世纪初,巴黎开始成为法国的王都。10世纪末,休·卡佩国王在此建造了皇宫。此后又经过了两三个世纪,巴黎的主人换成了菲利浦·奥古斯都(1165-1223年)。此时的巴黎已发展到塞纳河两岸,教堂、建筑比比皆是。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当时的国王亨利四世将巴黎大大扩建了一番。到了18、19世纪,巴黎仍在逐步扩大,大量的可耕地被城市占用,法兰西第一帝国后期,巴黎拥有70多万居民,千余条大街。第二帝国建立后,巴黎又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村庄;到拿破仑三世时,始在巴黎开辟了一些宽阔的街道,修建了许多园林和公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巴黎从小岛两端向沿着横贯法国北部平原的塞纳河两岸逐渐发展成为今天这座欧洲美丽的大都会。
巴黎曾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1789年7月14日,巴黎革命群众攻克封建王朝囚禁革命者的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序幕,由此7月14日被定为法国国庆节。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阶级举行了震惊世界的革命武装起义,一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目前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市,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的中心。
巴黎素有“花都”之美誉。它位于北纬48.5度,东经2.2度,向西200公里便是大西洋,受墨西哥暖流的影响,巴黎既无严冬,也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巴黎人爱花、种花,生活中离不开花。街头巷尾,随处都能看到一座座美丽的花园,溢出柔美娇媚的色彩,把人沉浸在神奇的芳香之中。不论繁华大街两旁,还是名胜古迹门前,都是姹紫嫣红,花团锦簇。无处不在的鲜花,更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花都”。
巴黎也是举世闻名的“浪漫之都”。人们漫游这座城市,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既保留着许多闻名世界的历史遗迹,又有许多宏伟壮丽的现代化建筑。它那形形色色的建筑、美不胜收的园林、雍容华贵的街道、琳琅满目的雕塑无一不充满着神奇的诱惑,令世人向往和陶醉,且不说庄严精致的巴黎圣母院、威武凝重的凯旋门、雄伟壮丽的艾菲尔铁塔以及明媚秀丽的塞纳河,你就是随便走到哪个角落,都有美的东西迎面扑来。论风骚,全球无第二者与之争锋。巴黎就像一个丰姿绰约、美貌绝伦的少妇,穿金戴银,显得格外奢华富丽。
巴黎是文学家、艺术家的摇篮。如果说巴黎的生活场景是莫里哀、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等大文豪的创作源泉,那么塞纳河便是印象主义画派的母亲。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留下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伟大篇章,至今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在香榭丽舍大街的时装店和化妆品店中购物,给人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店似乎并不是销售商品,而是在推展理念,在引导潮流。每个店都像一个专题专项的艺术展示厅,顾客不由自主变成了学生,变成了艺术与时尚的崇拜者,这可真是销售艺术的经典。所以,有人说,在巴黎购物是享受。
所以,利尔克曾说:“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
塞纳河北岸从沃利大道,香榭丽舍大道,再向北到蒙马特尔大道,奥斯曼大道等都是巴黎十分繁华的商业大街。入夜时分,灯火辉煌,人流如潮。香榭丽舍大道为全市主动脉,是世界最美丽的林荫大道之一,全长1800米,宽120米,两侧种植着参天的栗子树,道旁林立巴黎最豪华的百货商店、时装店和夜总会、影剧院。市内大小街道6000条,总长1700公里,占市区面积的25%。单是巴黎的路名,就教人眼花缭乱,巴黎以名人命名的街道非常多,左拉、雨果、卢梭统统走上街头。在巴黎第17区,有一条路名叫“欧金德卡大道”,欧金德卡是一位艺术家,他的浮雕《马赛曲》就镌在凯旋门上,不过更出名的是,他的半身像被印在百元法郎的钞票上。巴黎市以卢浮宫为中心,好似一条巨大的蜗牛壳。
