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拍照技术和配置的不断升级,数码相机的市场不断被可替代品蚕食,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危机。
权威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数码相机产量为3540万部;2016年出货量2419万部;2017年略有回升,为2498万部;2018年产能为1942万部;而到了去年,全球数码相机的产量就下降至了1521万部。短短4年间,年产量从3540万部下降到了1521万部,足足蒸发了57%。
在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产量下行情况也是一致的。2015年到2019年,国内市场数码相机出货量分别为1922万部、1527万部、1615万部、1136万部、818万部。4年整体下滑幅度也在57%左右。
无论是什么样的商品,产量和销量出现波动都是很正常的。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会使得产能大幅下跌,而价格会对销量造成明显影响。但像数码相机市场这种循序渐进的整体下滑,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相当多消费者不再需要数码相机产品了。按照这样的发展,数码相机行业之后也可能会继续走下坡路。
众所周知,数码相机行业和其他电子设备领域一样,也是少数寡头瓜分市场的格局。佳能、索尼、尼康是雷打不动的三大巨头,2019年出货数据显示,佳能市场份额占比高达45.4%,断层式领先;索尼位居第二,市占比20.2%,尼康位列第三,市占比18.6%;富士和松下分别第四位、第五位,份额占比均为4.7%。
最惊人的地方在于,排名前五的品牌均来自于日本,共计占据了全球93.6%的数码相机市场。
其实在世界相机发展史上,德国才是最初的中心。早在1839年,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之后,德国的照相机工业便开始推进。1913年,德国盖茨公司研发了全世界第一台使用35mm胶卷的照相机,这就是35mm胶卷照相机的鼻祖。随后,德国相机产业进入了爆发性发展阶段,以徕卡和禄莱为首的照相机,以及以蔡司为代表的镜头,迅速席卷这个摄影界。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间,德国也一直是世界第一照相机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通过学习和模仿德国技术,开始发展相机产业。1970年前后,日本已经摆脱了德国相机技术,并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到80年代末,日本便彻底取代德国,成为了世界相机行业的中心和领军者。而1937年成立的佳能,则是日本在相机领域称王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