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面膜:以霜状状态涂抹到脸上后,即刻便会产生大量泡泡。据说有排毒、去痘痘,去黑头,美白,镇静等功效,甚至还能给皮肤注入活氧。神奇吧!
随着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化妆品行业某个产品随时都有可能随着网红直播带火,网红泡泡面膜就是近期比较火爆的产品之一,今天重点扒一扒网红泡泡面膜其中的奥妙。
泡泡面膜起源
泡泡面膜(也叫SPA面膜)是化妆品行业经典的炒冷饭,这种产品的配方体系早在十几年前已经过时。以前的产品一般是泡泡清洁用品,呈凝胶状或者精华状;这些年顺应面膜大潮,加了一张面膜布,摇身一变,成了泡泡面膜。让我们把时间调回到十几年前,那个你妈还在孜孜不倦上美容院做SPA的年代。提起发泡清洁凝胶,大家可能并不陌生。
发泡清洁凝胶演示图
泡泡面膜演示图
泡泡面膜配方构成及神奇原理
以此配方为例来分析
泡泡面膜配方架构=表面活性剂+低沸点醚+增稠剂
注意看橙色标示的这几个成分:
全氟己烷
全氟全氢化菲
全氟萘烷
全氟二甲基环己烷
全氟甲基环戊烷
有的是低沸点成分(易挥发成气体),有的因为自身的特殊结构能溶解更多的气体。
但是,这样是形成不了泡泡的。就好比酒精,属于低沸点易挥发的成分,挥发时我们看不见,也不会有形成泡泡。
这时就需要另外的成分来配合了,下面这2个
椰油酰两性基乙酸钠
月桂酰谷氨酸钠
属于清洁成分(表面活性剂,可以看做类似肥皂的成分),在洁面产品中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当挥发的气体遇到清洁成分时,就会形成气泡,就像我们小时候吹肥皂泡一样,你吹出来的气体遇到肥皂成分,就会形成泡泡。
1、表面活性剂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泡剂,洗面奶、洗发水、洗衣液等这些能够起泡,全都是靠这些表面活性剂。很多泡泡面膜里排名第二的是就是起泡剂,比如月桂醇磷酸酯钾、月桂醇硫酸酯铵、月桂基磺酸钠等,这些成分都能够去油污,所以可以算作是清洁产品。
2、低沸点醚(可理解为泡泡自动生成剂 )
配方中出现了低沸点的醚类(全氟异丁基乙基醚、全氟丁基甲醚、甲基全氟异丁基醚、乙基全氟丁基醚等)或易挥发性的烷类(如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己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这些成分在体温作用下快速气化,产生密集的小泡泡,所以用手按摩的时候,会发现泡泡越来越多。于是,一些美妆博主还会教大家涂抹时候动作要快,免得泡泡过多。实际上是用手涂抹的时候体温和摩擦都会导致面膜温度升高,加速醚类挥发。
成分有两类:
①含氟化合物;
②超低粘度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以下分别说明:
①含氟化合物 目前淘系和抖系上面的产品,主要使用:【全氟丁基甲醚】( Methyl Perfluorobutyl Ether)和【甲基全氟异丁基醚(Methyl Perfluoroisobutyl Ether);因为全氟丁基甲醚有低沸点、表面张力低、黏度小、蒸发潜热小,易挥发,不残留等特点,应用得最早最广泛。
除此之外,还有【乙基全氟丁基醚】、【甲基全氟异丁基醚】等等……
②超低粘的二甲基硅油 二甲基硅油(Dimethicone),硅油大家庭的一员,其实很多化妆品都在用,就是成分表中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只是常用的二甲基硅油粘度较大,更稠厚一点。
▲泡泡气垫面膜的成分表超低粘的二甲基硅油,同样具有低沸点、表面张力低、黏度小、蒸发潜热小,易挥发,不残留等特点;缺点就是会消泡,但是更大的优点就是:价格比氟化物便宜。因此也有不少泡泡面膜使用了该成分。
因此,在某些产品的成分表假如看不到:【全氟丁基甲醚】、【甲基全氟异丁基醚】,而是出现了:【聚二甲基硅氧烷】,就不用大惊小怪了(见上图案例)。超低粘的二甲基硅油(0.65 CST)也是性价比较高的自动泡泡生成剂。
3、增稠剂
这类型成分主要是增稠产品用的,使稀的液体变成稠精华、啫喱等;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稳泡,使产生的泡泡不容易破裂,更稠厚。
泡泡面膜真实效果:
由于泡泡面膜含有氟化物和表面活性剂,使用后还需要再次冲水清洁,配方中所添加的绝大部分活性成分(不管添加量多少)统统都会被洗掉。因此,泡泡面膜本质上就是一个清洁产品。
虽然配方里含有很多保湿剂,使用泡泡面膜时,通常会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短暂的(15~30分钟左右)的封闭环境,短时间里可以提高角质层含水量,但是长远来看,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洗后不用其他护肤品的话)。
泡泡面膜常用卖点(知道就好):
1.注氧、活氧、氧气泡泡、氧气面膜、赋氧面膜,好神奇;
2.脸部越脏泡泡越多:
3.脸上毒素越多,泡泡会越多:
微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