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先人的婚姻都是父母安排,却也不乏和和美美的?而今日的婚姻几乎都是自由恋爱,但却总有这么多的不开心,还有这样高的离婚率?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根据经验,我们知道目前的小夫妻离婚的原因大都是因为“性格不合”,所谓“性格不合”,往往是两人几次三番沟通无果,就认为是性格问题。
我以为,现在无论是夫妻还是情侣,这样容易放弃一段感情,而又马不停蹄地去寻找下一个的原因,往往是被充斥于电影、文学作品、网络以及八卦闲谈中的观念所害的。
“另一半”、“灵魂伴侣”的观念
这样的观念,让人不假思索地认为,适合自己的人是那个(不知道是否存在的)“上天”为自己准备好了的,只要去寻找就好,找到了就会幸福,假如不幸福,只是因为不合适,不是自己的“那一半”。
这样的观念使人被动地等待和享用幸福,而不觉得自己有必要付出什么努力让两人变得合适。当两人不同程度地都有这样的想法时,一起维护婚姻的动力就很少了,结果只能是越吵越失望,越失望越吵。
就像是一只裂了缝的罐子,没有人愿意花钱买胶水来修复它,它只能破罐破摔。
当两人发现已经对彼此绝望时,那么“既然不是我的‘那一半’,那就放弃,再去找不就好了”,这样的想法就会出现。这样一来修复感情的可能就很小了。
“爱就要毫无保留,无话不说”的观念
这样的观念,让人误解成“有什么话都能说”,其中不免有些横冲直撞的话,但盛怒之下,夫妻间却又缺乏完全接纳对方缺点的能力和修养,所以听了不免难过,影响夫妻关系。
也许不好的观念还有更多,但是,反观“相敬如宾”的婚姻哲学,你就发现上面提到的问题都解决了。
“相敬如宾”这四个字,好就好在对对方的态度上。
相敬如宾,指的是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
对待客人,没有人会说话大小声,我们会斟酌自己的语言,考虑对方的感受。这其实不就是很多专家告诉我们的“沟通要注意方式方法”吗?
两个人在一起,彼此进入了另一个人的世界,所有的生活细节和习惯都要改变,都要适应。互相尊敬爱护的两个人,在生活习惯上也会互相忍让。那么,为了鸡毛蒜皮而争吵的次数,还会那么多吗?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在一起时间久了,就觉得可以对对方随便一点了,刚开始恋爱时的尊重爱护一点点减少,我们对待至爱之人的态度,竟不及对待陌生人的态度。
久而久之,对方很容易开始质疑Ta在你心里的地位,猜忌一多,吵架也多了,而吵架总是越吵越伤人,感情总是在做减法,就算“爱情银行”里的存款越多,也会一点点消磨殆尽,很容易就分手了。
而相比之下,古人因为父母安排而在一起,感情基础是零,但是如果他们懂得互相尊重体贴,像对待客人一样,那感情就是在做加法,一点一点加到很高,把感情培养起来了,结果也未必比现在的自由恋爱结婚的差。
因此,我们要学习古人的智慧,善用“相敬如宾”的神奇魔力,让爱越来越长久,越来越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