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考研考研初试已经结束,接下来各位考研考生就要一边等成绩公布,一边准备考研复试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了考研调剂误区,希望对你有帮助。
目标太多
不少考生奉行广种薄收的原则,给所有认为可能的学校打电话发申请,这样其实很耗费精力,效果也不行。其实,滥发考研调剂申请和在网上乱发帖的效果几乎是一样的,目标院校有名额有考研调剂需求,才是成功的前提。
好高骛远
考研调剂的实质是“退而求其次”,招不满的,要不专业偏,要不学校冷,再或者上一年报考热得不正常吓跑了考生。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北大清华金融会有考研调剂名额。正常情况下,考研调剂的目标相比最初报考的都要低一个档次,并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特别能理解考研调剂时考生失落和纠结的感觉,但考生必须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小编推荐:考研十大没出路的专业
不愿出击
考研调剂院校态度不明朗或被他们拒绝后,很少有考生能锲而不舍。校方的拒绝很多时候也是在考察考生的态度,所以,吃点闭门羹,看点冷脸,太正常不过了。
教育部规定,考生如果符合复试条件而不能在第一志愿院校参加复试的,考生档案应送至第二志愿院校或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考研调剂。
也就是说,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由于招生计划的限制,有些考生虽然达到国家线分数线,但是没有达到招生院校的复试分数线,不能被安排复试或复试后并不能被录取,对这些考生,招生单位将负责把其全部材料及时转至第二志愿单位,这个过程即称为考研调剂。
如果初试成绩不理想,考生最好提前考虑考研调剂。其实考研调剂和高考补录一样,并非一定“越调越差”,相反,每年都会有一些优质院校和专业“爆冷”,出现招不满的情况,供考生“低分捡漏”。考生不要等到国家线公布再看考研调剂,可提前从院校官网、招新信息网等官方途径了解专业考研调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