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方法验证—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 1.法规要求
• 2.定义、适用范围、目的和发起时机
• 3.验证的分析项目
• 4.验证的指标
• 5.举例(略)
分析方法验证—法规要求(1/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第十二条 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四)检验方法应当经过验证或确认;
第一百三十九条 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第一百四十二条 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必要时,还应当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第一百四十三条 清洁方法应当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清洁验证应当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分析方法验证—法规要求(2/3)第一百四十九条 应当根据验证的结果确认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
第二百二十三条 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企业应当确保药品按照注册批准的方法进行全项检验;
(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1.采用新的检验方法;
2.检验方法需变更的;
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
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四)检验应当有书面操作规程,规定所用方法、仪器和设备,检验操作规程的内容应当与经确认或验证的检验方法一致;
分析方法验证—法规要求(3/3)第二百三十条 产品的放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在批准放行前,应当对每批药品进行质量评价,保证药品及其生产应当符合注册和本规范要求,并确认以下各项内容:
1.主要生产工艺和检验方法经过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定义、适用范围、目的和发起时机(1/2)• 方法验证定义
• 国际:ICHQ2(R1):是阐明分析方法适用于它所期望的应用目的。
• 美国:FDA工业指南/USP(1225)
FDA:是一个阐述分析方法适合于其使用目的的过程。
USP:是一个按照已建立的实验室研究来证明方法的性能参数符合期望的分析应用的过程。
• 国内:SFDA/ChP
SFDA: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ChP(9101):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1.任何分析检测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稳定、可靠和准确的数据,方法验证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是对标准中拟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
3.证明由分析方法误差而导致试验结果判断错误的概率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而进行的科学证明。
分析方法验证—定义、适用范围、目的和发起时机(2/2)• 适用范围、目的和发起时机内容 适用范围 目的 发起时机
方法验证 1.采用新的检验方法;2.检验方法需变更的;3.采用《中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证明采用方法适合相应检测要求
1.建立质量标准时;2.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修订时;
方法确认 1.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2.药典方法和其他法定方法;
确认方法在本实验室条件下的适用性
在实验室批准使用该方法前
方法转移 将分析方法由A实验室转移到B实验室
确认采用的方法在B实验室条件下的适用性
在B实验室批准使用该方法前
分析方法验证—验证的分析项目• 需要验证的分析项目:鉴别试验、杂质测定(限度或定量分析)、含量测定和特性参数
(如: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等)
• 鉴别的目的在于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标化合物,而非其他物质。用于鉴别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和耐用性。
• 杂质检查主要用于控制主成分以外的杂质,如无机、有机杂质等。杂质检查分为限度检查和定量测定两部分。用于限度检查的分析方法验证侧重专属性、检测限和耐用性。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验证强调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定量限和耐用性。
• 含量测定对准确度要求较高,因此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准确度和线性等的要求。
• 不需要验证的分析项目:对于仅需要按照实验室日常测试操作步骤即可测定的检验项目不需要进行验证,如外观、崩解时限、密度、重量、pH值、灰分、装量等等。
分析方法的验证—验证的指标(内容)• 验证的指标:
• 专属性
• 准确度
• 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 检测限
• 定量限
• 线性
• 范围
• 耐用性
分析方法的验证—验证的指标(项目与指标关系表)• 分析项目与相应的验证指标见下表:
分析方法的验证—验证的指标(专属性)• 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
的能力。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 评价方法:
1.分离度:以分离度(试验)溶液试验,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2.阴性试样:以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除去含待测成分药物或不含待测成分的模拟处方,通常称为阴性试验)试验
3.共存物:在共存物(或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试样中可加入共存物,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
4.方法比较:测定可能含有共存物如杂质或降解产物的供试品,与用另一个经验证的方法或药典方法测定结果比较;
5.色谱峰纯度:用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质谱检测器进行峰纯度检查;
分析方法的验证—验证的指标(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
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线性范围内测定试验。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 评价方法:(化学药含量测定、化学药杂质定量、中药化学成分测定的准确度)
1.加样回收(回收率试验是评价准确度最为常用、较为简单的方法之一):(1)模拟样品(空白辅料和对照品);(2)标准加入法(在样品中加入对照品);
2.非加样回收(在无法或无必要加样回收试验):(1)测试对照品(或标准品);(2)由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数据来评价;(3)与已知准确度的标准方法比较;
• 数据要求:
1.用同一浓度平行6份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或高、中、低3个不同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2.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或置信区间(置信度一般为95%)。
3.在基质复杂、组分含量低于0.01%及多成分等分析中,回收率限度可适当放宽。
4.样品中待测定成分含量与回收率限度表(略)—来源为美国药典论坛PF39(6)(1200)中,准确度可接受标准公式为:回收率=100%±2C – 0 . 1 5 0 5%,其中C为待测成分含量。(美国AOAC指导原则)
分析方法的验证—验证的指标(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份均匀的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
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 评价方法:
1.重复性:a.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b.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考虑样品浓度范围);
2.中间精密度: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
3.重现性:通过不同实验室协同检验获得重现性结果。
•数据要求:
1.应报告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或置信区间。
2.样品中待测定成分含量和精密度RSD可接受范围参考表(略),计算公式,重复性:RSD r=C – 0 . 1 5 0 5;重现性:RSDR=2C – 0 . 1 5 0 5,其中C为待测定成分含量(公式来源美国AOAC指导原准则)。可接受范围可在给出数值0.5—2倍区间。
3.在基质复杂、组分含量低于0.01%及多成分等分析中,精密度限度可适当放宽。
分析方法的验证—验证的指标(检测限和定量限)• 检测限(LOD):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不必准确定量。
• 定量限(LOQ):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符合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
• 评价方法:
1.直观法: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被可靠地检测(定量)的最低浓度和量。
2.信噪比法: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10:1时相对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和定量限。
3.基于响应值标准偏差和标准曲线斜率法。(公式略)
分析方法的验证—验证的指标(线性)• 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检测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比例关系的程度。
• 评价方法:
1.应在设计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
2.可用同一对照品(或工作对照品)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取同一对照品(或工作对照品),制备一系列对照品(或工作对照品)溶液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份测试样品。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
•数据要求:
1.线性范围要足够宽,以保证供试品溶液中待测成分的浓度(或量)落在线性范围内,且最好处于线性曲线的中间部分。
2.线性范围最低点的浓度不得低于方法的定量限。
3.常量测定: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微量测定: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5.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各浓度点误差、残差平方和和线性图(或其他数学模型)。
分析方法的验证—验证的指标(范围)• 范围:系指分析方法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要求时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 确定依据:a.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及其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b.线性范围应足够宽,应能覆盖实际供试品的全部待测浓度,和准确度、精密度试验的浓度范围。
1.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范围一般为测定浓度的80%—120%;
2.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范围一般为测定浓度的70%—130%;
3.溶出度和释放度中的溶出量测定,范围一般为限度的±30%,如规定了限度范围,则应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
4.杂质测定,范围应根据初步实际测定数据,拟定为规定限度的±20%。
分析方法的验证—验证的指标(耐用性)• 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常
规检验提供依据。
• 评价方法:
1.建立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
2.如果测试条件要求苛刻,则应在方法中写明,并注明可以接受变动的范围。
3.先采用均匀设计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再通过单因素分析等确定变动因素。
•典型的变动因素:
1.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提取的完全性;
2.色谱系统的耐用性:色谱柱的变化、柱温、缓冲液浓度的变化、组分变化、pH值的变化、流速等;
•结果要求:经试验,测定条件小的变动应能满足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以确保方法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