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带你解读一代文学巨匠的幕后故事 曹雪芹是哪个朝代的作家

《红楼梦》多处细节暴露曹雪芹生活年代

《红楼梦》自问世一来就轰动整个社会,有“开言不谈红楼梦,读书再多也枉然”的说法,及至目前被尊为四大名著之首,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喜爱,更被公认为是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以伦比的最著名的一部古典小说!

翻开《红楼梦》,如同进入一座芬芳扑鼻,钻石珠宝遍地,神秘无比,迷局丛生的宝藏之中!

作者问题更是这座宝藏中最大的宝藏,目前为止已经有六十几人被考证为《红楼梦》的疑似作者,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有五、六个人:曹子雪芹,吴梅村,清康熙废太子胤礽,朱三太子,纳兰容若,冒辟疆……

尽管考证派、探轶派层出不穷,但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作者依旧是个大大的迷!就连作者究竟是哪朝哪代的人都很难确定下来,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件令人抓狂、令人脸红羞愧的一件事!

难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只稍稍在书中露了露头,便铁了心般将自己隐藏起来,不愿意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吗?

然脂砚斋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又明确指出此书是一本“风月宝鉴”,正面写的是风花雪月的艳情之事,背面却是血淋淋的家亡血史,白骨如山忘姓氏,千红一哭、万艳同辈的悲惨往事,只看《红楼梦》正面,此书哭也!

莫非《红楼梦》做为一面风月宝鉴,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就真的不能找到作者生活年代的蛛丝马迹吗?

明月不服!时常循着这些线索往细处探究,终在《红楼梦》中找到了几处“破绽”,明月认为或许曹雪芹是借此“破绽”故意暴露他的生活年代……

《红楼梦》多处细节暴露曹雪芹生活年代

一,几个末世之语初露玄机。

《红楼梦》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

01.探春、王熙凤的判词中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甲戌双行夹批:感叹句,自寓。】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苦向金陵事更哀。

02.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关于贾雨村的描写:

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甲戌侧批:又写一末世男子。】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

开篇几回竟有三处末世之语!

我认为如果只是单纯的一个家族的兴亡衰败史,曹雪芹何需用几个“末世”点题?

况在探春判词处“生于末世运偏消”夹批中脂砚斋分明写着“自寓”二字!

什么意思?

自寓,自寓分明就是说作者自己就是“生于末世运偏消”的人儿!

结合脂评很显然可以得出,曹雪芹书中所写的这个末世就是血雨腥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白骨如山、改朝换代之血泪末世,曹雪芹很可能就是一个有彻骨之痛的明朝遗民!

《红楼梦》多处细节暴露曹雪芹生活年代

二,妙玉的一壶功夫梅花茶再露端倪

刘姥姥二进贾府,贾母等酒足饭饱带着她游遍大观院,不经意间来到妙玉的一亩三分地——珑翠庵中,清高孤傲的槛外人妙玉极会看人下菜碟,招待贾母等喝旧年雨水泡的老君眉茶,独邀宝钗、黛玉喝自己亲烹的一壶体己功夫茶,贾宝玉也上赶着凑热闹,四人围坐一起边品香茗边细谈。

因林黛玉不懂茶道问了一句外行话,遭妙玉好一通冷嘲热讽:

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怎么连水也尝不出来。

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

妙玉帑林黛玉的这番话不经意间将曹雪芹生活的年代透漏出来:

01.蹊跷的玄墓山

稍查百度可知:

玄墓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光福镇西南部。

明《姑苏志》记载:“玄墓山,相传郁泰玄葬此,故名。在邓尉西南,一名万峰山。”郁泰玄是东晋时期的青州刺史,晚年隐居于此,死后葬在这里。

康熙时期,因玄墓犯了康熙玄烨的忌讳,被改为元墓山:

《沧浪区志》第四卷对元墓山注云:“元墓,山名。原名玄墓山,清代避康熙玄烨名,改称元墓山。”

《红楼梦》中公然出现玄墓山,既然自康熙年间就改名元墓山,那么也只有康熙年之前的人才清楚才敢用此山的旧名,年代越久远越不容易被人知晓,而曹雪芹公然将玄墓写进《红楼梦》,就意味着他在创作妙玉功夫茶之事时定然在康熙年之前!

假如是康熙年间,“玄”字他决不敢用:玄墓玄墓,多像是玄烨之墓啊!谁敢这么写?

而曹雪芹在康熙年之前写这一回就完全不必要忌讳此问题!

