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寒咳吃什么药 寒咳吃什么中药

风寒咳嗽的中成药推荐

01

风寒咳嗽颗粒(丸)

【处方组成】麻黄、苦杏仁、紫苏叶、法半夏、陈皮、生姜、桑白皮、五味子、青皮、炙甘草。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祛痰止咳。主治风寒袭肺证。症见咳嗽咽痒、反复发作、咯痰色白质清稀、头痛鼻塞、胸闷气喘、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

【现代药理】具有止咳、祛痰、抗感染、解热、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临床应用】感冒、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等。临床以咳嗽咽痒、痰白清稀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化痰散寒之力较强,同时兼有理气和中之效,故长于风寒喘咳之证,适用于外寒风寒所致的咽痒咳嗽,兼有胃脘不和者尤宜。

【用法用量】颗粒: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2次。丸: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风热、痰热咳嗽及阴虚干咳者慎用。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慎用。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规格贮藏】颗粒:5g/袋。密封。丸:6g/袋。密封。

风寒咳嗽的中成药推荐

02

止咳宁嗽胶囊

【处方组成】麻黄(蜜炙)、荆芥、百部、紫菀(制)、款冬花(蜜炙)、前胡、白前(制)、苦杏仁(炒)、桔梗、防风、陈皮。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宣肺解表、镇咳祛痰。主治风寒袭肺证。症见咳嗽不止、咯痰稀白、鼻流清涕、恶寒身楚、或有呕吐、舌淡红苔白、脉浮紧。

【现代药理】尚未检索到本成药相关的药理资料。

【临床应用】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等。临床以咽痒咳嗽痰多色白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长于宣肺止咳,兼能解表。用药温润和平,适用于风寒表证不著,邪祛七八,而以咽痒咳嗽为主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2~3次。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风热、痰热咳嗽者慎用。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慎用。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肥腻、辛辣及过咸、海腥鱼虾、烟酒等刺激性食品。

【不良反应】偶见皮疹。

【规格贮藏】0.25g/粒。密封。

03

杏苏止咳颗粒(糖浆、口服液)

【处方组成】苦杏仁、前胡、紫苏叶、桔梗、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止咳祛痰。主治风寒束肺证。症见咳嗽、痰多色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现代药理】尚未检索到本成药相关的药理资料。

【临床应用】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等。临床以恶寒咳嗽、痰白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解表之力不强,但化痰止咳之效较强,适用于风寒表邪不著,而以咳嗽痰白为主的者。亦可用于秋季凉燥之证,主要表现为微恶风寒、鼻干、痰多色白、苔薄白、脉弦。

【用法用量】颗粒:开水冲服。一次12g,一日3次;小儿酌减。糖浆:一次10~15ml,一日3次;小儿酌减。露剂:一次10~15ml,一日3次;小儿酌减。口服液:一次10ml,一日3次。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风热、燥热及阴虚干咳者慎用。宜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

【规格贮藏】颗粒:12g/袋。密封。糖浆:100ml/瓶。密封,置阴凉处。露剂:100ml/瓶。密封。口服液:10ml/支,密封,置阴凉处。

风寒咳嗽的中成药推荐

04

止嗽青果丸(口服液)

【处方组成】麻黄、紫苏叶、黄芩、桑白皮(蜜制)、浙贝母、石膏、半夏(制)、苦杏仁(去皮炒)、紫苏子(炒)、款冬花、西青果、白果仁、冰片、甘草。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主治风寒束肺证。症见咳嗽痰多、痰黄白质黏、胸膈满闷、气促作喘、口燥咽干、舌苔黄、脉滑数。

【现代药理】具有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

【临床应用】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等。临床以咳嗽气喘、痰黄或痰白质粘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源自定喘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长于止咳平喘,尤其平喘之力较强,适用于外有风寒外束,内兼痰热壅肺者。

【用法用量】大蜜丸: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口服液:一次20ml,一日3次。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肺虚久咳,气虚作喘慎用。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规格贮藏】丸:3g/丸。密封。口服液:10ml/支。密闭,避光,置阴凉处。

05

宁嗽露

【处方组成】麻黄、百部(蒸)、紫菀、苦杏仁、甘草。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止咳化痰。主治风寒犯肺、痰浊内阻证。症见咳嗽不止、痰多色白质黏稠、胸闷气急、舌淡苔白、脉浮紧。

【现代药理】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炎等作用。

【临床应用】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临床以咳嗽不止、痰多色白质黏稠、胸闷气急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源自三拗汤化裁。长于治疗风寒外感,肺气不利的咳喘。其解表之力不强,重在止咳平喘。此药温润和平,升降兼施。临床使用时有无表证皆可使用。适用于热象不著之咳嗽。