作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巴黎拥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历史遗迹和艺术建筑。譬如,巴黎的名胜古迹有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凡尔赛宫、卢浮宫、爱丽舍宫、协和广场、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卢森堡宫等等。巴黎有众多的世界闻名的大学、学院、图书馆以及博物院、展览馆、剧场、剧院及1985年5月落成的“晶球”全景电影院等,有1600处纪念碑或建筑物作为历史文物受到保护,有134座博物馆,170家剧院,350座电影院,400座公园。每年到巴黎的游客有1200万人。
埃菲尔铁塔耸立在市中心的塞纳河畔,高320.75米,是巴黎的象征。当人们在巴黎的某个地方,无意中看见那高塔时,其感觉是壮美。登塔顶有多种方法,如果想体验一下刺激的话,可以爬楼梯,因为楼梯是露天的,外面的景色一览无余。胆子小或体质弱容易疲劳者,可搭乘电梯。埃菲尔铁塔的一层设有餐厅,据说莫泊桑曾经常在这里用餐。理由是:这里是唯一看不见讨厌的埃菲尔铁塔的地方。不用说,这不过是一句玩笑话。但由此也可以隐隐约约地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埃菲尔铁塔不一致的态度。1989年,举行埃菲尔铁塔100周年盛大庆典活动,塔上披红挂彩,蔚为壮观。
位于塞纳河中心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的雄伟建筑,整个建筑用石头砌成,所有屋顶、塔楼、扶壁的顶端都以尖塔作装饰。教堂内的门、柱、窗、廊均布满雕塑和绘画,其内容取材于《圣经》旧约全书,给人以庄严华丽、幽静肃穆之感。圣母院最早破土动工于1163年,由教皇亚历山大和路易七世共同组织奠基。但直到1345年整个工程才最后完成,此后在17世纪和19世纪又经过两次修复。经过多次修复的巴黎圣母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庄严、最完美、最富丽堂皇的典型。它不仅因雨果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而出名,更因为它还是巴黎最古老、最宏大、建筑史上最出色的天主教堂。
凯旋门是世界驰名的宏伟建筑。其实,巴黎的凯旋门并非只有一座,但最为壮观、最为著名的,则是这座位于“戴高乐广场”中央的凯旋门。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翌年2月12日拿破仑下令建此凯旋门以炫耀自己的军功。凯旋门高48.8米,宽44.5米,厚22米,中心拱门宽14.6米。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286名将军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从凯旋门上眺望,从这里向四周辐射出12条大道,树木葱郁,街道整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辆行人川流不息。凯旋门下建有无名烈士墓,埋葬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法国许多重大节日活动都在凯旋门举行。
举世闻名的凡尔塞宫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塞镇。整个宫殿占地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是世界闻名的古代王宫,也是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园林代表作之一。这座以香槟酒和奶油色砖石砌成的庞大宫殿,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内部装修的突出特点是富丽奇巧,糜费考究。宫中有许多豪华的大厅,大厅的墙壁和柱子多用大理石砌就,加之金漆彩绘的天花板,雕刻精美的木制家具,以及装饰用的贝壳、花饰及错综复杂的曲线等,给人以华美、铺张、过分考究的感觉。凡尔赛宫曾经是法国和国际活动的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与战败的德国曾在这里签署《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宫是世界著名的法国王宫,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1980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卢浮宫座落在塞纳河右岸,与列宁格勒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并列,号称世界三大博物馆,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闻名于世。它原是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现为国立美术博物馆所在地,宫内收藏各种珍品共达40万件,由古代埃及艺术、古代东方艺术、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艺术、中世纪文艺复兴雕塑艺术、现代雕塑艺术、工艺美术及绘画艺术等7个部分组成。其中,镇馆之宝有:断臂美神----“米洛斯岛的维纳斯”雕像、无头折臂但似欲乘风而去的“胜利女神”雕像、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稀世名画《蒙娜丽莎》。
