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来说,近年来社会经济逐步提升,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物质改善的同时,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情绪压力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各种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也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男性而言,在精神压力和慢性基础疾病的威胁下,男性健康问题日益明显,而早泄(PE)和阳痿(ED)也成了高发的男科病。
近年来,PE和ED作为最常见的两个性功能障碍疾病,如何有效的治疗一直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经过不断地探索研究,截止当前,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诊疗指南推荐、以及临床路径规范,PE和ED已经各自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治疗框架,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治疗是二者主要的治疗方式。
虽然,PE和ED的治疗方案已经较为明显,但是目前对于PE与ED共病的诊疗,临床上还缺乏一套安全、有效、精准的治疗方案。PE与ED共病,指的是男性同时存在PE和ED。近年来随着男科学的不断完善,较多的学者发现,虽然PE和ED因为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征不同,但在很多情况下,PE和ED互相共存,且相互影响。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也已经证实,PE和ED常共同存在。根据过去10年的国内外文献报道显示,高达有50%左右的男性PE患者同时伴发有ED。一项来自亚太地区的、针对4997例有稳定异性关系的男性调查研究发现,30%左右的男性PE患者同时存在ED。而来自国内的一项、针对3016例男性的研究,也发现ED患者同时伴发PE的几率高达33.67%。且有研究报道显示,近年来PE和ED共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总的来说,基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国内外文献报道、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证实,PE和ED共病的情况,在男性功能障碍患者中,存在较大的数量。但由于PE和ED共病的发病特征较为模糊,针对发病特征缺乏系统的描述,所以对于PE和ED共病的患者,在实际临床就诊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临床诊疗概念的混淆,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这种情况,往往给共病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今天作者就通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面对PE和ED共病的情况,如何协同治疗更有效。在文章后半部分会着重分析到大家关心的治疗药物、用药方案和注意事项。
温馨提醒:在文章分析的过程中,作者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描述,但如果偶尔涉及一两个专业词汇,并不会影响整篇文章的阅读。同时,对于读者而言,阅读医学科普文章的益处除了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之外,更多的时候是在文章作者阐述结果的过程中,读者能够学到衍生出来的医学、生理和病理知识,获得将这些健康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为健康进行全方位的自我解读。
临床上,PE和ED具有独立的发病机制,但二者也可互相影响。
一般情况下,PE的发生原因常有一下几种情况:神经递质“5羟色胺”代谢紊乱、解剖敏感性原因、遗传变异、甲状腺及其他内分泌问题。
ED的发生原因更多,包括器质性、心理性和混合性等多种概念的原因。其中器质性大多为血管、神经等问题引发ED;心理性则由精神焦虑、抑郁,关系冲突和心理问题等引发ED;混合性,则包含了器质性和心理性在内的多种因素。
而PE和ED共病的机制,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和实验研究显示,PE和ED各自间有多种病理生理途径可以共存。大多数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在中枢、激素、药物诱导和心理等因素相互作用下,从而造成男性PE和ED共病。其中,心理性问题被认为是造成PE和ED共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项来自国内的研究表明,评估男性勃起质量的IIEF-5与评估早泄的量化表PEDT,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由此可说明PE和ED共病可能源于严重心理负担。总的来说,虽然PE和ED在发病机制上存在差异,但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会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虽然有较多的文献报道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PE和ED共病在男性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对于PE和ED共病的临床特征,临床还未达成统一的界定标准。大多数学者依据PE和ED共病患者中,PE、ED各自的发病顺序,将PE和ED共病的临床特征归结为3类,分别是:先发生PE,后发生ED;先发生ED,后发生PE;PE和ED同时发生。
3种PE和ED共病的临床特征中,对于原发性PE合并ED的类型,临床上主张同时治疗PE和ED。而对于明确ED导致的PE,可先治疗ED或同时治疗,较多的文献报道和实验研究显示,对于ED导致的PE,有较多的患者在祛除导致ED的临床病因之后,PE会得到痊愈或者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对于明确由PE导致的ED,应同时治疗PE和ED。
