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牌摇号一直饱受人们的诟病,这种几乎完全靠运气的摇号规则更是如此,但是摇号政策在筛选摇号申请人的时候至少相对也算公平。今天,京牌喃喃就来和大家聊一聊摇号新政的这点事儿事儿!
外地人想参加北京小客车指标摇号的条件,既要满足在京连续缴纳5年以上的社保又要提供个人所得税,而北京本地人只需年满18周岁且取得驾驶执照后就可以参与京牌摇号。
但是伴随摇号新政的到来,原本还算公平的摇号申请人条件又有了新的变动,由于本次政策改革主要面对无车家庭,而政策对于无车家庭的范围界定又较为苛刻,所以外地人在京摇号和夹缝中求生存没什么两样。
想要参与家庭摇号,家庭成员必须超2名以上,同时需要选出1位积分较高的申请人为主申请人,另外作为辅助申请人必须满足以下两个符合居住所在地在北京的个人的条件。
一、拥有北京市户籍人员(无需驾照,不分年龄、性别)
二、连续在京缴纳5年社保和个人所得税的外省市户籍人员。
对于北京当地人来说,第一个条件很好满足,只要你的身份证号是110开头,哪怕是个正处襁褓中的婴孩,也可以算作辅助申请人,且可以增加1个代际数。
可以说北京人占据了先天优势,但是反观外地人呢?则是必须满足条件二,了解社保的人应该都清楚,外地人想要在京缴纳社保必须有公司接收,哪怕可以通过代缴公司投保,也有一定的年龄限制。
既要年满16周岁,且又未到退休年龄的人,才可以在北京缴纳社会保险,这一条件相对比北京市户籍人员则显得苛刻的多了。
请问:这样的摇号规则可以一次性筛选掉多少人呢?而我们又是否可以认定,此规则就是在为北京人铺路呢?其实仔细想想相关部门此项举措,无疑是在变相讨好北京人,而代价则是本就如履薄冰的外地人,现如今想要中签则是更加的艰难。
北京是一个超大城市,外地人口的占比自然不容分说,甚至是经济贡献值上,外地人的占比也远远高于北京本地人,或者大言不惭的说一句,北京人的生活,有绝大部分是外地人的贡献,而对于这样的福利政策上,却又把本地人和外地人分的如此清晰和明显,这是否对外地人变相构成更大的压力和负担,同时也增加外地人工作和生活的难度?
一个外地人,想要取得一个北京车牌如此之难,甚至有不少人不得不为了得到一个可以正常使用的北京车牌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不管是结婚过户,还是租赁车牌,无非就是想解决这样一个自己生活和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车牌的问题,怎么就这么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