巴黎大学是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典范,牛津、剑桥等大学都是按照它的模式创办的。如今,巴黎大学是一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综合大学。校园内的小教堂建于17世纪,亦命名为索邦,它成为巴黎大学的象征。巴黎大学就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巴黎拉丁区。区内书店林立,仅巴黎大学西门一侧百多米长的街道上,大小书店就不下10家之多。咖啡馆和旅馆也成为巴黎大学附近的主要建筑,长期以来,学界人士和青年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是热衷于课堂外的自由讨论,咖啡馆便为他们提供了适宜的场所。至于旅馆多,那是因为从法国和世界各地到这里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各种档次的旅馆和学生公寓便应运而生,生意兴隆。
巴黎大学(新索邦大学)整个校园呈矩形,占地21000平方米。校园北大门是巴黎大学的正门,正门边的两扇侧门上方各刻有“巴黎学区”字样,气象恢宏。直入巴黎大学北大门,迎面是宽敞的前大厅。大厅正面屹立着古代神话诗人奥墨尔和希腊先哲阿基米德的两座高 3米左右的雕像。在石雕像后面剧场的壁龛上,竖立着巴黎大学校史上具有世界影响的杰出人物索邦、笛卡尔、拉瓦锡、夏尔·罗兰、帕斯卡、黎世留等6人的全身塑像。巴黎大学的大教堂里布置得十分富丽堂皇:墙壁上挂着许多宗教名画,教堂四周的玻璃橱里,还摆放着许多法国古代精制的工艺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教堂讲坛的正对面,有一座长方形的棺材式的石制坟墓。坟墓四周,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有的还用黄金镂嵌着,这里的主人,就是巴黎大学的创办者黎塞留红衣大主教。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教育家们就十分强调学校环境的建设。优美的校园,是建设教育环境,培养良好校风,造就一代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巴黎大学就是这样,那些古老的建筑、挺拔的大树、平整的草坪、知名学者的名言碑刻,多学科自由的学术气氛,激烈的竞争氛围以及反映学校历史和办学特色的壁画、雕刻等比比皆是,置身其中,不由令人心旷神怡。
巴黎大学以“传播法兰西精神最活跃的发源地”而著称。可以说,巴黎市享誉世界的特性----最富世界性,又最具法兰西的民族性----正是由巴黎大学熔铸出来的。
13所来自大学的联合体
一般来天价说,巴黎大学与人们想象中的占地广阔、建筑宏伟的大规模的学府完全不同。它是由十几所规模不大、相对独承饭苗英福永型职胜立的大学联合组成的。其中,面对学校街的那细长而雄大的建筑物,就是巴黎第一大学即邦戴昂·索邦大学,它位于巴黎市中心的拉丁区。这座建筑物不很高大,大门仅二米来宽,四五米高。拱形大门的上头,有一行很不起眼的横额,上头刻写着法文的“巴黎大学”几个字,这就算是校牌了。门上则是拱形的屋顶。屋顶四周,雕刻着360百科许多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历史人物雕像,充满着证同古典艺术的气息。远远看去,这里根本不像是一所现代化大学的大门,倒像是一座古老的博物馆很出节情告集着稳造或艺术馆的外观。
系奏激眼 其实,索邦大学这一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正确的说法应是巴黎大学的一部分,因为在这群建筑中,还设有巴黎第三、第四大学。巴黎大学共由13所大学组成,其他11所大学分别散布于巴黎市内各地。
这是因为,二战以周后,随着法国经济的恢复和难顶难伤面民主运动的发展,巴黎记静某守空察八树食极践大学不断扩大,到20世纪60年代已有10多万学生。20世纪60年代,法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高等教育仍然沿袭“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这种状况影响了高等学校的活力,使之难以主动地适应社会需求。在1968年的“五月风暴”运动中,巴黎大学的学生举行罢课并占领了学校,要求改革陈腐的教育制度。随着形势的发展,法国政府审时度势,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同时,取消了一个学区只能设 1确很所大学的限制,将旧大学以大化小,并新建了一些大学。改革后,大学规模划小使良营思训,一个学区的大学 。在原来基础上,巴黎大学就由一所划分为13所,即现在所说的巴黎大学实际上是13所巴黎大学的联合体。
