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是以问答为内容主要形式的UGC社区,这里聚集着各行各业的精英,用户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产品定位:氛围友好、理性的高质量内容社区。
演化脉络:知乎建立于2010年12月,早期采用邀请制注册方式,用户少而精,彼时的知乎是个小而美的高端问答社区。自2013年开放注册以来,用户量爆炸性增长,截止2016年9月,知乎已经拥有6000万注册用户,平均日活跃用户达1600万,人均访问时长达40分钟。海量用户的涌入,使得社区内容不断丰富;知乎成为了中文互联网上最大的深度内容聚集地,社区属性从单一的问答社区逐渐演变为搜索引擎、大众点评、新闻社区、导购网站、情感论坛、第一人称文学网、在线教育平台的综合体。
2.1 用户群体
知乎的用户主体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都市白领及大学生,主要以青壮年人群为主,互联网从业者居多,男女均衡,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是知乎用户的三大特点。
2.2 用户特征
知乎上聚集的是向往中产阶级生活的年轻人,他们关注财务自由、人格独立,常见提问方式有“如何优雅地XXXX?”、“XXXX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身上有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特征,他们认为自己和混贴吧、玩空间、刷微博的网友有本质区别,有品位、有态度、有深度的观点才符合其身份认同。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希望从各路大牛的犀利观点中获得提升自我的知识,他们需要通过获得“我在学习”的感受来缓解现实焦虑。
2.3 使用场景
知乎App运行在移动端,使用时间偏碎片化,操作流程要求快速、便捷,侧重于满足一些耗时短、内容简单的需求:
在知乎这个话题广泛、内容繁杂的UGC社区中,用户需求主要分为内容消费、内容生产、社交三类:
3.1 内容消费
3.2 内容生产
满足心理诉求:
获取各种收益:
3.3 社交 知乎作为社区为用户提供了绝佳的社交环境,用户在问答中交流想法、分享感受,每一个话题下都聚集着一群兴趣相近的人,很容易就遇到志同道合的想要结识的人。
4.1 产品结构
知乎中内容的形态分为问答、个人分享、文章、知乎live、知乎电子书共五类,主要通过【首页】和【发现】进行分发;【首页】以列表形式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发现】通过多层级分类展示全网热门内容。与用户本人相关的内容则集中收纳在【我】。值得一提的是知乎APP将“私信”单独设定为一个频道,强化其社交功能。
4.2 核心功能-首页动态
APP首页的内容动态推送着用户关注的最新内容,是用户获取内容的最主要途径,直接决定了用户所接触的信息质量。
4.2.1 页面分析
优化建议:
4.2.2 内容推荐机制
首页的内容推荐基于用户的关注行为来筛选内容。「关注」表示关心它,希望看到它的动态,关注的对象有用户、话题、问题、收藏夹、专栏。现行的知乎首页动态有新、旧两版,默认为新版,用户可在设置中自行切换。
4.2.2.1 旧版(2012年8月上线)
内容来源为所关注用户的全部动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通过被关注的用户来人肉筛选内容。
优势:
不足:
4.2.2.2 新版(2013年11月上线)
内容来源:
动态中的内容不再严格依据时间排序,而是根据用户间的关系、用户对内容的兴趣和内容的质量进行筛选和调整。对不频繁登录的用户,访问时会显示过去一段时间用户可能错过的优质内容。
优势:
不足:
4.3 核心功能-问答
问答是知乎内容的最主要形式,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发起一次知识分享。问答的形式,较之写博客大大降低内容创作的门槛,较之发帖强调了回答的主体性,是知乎生产高质量内容的关键所在。
4.3.1 页面分析
问题页面:
回答页面:
4.3.2 「赞同、反对、感谢、没有帮助」
赞成、反对、感谢和没有帮助是用户对回答内容进行价值评定的四种选项;「赞同」会使该回答的排名上升并出现在个人动态中帮助传播,「反对」会使该答案的排名下降,「感谢」和「没有帮助」不影响排序。当「没有帮助」达到一定数量,该答案就会被折叠起来(回答不再显示,作者修改内容通过后,回答才会重新恢复显示)。
赞成票数作为内容的附属信息,同内容一起显示出现,实现内容质量与赞成数量的绑定,为用户快速判断内容质量提供参考。
优势:
不足:
4.3.2回答排序机制
用户在问题页面浏览回答时,排序越前的回答越容易得到曝光、获得关注;因此,价值越大的回答应当获得越靠前的排序。
知乎根据回答收到的赞成票与反对票对回答进行价值评定,进而作用到排序中。不同用户的投票对于排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用户在某个问题下的权重,是根据他过去在相关话题下的回答得到的赞同、反对和没有帮助票数计算的。此外,排序计算时默认所有回答者对自己的回答投了一票赞同,也就是说用户的权重同样会作用到自己的回答中去。
知乎使用威尔逊算法来对赞成票和反对票综合运算得到评分:
在威尔逊算法中,参数恒定时,评分结果与总投票数n、赞同率p两个变量直接相关。参数设置得越高,绝对赞同数就越重要,反之,赞同率就越重要。这意味着价值评分不仅受赞同数影响,还与赞同率相关;获得较少赞同数的答案也能以高赞同率获得靠前的排序。