所以明月认为“玄”字不经意间将曹雪芹的生活年代透漏出来,更佐证了他的明朝遗民身份。

02,梅花雪水茶暗藏深意。

明月以前曾写过一篇关于《红楼茶文化》的文章,曾查阅过一些关于梅花雪水茶的诗词,偶然发现其中有一段资料让明月很是震惊:

明末诗人杜佚心认为,只有喝雪水茶,才能平复亡国之恨。《民遗民诗》中也收录了他的《雪水茶》:

瓢勺生幽兴,檐楹恍瀑泉。

倚窗方乞火,注瓮想经年。

寒气销三夏,香光照九边。

旗枪如欲战,莫使乱松烟。

原来明朝遗民认为:

喝雪水茶竟然能平复忘国之恨!

曹雪芹作为一明朝遗民,他特意写妙玉、宝、钗、黛同喝梅花雪水茶原来大有深意啊!

《红楼梦》多处细节暴露曹雪芹生活年代

三,王熙凤长篇大论袭人晴雯的月钱大有深意。

在《红楼梦》绣鸳鸯梦兆绛云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这一回中曹雪芹借王熙凤的口将袭人、晴雯的月钱多少写的很是仔细:

袭人原是老太太的人,不过给了宝兄弟使。他这一两银子还在老太太的丫头分例上领。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的人,裁了这一两银子,断然使不得……就是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每月人各月钱一吊

此段可知袭人每月一两银子,晴雯是一吊钱

一两银子不用说,那么晴雯的“一吊钱”究竟是多少呢?她们两个人究竟相差多少呢?

明月几年前好奇此事,很想知道袭人到底比晴雯的月钱多多少,也曾专门在网上查过资料,结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资料中显示清乾隆年间一吊钱竟然比一两银子还值钱!

而曹雪芹笔下一等丫环袭人的月钱显然要比晴雯的多的多,一两银子大于一吊钱才对!

那时的我正陷于曹子雪芹的说法中,于是就对曹雪芹写的袭人晴雯月钱之事很是迷惑!总想曹雪芹是不是写错了,怎么晴雯的一吊钱反而更多啊!但又不敢肯定自己的想法!

直至看了王家惠先生在其《红楼五百问》的第二九零问,我才明白原来我的疑问是合情合理的!

《红楼梦》多处细节暴露曹雪芹生活年代

王先生认为曹雪芹此处写作存在瑕疵,并援引了几则乾隆朝的资料:

1.清代钱泳所著《履园丛话》中记载:“至于银价,乾隆初年每白银一两换大钱七百文,后渐增至七(百)二、七(百)四、七(百)六至八十(百)、八(百)十四文。余少时每白银一两,亦不过换到大钱八九百文。嘉庆元年,银价顿贵,每两可换钱一千三四百文,后又渐减。”

2.《故宫博物院院刊》二零零六年第三期刊登的王德泰著《关于乾隆时期钱值高昂问题的考察》一文,清楚开列了乾隆朝各年代铜钱与银的比价:

乾隆三年,京师、直隶地区每两白银合铜钱八百文,江苏则是七百二十文。

乾隆五年,京师地区每一两白银合铜钱八百三十文。

乾隆十一年,京师地区每两白银合铜钱七百一十文。

乾隆十六年,京师地区每两白银合铜钱八百二十文。

乾隆二十六年,直隶地区每两白银合铜钱八百五十文。

乾隆四十年,京师地区每两白银合铜钱九百五十五文。

直到乾隆五十九年以后,京师和全国各地的银、铜钱比价才逐渐超过每两白银合铜钱一千文。

3.康熙时传教士鲁日满的日记得出“康熙前期一两银子可兑换1.6-1.7吊铜钱”,而乾隆《钦定大清会典》《户部·俸饷》记载:“每银一两折制钱九百文”,

所以他得出结论:“《红楼梦》所写丫头月钱一两银子高于一吊钱的现象,只能发生在清初顺康年间,而绝无可能是乾隆年间的事情”,那么做为乾隆朝的曹雪芹写出一两银子大于一吊钱的事,显然是个瑕疵。

我这才恍然大悟:

王家慧先生原来也不知曹雪芹他根本就不是乾隆朝的曹子雪芹啊!

时至今日我才明白,作为一个明朝遗民身份的曹雪芹根本就没写错啊!

那么曹雪芹在此回借王熙凤之口将一两银子、一吊钱特意点出,是不是有意无意透漏出他是哪个朝代的人呢?

四,《乞巧》再透曹雪芹生活年代

在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元妃归省庆元宵一回中,元妃点了几岀戏,其中有《长生殿》中的乞巧一回,大家都知道《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的代表作,自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就引起了社会轰动,而曹雪芹公然将《长生殿》引入《红楼梦》,因前人不可能知道后人之事,很显然1688年以后他还在创作《红楼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