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CPU的制程工艺不断提高,内置的PCIe 3.0通道数也大幅增加,闪存颗粒技术日渐成熟之后,售价逐渐下滑。NVME协议的M.2固态硬盘凭借着小巧的尺寸和更高性能的表现,以及更方便的安装方式,逐步得到市场认可,M.2的价格已走下神坛,市场上趋于普及化的M.2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TLC工艺的SSD则是这其中的领头军,笔者选取了市面上两款较为出色的TLC工艺的M.2产品来做一次横评,帮助目前有购买需求的同学探路!
笔者挑选的参与横评的NVME SSD是目前B&M KEY接口中的佼佼者,分别为WD Blue SN500 NVME SSD以及金士顿 A1000。两款产品的容量统一选取为500G左右,原因是500G容量的NVME SSD比较符合当前大部分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由于西部数据公司在2015年已经对闪迪的收购,所以在产品线上看到闪迪的闪存颗粒以及芯片就是西部数据自家的,WD Blue SN500 NVME SSD采用M.2 B&MKEY接口,支持NVME协议,通道为PCI 3.0 x2通道,较为高端的M KEY接口的通道则为PCI3.0 x 4。PCB采用单面设计,且正面只有一颗512GB的64层3D TLC闪存颗粒,12G划分为一级OP,剩下500G用户使用。实际可用空间为465G。主控则来自自家的编号为9043YVEY701E。读取速度官方宣称可达1700M/S,写入速度可达1450MB/S。
金士顿A1000 与WD Blue SN500 NVME SSD采用了一样的M.2 B&MKEY接口,支持NVME协议,通道为PCI 3.0 x2通道,PCB采用单面设计,但是颗粒布局则有区别,采用了两颗来自东芝64层3D TLC闪存颗粒,一颗金士顿自行封装的缓存芯片,实际可用空间447G。主控使用了群联PS5008-E8,这是群联Phsion公司针对入门级NVME SSD推出的一款平价型主控。读取官方宣称可达1500MB/S,写入速度可达900MB/S。很多小伙伴看到这里会认为,金士顿的设计会很高端,但由于元器件多,温度相对也会更高。
恰巧笔者最近正在装机,以上两款SSD可以作为从盘进行测试。笔者此的装机计划还算比较高端的,CPU采用牙膏厂的i9-9900K,主板采用技嘉的大雕Z390 PRO wifi,内存为幻光戟8G DDR4 3200*4、系统盘为Samsung家的NVME PM981、显卡为技嘉的RTX 2080 gaming oc、win10企业版。这些硬件对进行测试应该不会产生瓶颈。
此次对比我们采用目前比较主流的SSDCrystalDiskMark、AS ssd、ATTODiskBenchmark、CrystalDiskInfo、HD ture进行测试。
在ctytaldiskinfo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款NVME SSD所走的通道均为PCIE30 x 2,均支持NVME协议,但是协议版本却有所区别,金士顿A1000所采用的标准是NVM Express 1.2,WD Blue SN500 NVME则采用的是NVM Express 1.3。在写入能力以及垃圾回收能力上有相对应的提升。
首先是CrystalDiskMark,金士顿A1000顺序读取速度为1597MB/S,顺序写入速度为1028MB/S。WD Blue SN500 NVME SSD的顺序读取速度为1741MB/S,顺序写入速度为1462MB/S。二者都能达到官方宣传的速度,WD Blue SN500 NVME SSD表现较好优于金士顿A1000。紧接着在AS SSD 测试中,金士顿A1000达到了2254分,WD Blue SN500 NVME SSD则为3402分,顺序读写中金士顿A1000达到了1289.62MB/S和972MB/S,WD Blue SN500 NVME达到了1344.69MB/S和1396.99MB/S。在4K 64读写测试项目中金士顿A1000达到了761.74MB/S和705.42MB/S,WD Blue SN500 NVME达到了1042.71MB/S和1325MB/S。这个比分差距还是蛮大的,WD Blue SN500 NVME在读取和写入得分中均优于金士顿A1000。
ATTO基准测试中金士顿A1000 的最小写读速度为 12.30MB/S和10.72MB/S。WD Blue SN500 NVME为11.17MB/S和11.69MB/S。在文件随机读写性能上,当缓存写满后WD Blue SN500 NVME明显优于金士顿A1000,在大文件读写方面金士顿A1000只有695.02MB/S和1.19GB/S,WD Blue SN500 NVME则为1.37GB和1.62G/S。
在空盘写入过程中两块NVME SSD的初始速度都比较优秀,但是后续的读写都有相对应的衰减。
通过测试WD Blue SN500 NVME的整体实力还是较优于金士顿A1000。西部数据自研主控加自有颗粒,在技术实力上与很多厂商形成鲜明的对比,实力不容小觑。虽然HDD暂时不会退出,但是SSD肯定是数据存储的未来。还有很多用户现在正在考虑QLC工艺的产品,同等容量的SSD,QLC的产品会优惠很多。但是大家会忽略很重要的两个点,分别是性能和寿命。QLC较于TLC有着两倍大的单位存储密度,但是电压却更加难以控制,从而影响SSD的稳定性以及性能。目前QLC的最大读写量通常为100TBW,TLC则通常为300TBW。真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QLC虽然有较高的价格优势,但是技术工艺还是TLC更加成熟,至于如何抉择?还要看需求和钱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