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有些设计都差不多,但是为什有的牌子叫奢侈品?有的牌子叫潮牌?潮牌与时装到底有什么区别?
单从英语释意上来看其实就挺有趣的,从潮牌到时装的“进阶”之路,其实就是品牌从“街头”步入“大雅之堂”的整个过程,这是一个很讽刺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最初通过标榜“个性”、“叛逆”和“挑战权威”来吸引粉丝的那些人,最终都活成了他们曾经(标榜)所讨厌的那个“油腻的”样子。
大家可以稍微暂停的回忆一下,在潮流圈地位极高的Virgil Abloh以及Jerry Lorezo现在都在干嘛?甚至连我曾经认为在千禧年后代表先锋精神的Rick Owens尽然都愿意拿“CFOA终身成就奖”这种官僚气息及为浓郁的奖项了,那么还有人依然在坚持做自己吗?答案是有!
但大多数都像Thrasher的已故创始人一样渐渐被历史淡忘了~不要觉得坚持“小众”,“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消费者都是“花心的”。甚至连你最“忠心”的粉丝都会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带来的生活压力而逐渐丧失支持你的消费能力,你和你的品牌只能做的就是只有不断前进,创新!
那么还是这个问题,到底是为了迎合大众去生存,还是要做自己?这个问题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非常好选,时尚总体上就是一到轮回。在我的理解中,可以把“潮牌”比喻为一段创业的旅程,而“登堂入室”就是这段过程的阶段性胜利,“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只有在市场中“幸存”下来步入大牙之堂并成为主流文化的品牌才有资格“书写历史”,才有资格被你看到,被你喜欢,甚至是被你吐槽两句。
而大部分的那些“特立独行”、“叛逆”和“标新立异”都只是慢慢时装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沙子而已,不值一提!很多网友吐槽说潮牌就等于“贵”等于“大LOGO”,但是很现实的是这就是消费者们想要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年LV、Burberry、Cenine等奢侈品牌“悄悄”地把“LOGO”改造成了更被年轻消费者所接受的扁平化设计风格。在流行趋势的结果下,以上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顺应更具消费潜力的年轻消费者的需要。
潮流即是大家认为不错自己也认为不错而不去盲目乱冲,有了自己的观点。爆款也有好看的,自己认为好看就买,买前做做功课不是不知情买了fake就好,喜欢最重要。
什么贵堆什么就好?也不一定,可能天桥下面的瘫痪老哥都比你高街。也不需要把自己什么资历都拿出来然后狠批评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