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汉语言文字是全世界最难学,同时也是最难写,更是最难懂的语言文字,往往会让习惯于拼音语言文字的外国人,感到十分吃力和辛苦。实际上,对于汉语言文字的认识和理解,不要说外国人,就是我们自己也会对汉字的无穷奥妙,敬佩得五体投地。笔者在这里只仅仅用与“人”有关的几个简单常用汉字,来看一看汉字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寓意深刻。
“男”字。男人的“男”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毫无疑问,它的本义与“女”相对,是指男人,后来又用来代指儿子,如“生儿育女”、“一男半女”等。古代时还用来指一种爵位名,即男爵。“男”字是个会意字。从田,从力。“力”是古代的农具“耒”,表示用耒在田地里耕作。显然,耕作是男人的一项主要工作和职责,因此用“田”和“力”来表示“男人”。《说文解字》解释为,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丈夫也。周制八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人长一丈,故曰丈夫。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主流部分。男人由于身强体壮力气大,所以作为“田”地里的主要劳动“力”,有着职无旁贷的职任和义务,而且自古以来就有“男子汉大丈夫”的说法。因此,作为一个男人,是田地里的主要劳动力,家庭中的主心骨顶梁柱,社会里的骨干分子,就理应具有责任感,应该出力流汗,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女”字。女人的“女”字,始见于商代的甲骨文以及金文,本义是指女性,与“男”相对,即能够生育和哺乳的人类中的雌性。甲骨文中的“女”字,是个象形字,形像一个屈膝而跪并两臂交叉在胸前的人。有的还在头部加上一小横,用来表示头饰,更能显示出女性的特征。甚至有的甲骨文还在臂弯处加上两点,用来表示乳房,写成“母”或“每”。《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妇人也。象形。后来几经演变,“女”字到了隶书时已严重变形,以至于“人”形消失,“手”形也消失了。
从周代的甲骨文开创我国文字先河起,应该说包括后来的汉字,都是有其历史文化渊源的,而其中许多文字的创设、寓意、演变等等,都会有一定的意义的。应该说女人在周代时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毕竟那时的社会还存在着母系社会的烙印,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女人的地位越来越低下,最终沦为“男尊女卑”、“男人的附属”等牺牲品。而尊重女性,男女平等,一直到了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得以真正的实现。
“大”字。“大”字始见于商代的甲骨文以及金文,在图形文字里,“大”字是一个张开手脚,顶天立地的人的形象。后来逐渐演变,由象形字成为了指事字。《说文解字》中说,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大”的本意是指容量、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年龄等方面超过了一般,或者是超过了所比的对象,才称之为“大”,是与“小”相对的。后来由此引申出“范围程度深广”、“年辈较长”等意义,还用作敬词来使用,比如过去的“大人”、现在的“伟大”等。
正如《说文解字》所解释的那样,天大,地大,人亦大。其实在天地大自然中,人是最大的,因为人是自然界中最伟大的生灵,有思想有能力,可以主宰世界改造大自然(当然,也可以破坏大自然)。“大”字正是“人”字多了一横而成,正是这了不起的一横,既是人的万能的双臂双手,可以有征服自然的力量,也是人所特有的霸气豪气,从而具有大有作为的决心。
“天”字。“天”字是个指事字,亦说象形字或是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部。造字的本义是人的头顶颠,表示人的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从而引申为天空、太空等意思,与“地”字相对。《说文解字》说,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天之大是古今中外全人类的共识,天的高大是没有穷尽的,所以自古至今“天”都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尤其是在漫长的古代封建社会里,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老百姓心目中的上苍被称为“老天爷”等等。总之,与天有关联的事,基本上都是“天大的事情”。可见,“人”再“大”,也没有“天”大,还得有个“天”来“管着”。那么,这个“天”,也许就是过去所说的规矩、王法,现在所讲的道德、法律吧。大家以为如何呢?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