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兴致勃勃地打开一本书,却发现书本没有目录,没有标题。文字图画都放在很难阅读的地方,故事也没有具体的方向。那么这样的一本书,就和一张随意拍摄且元素杂乱的照片一样,让人难以理解。
新手拍摄了一张照片之后,往往会收到这样的点评:”你这是什么构图?应该有三分法。”
所以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应当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构图。
“Composition”可翻译为组成,构成等等。而我们将其翻译为构图。那么本质上讲,构图可以理解为调节图片中各元素的布局关系,就是使画面中的每个元素融合为一体,更好地为主题所服务。然而元素越多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画面越复杂,越难以调整他们的关系。所以有些人就简单粗暴地总结”摄影是做减法”。
摄影当然不是做减法这么简单。
由于构图这一词汇的常见,你开始学习各种教程。了解各种构图:
“三分法构图、二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圆心构图、山形构图、垂直水平构图、斜线构图、对称构图、对比构图、曲线构图、放射线构图、三角形构图、框架式构图、重复构图、点构图、组合构图。。。。。。”
你学了构图,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学构图。构图就像算命先生,说的话总能左右逢源,如此多的构图,似乎随意一张图都可以套在以上的的构图理论中。便开始怀疑构图是否为玄学的产物。
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就有着和构图相似的理论:”经营位置”。由南齐画家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作为品评绘画标准之一的”经营位置”,历经数朝,影响深远。”经营位置”一词包含对时间、空间、文字、意象等多重元素的构思,要求创作者对所绘事物进行周密的考虑,并最终让观者感受到绘画特有的意蕴。
虽然”composition”与”经营位置”分别是中西方文化的产物,但是在中西文化密切交流的今天,是完全可以放在一起的。而且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艺术家们早就意识到布局的存在。
想要学习构图,首先要能够感受到画面各个元素对产生的”力”。这些力并非是虚无缥缈的。
它就像白纸上的黑点,你的目光总会被黑点吸引过去。
当前我们可能不太容易感受到这些力。因为我们只通过度量和辨别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我们的思维模式越发的抽象,我们习惯用重量,长度,温度等物理词汇去描述物体。因此很难再发现一个事物背后的意义,我们的知觉变得越来越迟钝。
我们要做的就是:释放感观,强化知觉。唤醒我们生来理解艺术的能力。
当我们能够感受在图像中确确实实存在的力时,我们便学会了构图。因为它就像一种语言,你能听懂,便能使用。与语言不同的是,这种能力,天生就在我们每个人心里,只是被后天的一些习惯淹没,但可以通过绘画,摄影等等行为去重新激发。就像你看到三角形,不是想着三角形有稳定性,而是感到三角形有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强化。
知觉除了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相关,还与我们后天的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一言九鼎”在没有后天的学习并且只从抽象的角度来看,是很难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在15世纪这幅St. Michal 称量灵魂的绘画中。左边一个人影的却重于右面四个精灵。有相关文化背景的观众是能明显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祈祷的力量”。但是这样的布局仅仅满足了经验上的平衡。在视觉上并不平衡,会让人看起来很不舒服,于是在左边天平的下方,作者放了一个黑色的口袋,这个口袋增加的重力便满足了视觉上的平衡。
所以在学习构图,激发知觉的这一过程中。应该了解的不是构图有多少种类,而是更多的文化背景。
学习构图,学习摄影艺术,应该是在自己的知觉能力有一定水平之后,去观察艺术家的创作手法,体会其意图并加以学习,应用在自己的作品上。
而不是只模仿艺术家的这个色调,拍摄的模式,这也是一种缺乏知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