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送别诗全文蕴含的深意 长亭外古道边全诗解释全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是弘一法师李叔同1915年写的《送别》诗里面的开头。

长亭古道自古是送别的典范。而弘一大师的《送别》更是文辞隽永秀美,意境极为深远,非常富有韵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的《雨霖铃》。“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李白的《菩萨蛮》。

古诗中最不能说的就是“长亭”这两个字了吧,“长亭”仿佛是别离、分别的代指,作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时常涌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01 古人重情意 惜别离

在古代,交通工具匮乏,道路崎岖难行,时有战乱匪患,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古人把离别看得很重,生离死别,怕一刻的分离也许就是永久的告别,分别后再相见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有时的分别也许就是永别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唐肃宗时剑南节度使严武镇蜀期间,多次到草堂探望杜甫,给杜甫生活上予以照顾,彼此诗词相赠,互相尊重,结下深厚情意。

后严武奉召还朝,杜子美从成都一路送到绵州,又从绵州送到三十里外的奉济驿,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驿又一驿,与严公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最后挥笔写下《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借诗抒发心中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公元1188年冬,辛弃疾与陈亮同游鹅湖,二人引泉水,议国事,谈抱负,一谈就是十多天,每天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内容,这是著名的第二次鹅湖之会。二人性格豪迈洒脱大气,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故成挚交。

辛弃疾在陈亮离开后,觉得还有很多话没有聊完,就策马去追陈亮。然而天降大雪未能追上,就在一小村庄酒肆喝了一宿的酒,写下了《破阵子》这篇酣畅淋漓的传世名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交通不便造成离别成为古人生活、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离别时会设宴饯行、举酒话别、互赠诗词,从而为我们后人流下众多流传千古的送别诗。

在这些优美的诗句中,古道,芳草,柳,笛声,长亭,山,酒,南浦,灞桥,夕阳,成为古人托物言情、寄情于景的重要意象,水路别离中多有“南浦”一词,陆路分离中多有“长亭”二字。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十八里相送”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个美丽场景,十八里相送到长亭。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用元杂剧的形式讲叙了崔姑娘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交通工具落后,往往一别,多年甚至终生难以再见。因此,古人特别重视离别,告别时托物言情、寄情于景,五里十里亭长短,成为文人墨客创作吟咏的一个永恒主题。

02 古人送别诗 尤为垂青“亭”

亭子作为中国建筑上的重要景观之一,建筑大师们往往能够巧妙地把它们融入到美丽的自然环境之中。在江南园林里,檐角飞翘,从郁郁葱葱的树木中探出头来,显得十分灵秀,透出半遮半掩的含蓄之美。

亭子因其自身形体的美感,被文人墨客们充分挖掘出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学中的重要意象,自此与文人结缘,宴集之乐、逸游之兴、家园之怀、离别之痛、格物之思、登览之感等等。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用翼然形容亭的外部特征,给人呈现出一种翠飞多姿的美感,具有飘逸的动态之美。

在长期的文学写作中,“亭”渐渐演变成具有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的意象,在唐诗宋词中展现出丰富的美学内涵,增添诗词的感人艺术魅力。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亭在唐诗宋词中频频出现,除了兰亭、陶然亭、醉翁亭、爱晩亭等有具体名字的亭以外,长亭、短亭、驿亭、风亭、梅亭、溪亭、竹亭、林亭、池亭、江亭等等,成为诗词中垂青意象。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在中国古代亭台楼榭等建筑中,亭最平民化,最具亲和力。十里长亭,王孙贵族还是山野平民都可在此惜别。古道山亭,樵夫墨客都可跻身于此赏云赏月赏风光。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亭,既可养尊处优地藏身于皇家园林中,也可娴静地伫立于士子院第,更能朴素地散落在乡野村郭。正是因为亭是最具亲和力的意象,可以与其他意象组合和搭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中国文字最具有魅力之处,就在与意象与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结合,由物理反应形成化学反应,形成产生非常美丽的意境,如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四个意象的组合,多么优美的一幅画卷。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亭与柳的结合,晁端礼写道:“短亭杨柳接长亭,攀折赠君行。”

亭与草的结合,刘翰的《菩萨蛮》“芳草遍长亭,东风吹恨生。”

亭与雨的结合,晏殊的《渔家傲》,饮散短亭人欲去。留不住。黄昏更下萧萧雨。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柳永把几种意象自由灵活结合一起,有了传世之作《雨霖铃》,成为抒发离别情绪的名篇。长亭、蝉、雨、舟、泪、烟波、暮云等意象精巧细腻熔融合一,将词人与恋人惜别的真挚感情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极其富有艺术感染力。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感伤春日离愁,烘托秋日别恨。意境优美凄切,哀婉动人。诗人、词人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生命情感与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构成艺术的意境,一种起于象而超于象之外的审美境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成为文人表达审美理想、造境抒情的一种手段和寄托,具有深厚的美学意韵和人文底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宝藏和灵感源泉。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03 分别为何总在十里长亭

秦汉时每五里设一短亭,每十里设一长亭,设有亭长。而每十里的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住宿、说养等服务。。

短亭、长亭,为何送别诗中总出现长亭,而且经常与十里用在一起,“十里长亭”,作为送别饯行的场所,流传至今。“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成为古人送别的经典场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经过文人墨客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送别地的代名词,原因大致有三种。

原因之一:源自于官场习俗,古代官员离任,要设宴饯行,而短亭由于地方狭小,容不下众多人等,因此饯行酒宴一般会设在较大的长亭来举行,久而久之,成为习俗保留下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原因之二:离别时,亲朋挚友送一程又一程,仍是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长亭复短亭送了一程又一程,主人还要接着送,客人虽然也不想分别,然而事不过三,终归还是要走的,就在离城郭最近的十里长亭举酒话别,乘酒兴策马扬鞭、绝尘而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原因之三:如“柳”有“留”的意义一样,亭有“停”的寓意,离别时选在长亭是希望亲友挚交能够停下旅途的脚步,长长的停留,永远也不分别不离别,寄托着旅人亲朋好友的良好愿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十里长亭花落尽,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十里长亭水悠悠,

十里长亭人自醉,

十里长亭闻鼓角,

十……里……长……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莫为惜别伤行色,明月伴君夜郎西

孟浩然,王昌龄,高适,陈子昂,大唐盛世里,十里长亭只有把酒言欢,吟诗歌赋,不再有别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