根据1968年《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提出的“自治”、“民主参与”和“多科性结构”三原则,从1969年初开始,巴黎时大学各学院准备改组,酝酿组成巴黎地区新的大学。他们首先组成了175个新的“教学研究单位”,然后,经过整整两年多方面的协调工作,1971年1月1日,新生的进阳图委肥诉植煤棉13所巴黎大学同时宣短家完局终轻组事理打告成立。新生的13所大学各自独立没有隶属关系,但共同拥有一个名称“巴黎大学”英。其中,编号只代表顺序,形类议良充与质量以及名望无关。巴黎13所大学都在行政、财政、教学方面实行自治,师生员工代表参与学校管理。以下是13所大学的基本情守难况:
巴黎第一大学(Universite de Paris 1)。又名邦戴昂·索邦大学。巴黎一大作为综班参层阶破导合性大学,集合了3大四以妈住系科,即法学与政治学、经济学、人文科学。学生在选定专业后在某一教研组的指导下学习,此外还有系际之间的学科、学院和所属中心进行的补充训练。索邦大学历史悠久,创办于公元17世纪,现有文学、语言、经济、法律四个专业,是巴黎大学中规模较大较重要的。教学重点是外国语言文学、法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普通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经济分析、政治经济学、劳工及人力资源、公共管理及公法、商业法、国际研究及欧洲研究、地理、历史、哲学、劳工及社会科学、政治科学、造型艺术及艺术科学、艺术及建筑学。研究所有工商管理研究所、人口统计研究所、经济及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巴黎第一大学座落在巴黎拉丁区的索邦大厦附近,以悠久的传统和庞大的规模而享有世界性声誉。这所法国最古老的大学,有着近千年声名显赫的历史,至今仍处于法国乃至欧洲的高等学府之首。
第一大学目前的校长乔治·阿达在欢迎1991年新生入学的致词中强调:巴黎一大是一所科研、文化与职业性培训相结合的公共机构,不仅培养高级人才,也面向社会,为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各阶层人士提供培训服务,帮助他们获取必要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立足于现代社会、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该校除戴孟斯中心的校图书馆外,还有经济学法学图书馆,圣·耶纳维也瓦(巴黎高师女子)图书馆,当代国际资料图书馆,艺术与考古图书馆,索明图书馆等。
巴黎第二大学(Universite de Paris 2)。又名法律、经济和社会科学大学。教学重点是社会科学、法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普通私法及诉讼法、商业法、公法以及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刑法、犯罪学以及社会调解研究、欧洲和国际事务中法律与经济问题研究及比较法、经济史及社会学、司法研究、经济学、法国新闻研究所、司法研究所、国际问题高级研究、比较法、国际法研究中心、法律哲学中心、商业法研究所、犯罪学研究所。
巴黎第三大学(Universite de Paris 3)。又名新索邦大学。教学重点是文学、外国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单位有:戏剧研究、普通文学与比较文学、语言文学及英语国家文化、国立东方语言及文学院、德语、语言学及演讲、拉丁美洲语言及文化、法语师范教育、东方及北非语言和文化、高等口译和笔译学校、法国语言文学、意大利语及罗马尼亚语、伊比利亚语言、电影摄影系、司法、经济及政治科学系、表演艺术及传播学系、体育运动系。该大学的重点是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和文化。中国留学生和进修教师在此学习的人很多。
巴黎三大----新索邦大学,得名于它的创立者罗贝尔·德·索邦----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神甫。自诞生之日起,它的历史就与巴黎大学的发展息息相关,以致被视为巴黎大学的象征。17世纪,红衣主教黎塞留对其进行了重建,其后,它又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被关闭。1801年它又成了艺术家的工作室,直到1821年,它才被重新用于教学。到19世纪末,共和国对其再次重建并命名为新索邦大学,并把它逐渐改造成了“知识至上的圣地”。新索邦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2年6月,范围涉及人文科学、外国语言文化、法国文学、语言学、戏剧导演研究、通讯和语言翻译学等,共有300种刊物,是巴黎三大的公共服务部门。
巴黎第四大学(Universite de Paris 4)。又名巴黎索邦大学。教学重点是文学、外国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单位有:法国文学、法国语言、拉丁语言文学、希腊语、哲学、历史、艺术史、地理、英语、德语、伊比利亚语研究、意大利语及罗马尼亚语、斯拉夫语言研究、人文科学研究所、应用文学及科学研究中心。 该大学还设有宗教研究、伊斯兰研究、法国文化、人文科学的信息应用、古典文化、现代语言和中世纪研究等。总体上以文学语言及人文学科见长,留学生较多。