【用法用量】露剂: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糖浆:口服,一次15ml、一日三次。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风热、痰热咳嗽及阴虚干咳者慎用。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慎用。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规格贮藏】(1)10ml/瓶,(2)50ml/瓶,(3)100ml/瓶。密封,置阴凉处。

06

止咳宝片

【处方组成】紫菀、橘红、桔梗、前胡、枳壳、百部、五味子、干姜、陈皮、荆芥、罂粟壳浸膏、甘草、薄荷素油、氯化铵。

【功能主治】宣肺祛痰、止咳平喘。主治外感风寒、痰浊内阻证。症见咳嗽、痰多清稀、咳甚而喘、舌淡苔白、脉浮。

【现代药理】尚未检索到本成药相关的药理资料。

【临床应用】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临床以咳嗽、痰多清稀、咳甚而喘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中成药为中西医结合制剂,长于宣肺祛痰、兼止咳平喘,佐以收敛止咳,用药宣降相因,散收结合,适用于外感风寒、痰浊内阻所致久咳不愈者。此外,临床使用时不可久服,以免成瘾。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7日为1疗程,可以连续服用3~5个疗程。

【使用注意】孕妇、婴儿及哺乳期妇女忌服。消化性溃疡慎用。肺热、肺燥之干咳及咳痰带血者慎用。不宜久服。服药期间不宜再受风寒,并禁食冷物、辣椒及各种酒类。

【不良反应】偶见头晕、口苦、大便干燥。

【规格贮藏】0.35g/片。密封。

07

杏贝止咳颗粒

【处方组成】麻黄(蜜炙)、苦杏仁、桔梗、前胡、浙贝母、百部、北沙参、木蝴蝶、甘草。

【功能主治】清宣肺气、止咳化痰。主治表寒里热证。症见微恶寒、发热、咳嗽、咯痰、痰稠质粘、口干苦、烦躁、舌苔干、脉浮滑或浮数。

【现代药理】具有镇咳、抗过敏、消炎、抗菌等作用。

【临床应用】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临床以发热、咳嗽、咯痰、痰稠质粘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长于清宣肺气,兼以润肺止咳,佐以清利咽喉,用药寒温并用,肺卫结合的特点。适用于外感咳嗽内有燥痰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7天。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肾病患者慎用。服药期间不宜再受风寒,并禁食冷物、辣椒及各种酒类。

【规格贮藏】0.4g/袋。密封,置阴凉处(不超过20℃)。

08

止咳丸(片、胶囊)

【处方组成】麻黄、紫苏子、厚朴(姜炙)、葶苈子、川贝母、法半夏(砂炒)、白果、罂粟壳、硼砂、枳壳(麸炒)、陈皮、桔梗、防风、白前、前胡、紫苏叶、桑叶、黄芩(酒炙)、南沙参、薄荷、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降气化痰、止咳定喘。主治风寒袭肺、肺气不宣证。症见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舌淡苔白、脉浮。

【现代药理】具有祛痰等作用。

【临床应用】支气管炎、变异性哮喘等。临床以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长于宣降肺气,兼能止咳平喘、佐以收敛止咳。用药重在祛邪化痰,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兼以润肺、敛肺,适用于风寒袭肺以肺气不宣、咳喘较重为突出症状者。此外,临床使用时不可久服,以免成瘾。

【用法用量】丸:口服,一次6丸,一日2次。片:一次6~8片,一日3次。胶囊:口服,一次6丸,一日2次。

【使用注意】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高血压、高血压肾病患者慎用。不宜过量、久服。忌烟酒、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规格贮藏】丸:3g/18丸。密封。片:0.3g/片。密封。胶囊:0.56g/粒。密封。

09

苏黄止咳胶囊

【处方组成】麻黄、紫苏叶、地龙、蜜枇杷叶、炒紫苏子、蝉蜕、前胡、炒牛蒡子、五味子。

【功能主治】疏风宣肺、止咳利咽。主治风邪犯肺、肺气失宣证。症见咳嗽、咽痒、痒时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脉浮。

【现代药理】具有镇咳、平喘、抗炎等作用。

【临床应用】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等。临床以咳嗽、咽痒、痒时咳嗽、或呛咳阵作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长于疏风利咽,兼以宣肺止咳,用药疏宣结合,适用于咳喘属风邪为患,咽痒、呛咳为突出症状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 粒, 一日3 次。疗程7~14天。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高血压、心脏病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胃部不适、便秘、咽干。

【规格贮藏】0.45g/粒。密封。

风寒咳嗽的中成药推荐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制剂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风寒咳嗽的中成药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