分析:
2016年外部环境的一个最大变化是用户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内容付费趋势大好。在这样的环境转变中,成立以来一直在商业变现上表现得“慢吞吞”的知乎,从2016年4月开始先后推出了值乎、原生广告、知乎Live、知乎书店,并支持了付费授权和专栏赞赏功能,开始加速商业化探索。
在知乎的商业化尝试中,“付费授权”和“专栏文章赞赏”主要是为内容创作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在收益的鼓励下,维持用户粘性;改版后的“值乎”是应对分答的防御性产品;一年一度的“知乎盐club”更多的是塑造品牌文化、培养用户的忠诚度。
当前知乎商业化的重心在原生广告、知乎live和知乎书店,如何避免商业变现对社区文化、内容质量的破坏是知乎盈利模式探索中最大的难题。
5.1 知乎live
知乎live是知乎中的实时问答互动产品;主讲人可以创建一个Live,通过审核后,它会出现在关注者的信息流中;用户点击并支付票价(由主讲人设定)后,就能进入到沟通群内,知乎live开始后,主讲人通过语音在某个擅长主题下分享知识、经验或见解,听众可以向其直接提问并实时获得解答。
据知乎官方统计,2016年一共举办了1443场知乎live,主讲人平均时薪高达10980元,单场知乎live收入最高为19万元。在知识付费的浪潮下,知乎live度过新鲜期后依旧热度不减,举办数量与参与人数稳步增长,已经成为一种稳定存在的商业模式。
知乎live为用户提高获取高质量信息的效率,为主讲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为知乎留住优质答主并带来一种可行的盈利模式,创造了一种多赢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更多的优质内容被创造并沉淀下来,使得知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5.2 知乎书店
在过去3年里,知乎通过挖掘用户感兴趣的话题,邀请站内广受认可的一线从业者、资深用户参与撰写,陆续推出了免费的「知乎周刊」与付费的「知乎·盐」系列、「一小时」系列和「知乎周刊 Plus」4个系列的电子书。截止2016年9月,在各平台销量已超2600万次,广受用户好评。
2016年9月知乎书店上线之后,用户可直接在知乎上通过「知乎书店」购买、阅读知乎电子书,同时,电子书的相关动态也将通过社区内的社交关系进行传播,实现购买、阅读、传播和延伸讨论的闭环。
知乎电子书定位为深度短时阅读,强调短小精悍,很好地区分于市场中的畅销著作,全书字数控制在十万字以内,用户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读完;这种一两个小时读完一本书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刺激用户的阅读欲望。
知乎书店为知乎内容变现提供了又一种有效形式,它整合了社区中的碎片化内容;为上下班、睡前阅读等使用场景提供更多的内容形态。
5.3 广告
知乎中的广告分为展示广告和原生广告两类,考虑用户的兴趣、所在地、使用设备等信息实现精准投放。
其中原生广告是知乎中广告的主体,其内容采用提问或文章的格式,与知乎的信息流页面融为一体;原生广告页面不会出现广告跳转情况,且有明显的推送标示。知乎对原生广告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筛选,品牌需要弱化套路和包装感并且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好感从而达到内容营销的作用。
从投放效果来看,用户对原生广告的接受度较高,不仅耐心读完了几千字的长文章,还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点评。由此可见,对于广告商而言,知乎中的原生广告宣传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类型广告;对于知乎而言,好的原生广告本身就是社区内容的一部分,为社区提供了优质的内容信息。
总体来看,知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打造了一套高效产生高质量内容的机制。
知乎最早通过邀请制的封闭内测营造起谦和、诚恳、理性的社区氛围;之后通过举报折叠、公共编辑、编辑推荐等功能,形成官方与用户对社区氛围的合力引导,使得这一理性讨论的氛围一直延续下来,成为知乎产生高质量内容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知乎利用赞同、关注、优秀回答者标识、编辑推荐、文章赞赏等功能给予内容创作者巨大的成就感,刺激着他们持续进行内容生产。
此外,在社区发展过程中,知乎对回答排序机制、首页内容推送机制多次优化改版,确保社区中新的优质内容能够最大程度地被挖掘出来呈现给用户。
在这套机制的作用下,知乎上聚集了一定规模的优质用户,沉淀了大量的高质量内容;在此基础上,知乎推出知乎live、知乎电子书,帮助优秀的内容生产者赚到规模化且可持续的经济收益,知识平台的形态已初现端倪。在这套机制的作用下,知乎上聚集了一定规模的优质用户和内容,具备了知识平台的生态,影响力遍布中文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在精耕细作,注重服务质量的互联网下半场,相信知乎这样的高质量内容平台会有极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