巴黎第五大学(Universite de Paris 5)。又名勒内·笛卡尔大学。教学重点是生物学、医科、药物学、社会学。教学科研单位有心理学研究所、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科学、数学、形式逻辑及信息学、语言学、大学技术学院、医学一部、医学二部、医学三部、法医学、医学法及医学伦理学、生物医学、医学及生物研究、牙科学、制药及生物科学、药品功效及毒品、人类生物学及实验生物学、体育运动、法律。该大学以医学为主。附属奈克医学院的肾病研究中心是当今世界上肾病研究专业机构中最著名的,接受过中国留学研究人员。
该大学设有免疫、生理、生化、病理、组织形态等基础研究室。以研究一般肾病、肾病高血压、人工肾应用及肾脏移植为主要任务。研究中心人才力量强,课题系统。每年内部出版科研活动汇编,还主编国际性杂志《肾病研究进展》。免疫研究室主任巴什是法国医学科学院通讯院士,主要从事细胞免疫研究,发表过几百篇论文和四大部专著,是全球胸腺激素研究权威。
巴黎第六大学(Universite de Paris 6)。又名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教学重点是理科、医科。教学与研究单位有:纯数学及应用数学研究所、数学分析、概率及其应用、理论力学及应用力学研究所、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及其应用、应用物理学、光学、原子、分子及晶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理论物理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研究所、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学、地球科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巴黎统计学研究所、国立巴黎高等化学学校、医学一部、医学二部、医学三部、口腔学研究所、现代语言系、地理系、体育系等。
巴黎第七大学(Universite de Paris 7)。又名德尼·狄德罗大学。教学重点是理科、外国语言文学、经济学、医科。教学与研究单位有:人类学、人种学及宗教研究、生物化学、生物学及遗传学、化学、环境科学、牙外科、医学一部、医学二部、地理及社会科学、血液学、计算机学、英语研究所、东亚语言文学、现代语言、数学、物理学、语言学研究、人文科学、地球科学、社会学、声像艺术、版本学及文献学、教学法。学校开设200多门课程,教学机构有3大分支,第一大分支是医学,学生数量众多,包含了巴黎最大的两家医学院:艾葛扎维依·比加和拉里布瓦齐叶尔·圣·路易两所医学院,而在研究方面则拥有欧洲最重要的让·贝尔纳研究组;第二大分支是文科,包括文学、语言及社会科学;第三大分支是自然科学,是由位于于西尤校园的科学园发展而来。近年来还增设了法律与经济学的课程。巴黎七大不仅在教学方面享誉世界,在研究领域也毫不逊色。
据统计,七大拥有250个专业研究组,和教学组织三大分支一样,分属医学、自然科学、语言及人文科学三大门类。巴黎七大的法国血栓形成与止血研究中心得到法国医学科学院和法国科学院等单位的赞助,规模较大。在血小板和皮下组织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接受过众多的国外进修人员。它与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十分广泛的联系,学术交流频繁,通过校际往来、学术研讨会、学生交流等活动,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巴黎七大是一所蓬勃向上的学术与教育机构,它的基本目标是:深入研究,广泛传播,面向未来,培养自由的、富于批评精神的学者。
巴黎第八大学(Universite de Paris 8)。又名巴黎万森大学。教学重点是人文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斯拉夫语言、东方及亚洲研究、拉丁语言、英美语言文学及文化、德语、历史及社会学、地理、心理学、普通文学、语言学及信息学、社会科学、哲学及精神分析学、教育科学、法学、管理学及政治学、艺术、政治经济学。该校与我国有师资交换联系。
巴黎第九大学(Universite de Paris 9)。又名巴黎多芬大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组织科学、商业研究及应用经济学、商业研究、应用经济学、应用数学、商业计算机学、组织科学。该校设有计算机中学和决策数学研究中心。对于信息管理科学、计算机系统、微处理机、远程信息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数理经济学、对策论和非线性分析等方面人才的培养有丰富的经验。
