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六艺文化”
《吕氏春秋·博志》中提到的“养由基矫弓操矢”“尹儒学御驾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期,读书人就一定要学习六种技艺,作为社会实践的最基本的技能。这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上文中提到的便是“射”和“御”的两种技能的具体体现形式。
一、礼与乐
早在原始社会由蒙昧的群婚时期走向中级阶段的血缘家族的班辈婚时期,礼已产生。《礼记·曲礼上》载:“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音忧,牝鹿,谓杂交)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而燧人氏,应是这个“为礼以教人”,使人“有异于禽兽”的第一人。古籍中有关尧舜时期实施教育的记述,也反映了礼教的这一发展变化。
乐的产生和礼一样早,在原始社会,乐的教育尚可普及于每一个氏族成员。到了奴隶社会,乐与礼为奴隶主阶级所垄断,乐与礼互为表里,所谓:“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修外而为异;同则和亲,异则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不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