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讲到:效能倍增的核心,就是要人效的增长,而人效增长的核心,就是要组织化,而且组织必须要系统化。
僵化的流程和标准,和僵化的结构一样没有市场,也没有未来。所以当企业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率也要提升。从思想的角度上来说,必须要从控制走向价值,客户导向和在线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大趋势。
组织是战略的延续,优化组织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组织效能是指企业或组织实现目标的程度,主要体现在能力、效率、质量和效益四个方面:
那具体点什么是组织效能?
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首先从结果和过程的维度来看,有特别关注结果的,比如关注组织成功、组织价值、组织绩效、商业成果;还有关注过程的,比如能力、责任;
也有结合过程和结果一起来看的,比如效率、生产率。从软性和硬性的维度来看,有单纯看硬性的,比如公司的绩效、商业成果、组织成果;
也有加入软性视角的,比如组织成功,组织成功不仅仅包含商业成果,也会涉及组织健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以上是从概念层次进行剖析和探讨组织效能。
既要快速抓住机会,又要快速执行到位。组织效能的好坏与许多因素有关,
这些问题纷繁复杂,在组织内部也是由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的人去负责,不能单独考虑某一块,需要系统考量。
我们认为组织效能包含一个核心,三个层面。
一个核心是可持续的投入产出比,
三个层面分别是:经营管理层、运营管理层、组织与人力管理层。
三个层面之间也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上层决定下层,下层为上层服务,即经营管理层决定运营管理层的效能,接着决定组织与人力管理层的效能;反过来,后者会支撑前者效能的实现。下面我们从这三个层面分别来解读一下组织效能。
经营管理层组织效能,这个层面的效能是老板和投资者最关注的,最能体现一家公司的经营本质,同样也是OD从业者最需要关注的层面。如果我们能够深刻理解该层面与运营层内在的逻辑关系,我们就能与老板和业务部门在一个平台上对话,提高工作效率。
从经营管理层面看组织效能,有这样的一个逻辑:首先看结果层面,无论是否为上市公司,最直观的结果呈现就是财务数据指标,常见的有投资回报率、销售收入、利润等。
其次从过程层面来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价值驱动因素。如果能准确分析公司的价值驱动因素,那么对它的经营本质也能很好地理解。
这里介绍一个常用的经营效能与经营模式的财务分析方法:杜邦分析法,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左边净资产收益率代表股东股权投资的报酬率,即公司的赚钱能力;
右边的销售利润率代表盈利能力,
主要看三个指标:毛利润、净利率和费用率,很多时候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公司的产品力和服务力,它指能带给客户的附加价值;
周转率反映了运营的能力,主要看两个指标:总资产的周转率和存货的周转率;
权益乘数反映了融资能力,主要看资产负债率。
从这个公式能得知公司主要依靠哪些方面赚钱,是好的产品和服务,还是卓越的运营能力,或更侧重融资的能力。分析之后就能看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经营层面组织能力打造的方向。
因为行业商业模式、业务等因素不一样,每家公司的运营管理也千差万别。但是有一个工具:业务价值链,它可以帮助我们抓住运营管理的本质,我们用它来做运营管理效能的分析。
这三个部分涉及市场、研发、采购、制造、服务、销售等环节,与运营管理紧密相关。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运营指标,这些运营指标能够反映业务价值链的核心。这里就部分行业的指标做一些介绍。从运营投入的一般角度来看,投入资产即投入物、投入资金即投入钱、投入人力即人才。运营效率主要是看投入的使用效率和利用效率。
投入固定资产较多的行业,比如:
餐饮行业会非常关注翻台率;
金融行业更关注投入资金的ROI;
交通行业主要看交通工具的空位率;
生产制造类的企业会看设备产出率;
酒店行业投入的是房间,就需要看空房率;运营管理效能涉及到对行业本质及本企业核心运营能力的理解。
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层面,到这个层面相当于进入了HR或OD从业者的主场。在CEO看到的财务表单上,HR或OD的工作成果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的位置,只有在这件事上HR是有话语权的。
从这一维度来看,HR需要关注两个非常重要的效能的指标:一是总人工成本的占比;
二是人力资源的效能,包括人均收入、人均利润等。
比如HR和CEO沟通,当人均成本从2%变到4%,在总成本中的变化是很小的,但是这点人工成本的增加,在招聘上成为很重要的吸引人才的筹码,可以把市场上这个领域非常优秀的人都收入囊中,甚至在有些互联网企业中,人工成本占比可以占50%到70%,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人效设计就对业务的影响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