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对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来说,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公元前208年,项羽率40万大军开往咸阳,被刘邦的守军挡住。项伯请刘邦到鸿门赴宴。刘邦到鸿门后,范增设计让项庄舞剑助兴,意在乘机杀了刘邦。项伯也舞剑助兴,百般保护刘邦,刘邦手下樊哙冲进营帐来保护刘邦,刘邦借机逃离。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鸿门宴中,如果不是项伯的保护,刘邦很可能就要丢了性命了。
所以,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为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赐刘姓,并封为射阳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其他人背叛项羽,暗中帮助刘邦,是能够理解的行为,但是,项伯并不是一般人,因为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也即项羽是他的亲侄子。那么,问题来了,项羽是项伯亲侄子,为何项伯还要帮助刘邦,最终坑了项羽呢?
一
首先,项伯,名项缠,是项羽的叔叔。据唐朝《元和姓纂》和《大宋重修广韵》记载,项伯为周朝分封同宗姬姓项国后代,春秋时项国被鲁国灭后以国名为族姓。在鸿门宴之前,面对项羽的步步紧逼,刘邦感到自己力量不对等,决定软化双方的对抗,于是把项伯选定为拉拢的突破口。于是,在鸿门宴上,虽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但是项伯也舞剑助兴,百般保护刘邦,刘邦手下樊哙冲进营帐来保护刘邦,刘邦借机逃离。除了鸿门宴上暗中帮助刘邦,项伯之后的行为,不仅是对项羽的背叛,更成为项羽败亡的原因之一。
项羽平定三齐之时,曾经邀请九江王英布一同合作,在英布犹豫不决之时,项伯“楚已使项伯收九江兵,尽杀布妻子”。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项伯的这一行为,导致英布在项羽和刘邦之间,自然是倒向了后者。并且,楚汉相争之时的荥阳对峙,项羽拿刘邦的父亲当作人质,以此要挟刘邦投降。项伯则对项羽表示:“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
二
在项伯的劝谏之下,项羽被推向到了尴尬的境地,项羽只能顺着项伯的意思放了刘邦的父亲。对此,在笔者看来,项伯的种种行为,表明他已经背叛了项羽,也即在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对于项伯来说,之所以坑死自己的亲侄子项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项伯早年行侠仗义,秦朝时期,项伯曾与张良有交情。到了秦朝灭亡时,刘邦对项伯极恭敬地以兄长的礼节约见、祝酒,结为亲家。对此,在笔者看来,项伯和张良之间的交情,加上刘邦作为一方诸侯,以恭敬的态度来拉拢项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项伯的立场。
原本项羽作为项伯的亲侄子,后者应该和项羽保持同一立场,不过,张良和刘邦的拉拢,促使项伯没有对项羽忠心耿耿。当然,仅仅是因为和张良之间的交情,或者说是刘邦的拉拢,不会让项伯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项羽。换而言之,项伯之所以背叛项羽,甚至坑死了这位亲侄子,还有其他原因的影响。
三
另一方面,在秦朝末年,项梁起兵之后,项伯也跟随他参与这件事。后来跟随项梁北上,拥立熊心为楚怀王,项伯被任命为楚国左尹。秦二世三年,项伯参与北伐援救赵国,后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又跟随项羽占领函谷关。在项梁战死沙场之后,项伯认为自己可以在楚国拥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对于后来执掌大权的项羽,一开始却对范增非常推崇。在秦朝末年,范增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在此基础上,项伯作为项羽的叔父,反而没有成为楚国的核心。
并且,公元前204年,范增去世后,失去了范增的项羽并未重视项伯,项羽越发独断专行,没有了范增的项羽开始走下坡路。由此,对于项伯来说,之所以选择背叛项羽,也有不满足自己在楚国地位的原因。换而言之,项伯作为项羽的叔父,其实拥有更大的野心,,但是,项羽并不愿意和他分享权力。
四
最后,此外,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当项羽封赏了杀害项梁的凶手章邯时,项伯已然心灰意冷,感情的天平慢慢偏离了项羽。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九月,项梁在东阿击败了章邯的军队,就领兵西进,等到达定陶时,再度打垮秦军。但是,不久之后,秦二世调动全部军队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对于章邯来说,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项羽分关中之地给秦人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从项伯的角度来看,章邯是害死自己兄弟项梁的罪魁祸首,现在项羽不仅没有除掉他,为项梁报仇,反而继续重用他,这体现出项羽不够重视宗室亲情的一面。
换而言之,项羽连项梁都不够重视,又怎么可能重视远不如项梁的项伯呢?当然,对于项伯来说,背叛项羽的行为,还是应该批评的,也即此人就是是一个“首鼠两端”之人,身在项羽阵营却一面交好刘邦,给自己留好后路,实在无法获得后人的推崇。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赐刘姓,并封为射阳侯。不过,到了西汉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项伯去世,他的后代项睢有罪,不能继承爵位,封国灭亡,他的封地归入西汉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