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起,我国中东部出现大范围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中北部、汾渭平原和辽宁南部等多个区域出现PM2.5重污染。
1月25日,中国气象局发布消息称,未来三天华北、黄淮等地的霾天气仍将持续,其中河北南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等地有重度霾。预计26日,受弱冷空气影响,华北中北部、黄淮东部的霾天气有所减弱,28日起,受较强冷空气影响,上述地区霾天气自北向南减弱消散。
就其污染成因,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分析称,近日,全国范围内大气扩散条件总体不利,受积雪消融等因素影响近地面相对湿度较高,容易造成污染物累积和持续转化。其中,1月20-22日,全国大部地面风速在2米/秒以下,静稳特征明显,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和山东西部还出现辐合现象,易导致污染物向此地区汇聚;日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上,京津冀部分城市受积雪消融影响相对湿度在80%左右,山东中西部从22日早晨起出现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50米的特强浓雾,相对湿度接近饱和,加速气态污染物转化,持续推高PM2.5浓度。
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高强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也是造成此次污染的重要原因。卫星遥感结果显示,1月20日我国东部地区对流层NO2和SO2柱浓度高值区分布与PM2.5浓度空间分布大致相同,表明工业和民用燃煤、柴油车、工程机械的污染排放,是造成PM2.5污染的主要原因。
针对本次污染过程,重点区域各省市积极采取预警应急措施。截至1月22日,全国已有15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34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各地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应急减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