巴黎第十大学(Universite de Paris 10)。又名巴黎南戴尔大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经济科学、法学、历史、地理、心理学及教育科学、社会学、哲学、文学、英语、德语、拉丁系语言及斯拉夫语言、行政管理学、理工学院、体育运动。
巴黎第十一大学(Universite de Paris 11)。又名巴黎南大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科学及医学(第一阶段)、精密科学及自然科学(第二阶段)、科学研究(第三阶段)、核物理研究所、直线性加速器、大学技术学院(奥赛)、大学技术学院(卡康)、制药学及生物学、大学技术学院(索城)、化学疗法、卫生及环境保护、大学医院、法律及经济学。该校同国家科研中心双重领导的固体物理实验室与我国签有科技交流协定。实验室以基础研究为主,涉及到相变、非晶态、磁性和超导性、物理化学、电化学、表面、工程科学和理论等方面。
巴黎第十二大学(Universite de Paris 12)。又名巴黎瓦尔·德·马尔尼大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城镇规划学院、医学、法律及政治学、经济科学、文学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公共管理及社会管理、技术学院。
巴黎第十三大学(Universite de Paris 13)。又名巴黎北大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科学技术中心、法律及政治学、文学及人文科学、大学技术学院(圣旦尼)、大学技术学院(维尔塔纳兹)、医学及人类生物学实验中心、经济科学及工商管理学、表现艺术及传播学。该校包括有理工学院、文学院、医学院及法学院。理工学院以金属物理、高分子材料合成和通讯工程为特长。
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出,13所大学都是巴黎大学的一部分。在保持多学科性质的同时,各大学根据自己的传统和条件突出了主攻方向,在专业设置方面有所侧重,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分工。如巴黎第一、四大学侧重文学、艺术专业;巴黎第三大学侧重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巴黎第二、九大学侧重经济、法律专业;第十一大学侧重自然科学专业等;第十二和第十三大学还设有工科等。
20世纪80年代初,13所大学占全法国大学总数的五分之一弱,但它们共有180个教学与研究单位、近30万学生和5万多外国留学生,分别占全国大学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尽管巴黎13所大学在行政管理上有着统一的模式,然而,各校在治校、教学、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等方面,又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作为“欧洲大学之母”,巴黎大学是一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综合大学,但它是13所大学的联合体。由于巴黎地区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教师水平高,专业设置齐全,图书资料丰富,与其他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有传统的密切联系,因此,13所大学的许多专业还保留着老巴黎大学的某些优势和声望,这些大学对国内外很多学生和研究人员至今仍有巨大吸引力。
在全球,世界各国、各大学都十分注重高等教育国际化,注重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这种对外交流与合作主要包括留学生、学者的交流,学术、图书的交流,承认高等教育证书、学位,合作办学,对外教育援助等。在欧洲,自20世纪50年代,当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国际教育思潮悄然形成并被国际教育界、学术界逐步认同后,欧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开始稳步发展,大力开拓留学生市场,几乎成为欧盟国家的共同战略。作为欧盟主要成员国的法国更不例外。法国的高等教育以高质量著称,文凭得到国际公认,而且法国的高等教育学费低廉,仅相当于其它发达国家的1/2到1/3。法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相当发达。同时法国也以实用科技的发明创造而闻名于世。法国的高速火车,ARIANE火箭,HIV细菌的发现都是载入人类历史史册的骄傲。法国高等教育是以近代科学技术作为基础划分专业、课程的,其管理方式高度集中,各机构间相互独立。这不仅与支配欧洲达几百年的宗教神学有着本质的差异,而且还区别于英、德、美等国的近代高等教育,影响了包括前俄国、原苏联、中国甚至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过程。譬如,“苏联模式”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中国当今的“部门办学”、“条块分割”的高教管理模式等做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受法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
