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直达:
水果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公母,民间流传的分辨水果公母的方法都是依据一两种简单的表面形态特征差异,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差异与果实的味道相关,借此来挑选水果不靠谱。
知识解析:
橘子和西瓜
位于果实顶部(即与果柄相对位置)的“脐”,其实就是脱落的花器官在果实上留下的永久疤痕。橘子的“肚脐”是花柱脱落的痕迹,多数是点状的;西瓜的“肚脐”有时还多了一个环,那是花冠(包括花瓣和萼片)曾经着生的证明。这些疤痕主要是运输水分和养料的维管束的残迹,因为下方的果皮组织发育速度通常比果实的其他部分慢(甚至不发育),所以形成一个略微凹陷的“脐”。并且因为不同果实这一部分的果皮发育速度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同一品种的橘子或西瓜中能看到不同大小、由点状到环状的脐部。脐部的大小在不同果实中是连续分布的,不存在明显的界限来划分公母(随机买二斤橘子,按脐部大小排成一排就看出来是渐变的了),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脐部这一小块果皮的发育与果实的味道相关。
脐橙按“肚脐”的大小分“公母”
脐橙的“肚脐”和橘子西瓜的成因不同,结构也比较复杂。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这个部位的细胞分化成果肉,形成了一个具有橘瓣状结构但发育不完全的副果。副果的膨大撑裂了脐部的果皮,在果实顶部留下了形如人类肚脐的疤痕,脐橙因而得名。在同一品种的脐橙中,副果的大小也是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的,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可供划分“公母”。国内外关于脐橙质量评定和分级的标准都没有提及副果,也未见任何研究报道将副果的形态与果实品质建立关联,所以用“肚脐”形状判断脐橙的味道是不靠谱的。
脐橙
番木瓜
研究发现,同品种番木瓜的果实重量和果肉厚度都与种子数量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种子越多,果实就越重,果肉也越厚。这一事实和民间流传的判断截然相反。由于同品种番木瓜的果实形态(此处仅指商业化种植的、由雌株经异株授粉结出的果实)比较一致,传说中的分公母方法倒像是对两种不同品种番木瓜的描述——而比较品种间的优劣不是本文的讨论范畴。另外,因为两性植株的花和果实发育并不稳定,有可能结出形态各异的异型果。这样的果实品质不好,需要注意,不过它们通常也不会进入市场。
番木瓜 *Carica papaya* ,左为雄花、右为雌花结满果实的雌株母梨味甜,公梨味淡?
所谓的“公梨”、“母梨“其实是“宿萼果”和“脱萼果“的区别。梨的果实是一种假果,大部分果肉由包围子房的筒状花萼发育而来,这种类型的果实叫“梨果”,是蔷薇科苹果亚科特有的果实形态,具有这种果实形态的水果除了梨还有苹果、海棠、山楂等。在梨的果实发育过程中,萼筒组织通常按果肉的方式发育,细胞壁薄,内含大量的水和糖分,萼片则很早脱落,成熟果实形成圆而凹入的脐部,称为“脱萼果“。然而,部分果实的萼筒组织顽固地按照花萼的方式生长,这可能导致果皮变厚,内部的输导组织更发达,大量的细胞壁增厚而形成坚硬的“石细胞“,萼片不仅不脱落,还长得更加肥厚,于是成熟后果实则具有不整齐而凸出的脐部,称为“宿萼果”。宿萼果严格来说是不正常的果实,吃起来硌牙(因为石细胞多),甜味也淡。梨的宿萼果和脱萼果比例在不同品种中不一样,同时还受到树龄、修剪、光照、授粉和植物激素等很多方面的影响,具体的机制现在还不清楚。相关的研究几乎都见于库尔勒香梨,可能是因为这一品系宿萼果和脱萼果的品质差别比较大,而在其他品种中这二者的品质有时是相同的,比如“秋月”。
因此,按脐部形状判断味道的方式仅适用于库尔勒香梨,对其他梨没用。另外,苹果等其他蔷薇科苹果亚科的果实不存在宿萼果和脱萼果的区分,类似方法也是没有意义的。
库尔勒香梨是常见水果中唯一一种能以外形差异判断口味的,而且这种判断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不过,相信“公母”之说也只是来自新疆梨农的幽默感,和水果的性别并没有关系。然而这种方法被错误地推广到其他水果之中,如今甚至煞有介事地变成了“科学知识”广为传播……好在只是让人们在挑选水果时多做了点无用功而已,没有多大害处。
库尔勒香梨,左为宿萼果(“公梨”),右为脱萼果(“母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