理论上来分析,治疗PE和治疗ED的方法,可联合运用来治疗PE和ED共病的情况,但是在选择治疗方案或者药物运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联合运用的疗效、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等等,特别是要注意不同治疗药物之间,是否会对药代动力学产生干扰,规避疗效不佳的情况。
对于PE和ED共病的治疗,临床上有较多的治疗方式,包括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传统医学治疗和手术等治疗方式。其中,药物治疗为PE和ED共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和权威诊疗指南规范要求,对于PE而言,首选的口服治疗药物为达泊西汀、以及达泊西汀之外的长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包括舍曲林、帕罗西汀和氟西汀等;对于ED而言,首选的口服治疗药物为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抑制剂),包括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伐地那非,以及刚上市的阿伐那非。
掌握了PE和ED各自首选的口服治疗药物之后,对于PE和ED共病患者而言,明确由ED引起的PE,则可以先采取西地那非一类的PDE5抑制剂治疗,若症状无明显改善,再考虑联合治疗PE的药物。而对于需要同时治疗的PE和ED共病患者而言,主要的药物治疗方案,便是采取达泊西汀联合PDE5抑制剂、或者SSRIs联合PDE5抑制剂。
国外研究学者Mcmahon等通过对429例PE和ED共病患者研究调查发现,对比安慰剂组(安慰剂 西地那非),达泊西汀组(达泊西汀 西地那非)的治疗疗效显著提升,在IELT、临床总体印象变化等方面,达泊西汀组的疗效提升更加明显。
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显示,西地那非50毫克联合达泊西汀30毫克或者60毫克,治疗PE和ED共病患者12周之后,对比单纯使用安慰剂联合西地那非50毫克治疗组,采用西地那非50毫克联合达泊西汀治疗组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另有研究发现,按需服用达泊西汀30毫克联合他达拉非5毫克低剂量规律服用可显著改善IELT和IIEF-5评分。
除了达泊西汀联合西地那非表现出了良好治疗效果之外,其他长效SSRIs联合PDE5抑制剂治疗共病患者,也显示出来较佳的治疗效果。国外研究学者Polat等通过研究表明,帕罗西汀和他达拉非联合运用治疗共病患者,IELT、临床总体印象变化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另一项研究也显示,氟西汀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共病患者,对比单纯使用安慰剂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共病患者,总体改善效果有所提升。
总的来说,多个临床试验研究已经证实,对于PE和ED共病患者而言,单药的治疗效果通常不佳,而在采取达泊西汀联合PDE5抑制剂、或者采取长效SSRIs联合PDE5抑制剂治疗的情况下,能共同发挥药物的作用疗效,与单用达泊西汀或者PDE5抑制剂相比,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改善 生活质量。
既往有研究发现,20毫克他达拉非并不影响60毫克达泊西汀的药代动力学,而100毫克西地那非可以轻度改变达泊西汀的药代动力学(药时曲线下面积升高22%),但这种作用不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大多数的实验研究显示,对于达泊西汀和PDE5抑制剂联用,达泊西汀并不影响他达拉非或者西地那非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因此总的来说,在药代动力学上面,达泊西汀和PDE5抑制剂联合治疗PE和ED共病患者,在药物的联合治疗过程中,并不会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所以能共同发挥治疗功效。
虽然联合用药,并不会对药物各自间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造成影响。但联合用药方案,对于共病患者而言,仍然需要同时警惕达泊西汀、SSRIs和PDE5抑制剂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有临床研究证实,达泊西汀联合PDE5抑制剂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头痛、头晕等,未观察到体位性低血压的不良事件,但对于贫血患者、神经性疾病患者而言,联合用药应注意发生晕厥的可能。总的来说,对于联合用药,大多数的不良反应轻微,对病情的整体治疗影响不大。
除了规避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之外,对于患有心脏器质性病变,包括冠心病、血压异常、左室流出道狭窄、心梗、心绞痛等患者,则不能使用联合用药方式,因为PDE5抑制剂有可能会造成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而对于既往有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也要注意联合用药方案中,达泊西汀或长效SSRIs,也有可能对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造成影响。
在遵守药物使用禁忌症、并规避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对于符合联合用药方案的患者,优先推荐达泊西汀联合PDE5抑制剂的方案,推荐的达泊西汀起始剂量为30毫克,若达泊西汀在连续使用6次治疗效果不佳后,可在医生指导下将剂量增加至60毫克。在达泊西汀和PDE5抑制剂的服药间隔上,建议二者间隔约1小时使用,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早泄(PE)和阳痿(ED)是男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男性功能障碍疾病。有较多的临床病学研究和实验研究证实,PE和ED共病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高度相关性。对于PE和ED共病患者而言,单独使用达泊西汀、或者单独使用西地那非一类的PDE5抑制剂,整体治疗效果不佳。对比单药治疗,采取达泊西汀联合PDE5抑制剂、或者长效SSRIs联合PDE5抑制剂的联合用药方案,联合用药治疗对于整体病情的改善和获益较大。但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需要遵守药物各自的使用禁忌症、并规避联合用药可能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