法国实行多样化的教育制度,现有81所综合大学,约300所高等专科学校和著名的科技中心,即大学校(Grands Ecoles)。欧洲发展的一体化和教育交流的国际化,促使法国要考虑改革高等教育中的大学与大学校双重体制,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前提下,使两者互相靠近。
1997年7月,法国教育部长阿莱格尔委托阿达利组建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首先对高等教育目标重新审视。委员会指出,“高等学校的第一使命已不是培养国家管理人员,而是服务于大学生,因为国家管理人员已不是工业和经济生活的中心。不论大学生的社会出身如何,都要给予他们每个人获得自身最佳发展、准备未来职业和深入学习的全部机遇”。因此,他们提出,“应当保证所有大学生在离开高等教育时都具备一个具有职业价值的文凭。”体现了不以出身、地域等来录取学生以及对培养对象的重视。
法国政府十分重视国际教育市场。1975年以来,一直是世界上第二大外国留学生接受国,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年《统计年鉴》资料,1980年在法留学生达110763人,1992年为138477人。法国拥有充足的留学生生源----非洲原法属殖民地的大学生,以1992年为例,非洲赴法留学生合计74941人,占138477人这一总数的54%。近年来,法国正在积极探索国际联合办学模式。
1997年,法国国家教育部、法国外交部共同拟定了一个促进法国高等教育向外国大学生市场发展的纲领。目前,越来越多的法国教育机构向国际社会开放,高等教育已经迈向国际化。为推动国际教育合作,法国教育部长1997年10月在向报界发表谈话时指出:法国应投身国际教育市场,发展国际合作,向国外开放高等教育。为此,教育部设立“国际合作局”,国际合作预算将达70亿法郎。他希望法国的大学校大力招收留学生,使之占在校生总数的1/3。此外,他还宣布将为赴海外学习的本国大学生提供方便。
2001年6月,法国国民教育部长朗格向新闻界公布了一份法国高等院校的学分制改革计划,目的是使法国的高等教育与国际上通行的制度相衔接。这是法国高等教育融入欧洲、面向国际的重要一步。这项改革措施的主旨是鼓励学业多样化和学制灵活机动。教育部长建议重新安排大学课程,不再给每个学年规定固定的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一种可累积的学分制;学生每得到60个学分相当于读完一个学年的课程。他并强调说,改革并不会使法国的高等教育文凭“缩水”,而只会使它们更多样化:邻近的学科可以相互组合,专业的名称也不会过于“专业”。
其实,这项改革更主要的好处是,在学分制已在欧美普遍流行的情况下,法国大学也采用学分制,大学生的选择更多了。他们可以去国外继续在法国开始的学业,或者在法国继续累积在国外取得的学分,甚至可以取得两个国家的文凭。对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中断了大学学习的人,学分制也可以让他们恢复学业。
自2000年开始,法国已在修改对外国留学生的政策,政府决心在未来几年内将外国留学生的比例提高到25-30%,争取在未来4年中将招收60万名外国留学生。为此,还于1999年初,在南部地中海旅游胜地、号称欧洲“硅谷”的尼斯市成立了法兰西教育专署,旨在推动法国高等教育、简化大学行政程序以及招揽外国留学生。并拨专款1亿法郎,用于吸引国外精英来法学习。法兰西教育专署除了负责提供学习机会外,还协助外国留学生的住宿、居留等有关事宜,实行“一条龙”服务。同时,还采取了增加给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名额、简化行政程序、政府或公共部门与企业共同资助对外国青年的培训计划等一系列措施(何农:《法国改革高等教育吸引外国留学生》,《光明日报》2001年6月18日)。
法国政府制定了新的外国留学生政策,放宽了留学法国的条件:①卓绝的法国模式。欧洲式的办学标准,高质量的文化氛围,国际级的毕业文凭,这是法国在提供就学机会的国际市场上一贯擅长发挥的本领。法国将利用其影响重点发展有前途的学科,如法学、理学、工程学等;②提高开启大学之钥。法国为了提高高等教育体制的质量,推出了一项旨在改进对外国留学生提供资讯、接待及毕业后联系等服务计划,第一年就读法国各综合类公立大学的专业语言学院,大批专业教师有着多年向留学生传授法语的教学经验。语言学院学制灵活,尊重学生的选择。第一年学完法语后可帮助学生联系法国的其他各类公立综合性大学或继续在本院学习;③学生在完成法语学习后,可选择申请进入公立大学就读所选的专业;④留学法国具有好的前途。
