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国画历史,“丹青”之名的由来原来这么简单
文/秋香
国画在艺术构成中,有着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质,以独特的色彩、手法为基,并灌注画家独特的审美情趣,让画卷中除去自然之意外,还包含着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国画尤为重视意境的塑造,这和西方艺术侧重写实不同,因而更能打破时间的界限,和看众形成共鸣。
在接触国画时,很容易就会接触到它的另一个名字——丹青,笔墨和丹青总是会联系在一起,可展现出两大中国传统艺术:
绘画和书法的特征,从名字上便能窥出大气磅礴之意,让人心生敬重之感。那么“丹青”之名到底从何而来?寻觅国画历史,你会发现“丹青”之名的由来原来这么简单。
生活并非只有烟火气,在心灵世界中寻求艺术化的解脱,是亘古不变的追求。早在周朝之时,我国便有了人物画像,
无论是春秋的壁画又或者秦汉形式上的开拓,都是追求艺术留下的印痕,这份执着直到魏晋有了巨大变革。
佛教文化的涌入,让画卷中的人物出现了佛教意味,超脱之意慢慢融入,除去画卷中的佛教气息外,还有敦煌莫高窟等让人生畏的艺术品。
隋唐是国画步入成熟的一个阶段,这一历史时期,人物、花鸟外,山水也趋于成熟,但较为知名的画作仍旧以人物居多,
譬如《步辇图》、周昉《仕女图》等。宋朝的文人画,更让国画的气质达至巅峰,写生的技法融入其中,意境感得到凸显,而元代到清,国画的笔墨韵味更足,在技法林立、笔墨生动的特征中慢慢发展。
丹青其实从意义上十分简单,指代的是古画中的两种颜色——朱红和青色,两种色彩在文人墨客心中地位很重,《汉书·苏武传》中有“竹帛所载,丹青所画。”
至于国画之名,其实和文化交融有关,在尚未融入他国文化前,国人根本不知西洋画的存在,也就无谓用国名将不同的绘画艺术分开,而这一局面在利玛窦传来西洋画之后打破,
因而便有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分,至于“丹青”这两种常见的国画色彩,也被指代中国画,由此可见,丹青的命名来源确实很简单。
虽然现代颜料的种类确实很多,甚至可在电脑上设色作画,色域更广,但先人在尚未掌握高科技对颜料的开发和利用,其实充满着中国智慧。
因为很多颜料取自于自然界的物质,譬如植物、金属、矿物等等,朱砂、石青、雄黄等,这些具有中国色彩的颜料被画家们作为画中点缀,衍生出中国风韵的佳作。
然而一个现状是,坚持使用天然国画颜料的画家数量在降低,虽是适应时代并有更高效率,但在延续传统方面不失为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