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有三大中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三大中心分别是就业中心、交通中心和消费中心,这篇文章想和大家说说各大城市消费中心的座次。
50亿元以上购物中心,哪个城市最多?
根据新商网、鹏友会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个全国购物中心销售额排行榜。2019年,全国主要城市有21个购物中心的销售额超过了5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统计的是购物中心而不是百货商场,因为百货商场的业态和维度比较单一,而购物中心是一种多业态的商业模式,包含百货、租赁、餐饮、休闲、娱乐,各种体验式消费,所以购物中心是更能反映一个城市的商业活力、以及人气指数。
下面是重点城市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购物中心排名,统计口径可能存在偏差,数据仅供参考:
数据来自:新商网、鹏友会。注:此次盘点中,新商网&鹏友会将北京新光SKP、长春欧亚、长春卓展、上海八佰伴、西安赛格、杭州大厦等商场归类为百货或百货购物中心项目,故未出现在排名中。
从上图可以看出,全国购物中心年销售额达到百亿的只有2家,一个是南京的德基广场(112.4亿元),一个是北京的国贸商城(110亿+),如果算上百货商场,全国达到百亿销售额的项目仅有4个,分别是北京SKP(150亿+)、南京德基广场、北京国贸商城、杭州大厦(105亿)。
如果把50亿销售额作为高端消费中心的起步线的话,那么全国至少有21个项目达到这一指标。其中长沙、杭州、沈阳、宁波、郑州、深圳、南京各有1家,武汉2家、成都2家、广州3家、北京3家、上海4家。
上海、北京、广州是第一梯队,展现出一线城市的强大消费力。
成都入围2家,说明成都的消费能力也不俗,城市商业活力很足。
广州入围的三家购物中心全部位于天河区,而且全部在天河路商圈。三个购物中心的距离非常近,相互间距大约600米,说明广州在商业层面绝对是一个单中心结构。
其中,天河城作为中国(内地)购物中心的“鼻祖”,发展至今仍未衰落。除了天河城、正佳广场、太古汇这三强,天河路商圈还有天环广场、万菱汇、时尚天河、广百、维多利、摩登百货、天娱商场等多个购物中心或镇百货商场,天河路商圈体量之大、密度之高堪称全国之冠。
相比广州,深圳只有罗湖区的万象城入围TOP21,说明深圳的商业比较分散,不像广州那么聚焦。
另外,北京三个购物中心,一个在国贸,一个在三里屯,一个在海淀。上海四个购物中心,分别位于浦东、静安、普陀、杨浦四个区,可谓各霸一方。
可以说,上海商圈是一线城市中均衡性最好的,集中度最高的则是广州。
TOP100购物中心,哪个城市最多?
如果把排名从TOP21扩大到TOP100呢?
以下是重点城市年销售额100强名单:统计口径可能存在偏差,以及部分项目数据缺失,数据仅供参考:
数据来自:新商网、鹏友会
在百强购物中心里,上海占21家,占比高达21%,显示魔都超强的消费能力,同时也说明上海消费中心分布比较均匀。
深圳占11家,占比达11%,展现了深圳的多中心城市结构。北京占14家,占比高达14%。
广州只有4家,与北上深在数量上差距较大,这可能与广州的商业集中度过高有关系,因为广州出了天河,基本上很难找到特别牛的购物中心。当天,随着万博商圈、东圃商圈的成熟,广州会有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进入TOP100。
除了购物中心,奥特莱斯也是一个常见的业态,以下是新商网与鹏友会不完全统计的2019年全国奥特莱斯18强榜的具体情况,仅供行业参考:
谁是全国最强商圈?华强北第一、春熙路第二
阿里巴巴近日发布了全国核心商圈热力排行,该排行是根据高德地图的拥堵数据来进行推算的。全国排名前三的商圈分别为深圳华强北商圈、成都春熙路商圈、北京国贸商圈。
进入热力图十强榜的商圈分别是深圳华强北商圈、成都春熙路商圈、北京国贸商圈、广州珠江新城商圈、南京新街口商圈、西安回民街商圈、上海南京路商圈、杭州武林路商圈、重庆解放碑商圈、武汉光谷商圈。
当然,这个排名是根据热力图来做的,也就是拥堵指数来排名的,并不是按照销售额来排的,参考价值不大,因为拥堵指数还和规划水平有关系。
社消总额排名
统计2019年各大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大消费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武汉、深圳、杭州、南京、苏州,而且这10个城市的社消总额全部都在6000亿元以上。
数据来自:第一财经
社消总额万亿俱乐部目前仍然只有上海和北京,上海高达13497.21亿元,北京高达12270.1亿元,广州达9975.59亿元稳居第三,离万亿俱乐部只差一步,且广州的增速在一线城市中位列第一。
仅次于北上广的是重庆,达8670亿元,位列第四,成都以7478.4亿元位列第5。
值得一说的是,经济总量第三的深圳,在社消总额这一项却只能排到第七,相当于上海的一半,广州的65%。
原因一般认为有两个,一是深圳房价高、租金成本也较为高企,居民的大部分收入用于购房、租房,难免对消费产生挤压,深圳2019年住户杠杆率达到167%,居全国第二,住户贷款超过2万亿元,居全国前列。
第二个原因往往被认为是毗邻香港,在消费方面被香港虹吸,香港毕竟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由此看出,虽然深圳的高科技企业对全国的人才有虹吸效应,但在消费方面仍然被广州和香港虹吸。
相比就业中心、交通中心,商业中心是更难复制和转移的,因为它真的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作为新兴城市的深圳,无论是消费的规模还是购物中心的运营品质,都与北上广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