由于有国际化的背景和高度的专业素质,法国学业结束后可回国轻易谋取高薪高职,或可自己一展身手;法国是欧盟主要成员国,可以说,进入法国接受高等教育,也就成为进入欧洲的门槛。根据欧盟执委会有关规定,留学生获得学位证书后,若在欧洲任何国家找到一份工作并居住若干年后,即可获得绿卡;转向北美工作。在法国获得学位后,以各种方式进入美国、加拿大,签证机会要比在国内多得多;移居加拿大。加拿大很多地区及大部分人都讲法语。学会法语再具有欧洲教育背景、文化和民族的熏陶,极易被加拿大国家接收;法国公民的外国配偶,定居法国15年的外籍人士可获永久居留权。
不过,法国对申请以移民身分入境的外国人的限制极为严格。只有符合下列四项条件者才能申请并得到批准。一是法国公民的配偶、未婚夫(或妻)和21岁以下的子女以及父母等;二是取得长期居留权的外籍侨民的配偶和不满18岁的子女;三是接受雇主雇佣,劳工合同已经移民局批准;四是经核准身份,准予合法居留的难民。除此之外,非法国公民或是外国侨民的直系亲属,特殊批准的合同劳工以及政治避难者,是不能获得的移民许可的。
赴法留学,选择学校是至关重要的。法国的学年和中国的相类似,都是在10月份左右开学,到次年1、2月份第一学期结束,寒假后,于次年3月份开始第二学期,到7月份结束整个学年,然后是漫长的暑假。所以,10月份以前,学生都可以申请最近一学年的学习,而超过10月,一般只能申请下一学年了。个别学校和课程也能在3月前申请该学年下半学期的
学习。至于私立学校和一些专门的学校,则往往有更灵活的学期制度供选择。
法国各类高校对外国学生的入学要求不尽相同,但一般都要求提供下列申请材料:①受教育水平证明。包括毕业文凭、证书和成绩单复印件以及法语翻译件,上述材料必须加盖公章并最好能就申请人的学历与法国大学的文凭作比较说明;②法语水平证明。申请人必须提供由法国大使馆文化处在申请人所在国举办的法语考试证明,或有关大学举办的法语水平测试证明;③推荐信。要求申请者提供2至3份熟悉本人学业及工作的教授或领导写的推荐信,信中要包括申请人学业、品行、法语专业等方面的评价;④个人简历。应包括本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通讯地址、工作单位等。同时还要写明自己的受教育情况、工作经历、专业兴趣、出版物及赴法学习计划等。与学校接触的第一步一般是通过书信向校方的秘书处索取学校的有关材料,也可与要就读的科系直接联系,了解入学的情况,然后,校方会将学校的材料寄来,告知所适合的科系和程度,并附入学申请表格及请学生补充某些材料的要求。
我们知道,巴黎大学是一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综合大学,从它创建起,就一直是全世界学子向往的高等学府。从11世纪开始,有许多教士从事经院哲学的研究,并到欧洲各地讲学,这种日益频繁的学术活动使得欧洲相继形成了几个讲学的中心,如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和法国的巴黎。就是说,在中世纪,巴黎大学就对欧洲各国大学的产生和发展有过深刻的影响。
一位学者曾经作过这样的比喻,巴黎大学犹如一只蜂群之王,其他大学则是一批批分出去纳新的蜂群。文学家吕歇尔也说过,巴黎大学的“国际性,不仅表现在学生身上,对教师来讲,也是如此。巴黎……为整个欧洲培养了有学衔的学者”。当时,各国学生纷纷来巴黎求学。
从巴黎大学整个历史来看,尤其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它起到了一个国际学术中心的作用。这个“国际中心”,对当时欧洲的影响格外突出。德国斯采尔诺绍奇大学的亚历山大·布坦斯吉教授在他的《巴黎大学与中世纪的外国人》一文中,列举了13-16世纪曾在巴黎大学执教和攻读的知名外国学者,他们当中有153名英国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200名德国人,56名荷兰人,109名意大利人,44名西班牙和葡萄牙人,41名斯堪底纳维亚人,41名斯拉夫人、匈牙利人和希腊人,并附其生平简介。从13世纪初(1204年)到14世纪中叶(1362年),还有一批来自亚洲的学者。不仅如此,在巴黎大学13-16世纪的校长名单中,也有不少是外国人担任的(李兴业编著:《巴黎大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版第142-143页)。
英美许多大学最初的科系设置就是仿照巴黎大学的,有神学、法律、医学和艺术等。比如,牛津大学的制度是效法巴黎大学的。当时,英国有不少学者和学生到巴黎去讲课或者学习。据说到了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吵,英王亨利二世下令禁止英国学者到巴黎大学研究神学或宗教,英国学者被迫从巴黎“总学”回国,这些学者及学生慢慢聚集于牛津,不久,牛津也便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总学”。
在后来的国际教育交流中,毕业于牛津大学的著名学者罗吉尔·培根就曾来到巴黎大学留学。然后,1250年,36岁的培根从巴黎大学毕业回到英国后,就又被牛津大学请去任教,讲授数学、物理学和外语等课程。他学识渊博,通晓多种文字,在数学、力学、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化学、音乐、医药、文法和逻辑等多方面都有研究,因此被人们尊称为“万能博士”。罗吉尔·培根等人就是巴黎大学为世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