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催你奋进的文章。
现在社会中,你感觉贫富差距大了还是小了?
穷人不爱学习,认知低是事实吗?
那你要了解一下知识鸿沟,
1970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菲利普.蒂奇纳等人提出了知识鸿沟假设。
意思是“随着大众媒介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加,社会经济情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情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鸿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通过下面三点来进一步理解对我们的影响。
1、信息和知识被有目的的“加工”了。
例如:过去“女子无才便是德”巩固了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地位。还有今年全球的疫情中特朗普提出来的“群体免疫”举措,导致美国疫情居高不下。这些现象都能看到信息是被有目的的加工过。
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知识信息应该更便于人们学习,社会的阶层认知应该缩小,可是为什么象“群体免疫”这样的知识鸿沟还存在?
2、阶层的思维和条件的天花板。
在孩子教育方面这个现象会变得更明显,
我在学生时代上大学就是为了走进社会找个更好的工作,孩子有了相对不差的学历,必须赶紧赚钱,接下来要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济支撑。今天很多人被房贷车贷以及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寒窗苦读十年,本为的是逃离原本的生存环境,换一个更好的环境生存,但是这个新的环境必须赚钱、赚更多的钱成了唯一的路。
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或者不想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吗?原因是条件不允许。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他们没有房贷车贷生活的苦恼,重点是他们不会被金钱禁锢思维。
他们的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提升自己,长大赚钱是自我价值体现的一个附加值,他们真正要做的是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创造价值,甚至是贡献这个社会。
随之而来的是获得更多的资源、人脉和金钱,并且很大概率上他们拥有的资源胜过上一代,同时他们能提供给下一代同样更好的资源,这样阶层的贫富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知识鸿沟本质上带来了贫富的差距。
3、知识的实践场景不同导致阶层固化
再告诉你一个我的亲身感受,给别人打工和创业对知识的实践场景完全不同。
在打工的环境中都是围绕着如何打好工,比如:别迟到别早退,遵守纪律,维护好领导,等着领导提拔,多发点奖金,有工作有碗饭吃多好,当老板、创业风险太高了。
有形的框框框住了无形的想法,根本不考虑什么格局、认知的高度。
重点是千万别把这些想法传递给你的孩子,从小就想如何不迟到不早退,如何上班的第一时间就给领导擦桌子去。
富人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到一个地方学经验,学管理,见世面。
富人告诉孩子什么?如何让手下的人不迟到不早退,如何识别别人拍马屁的目的,如何管理未来的企业。
这设计的场景一样嘛?
导致同样一个班一模一样的大学课程摆在眼前,能学习和能体会的东西各个阶层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是父母就没给你设计可以应用的场景。
一个学会计是为了看财务报表管理企业公司,而普通孩子是为了当个会计的从业人员。
实践知识的机会不一样,环境不一样,知识鸿沟也越来越宽。
记者采访放羊娃,说你为什么不上学,孩子挥着放羊的鞭子,大声的说放羊挣钱啊,挣钱干什么?娶媳妇生孩子啊,记者追问:生了孩子干啥?放羊娃不假思索地说再放羊,挣钱娶媳妇,生更多的娃儿啊!这就是可怕的阶层固化。
你想创业也好,教育孩子也好,是要突破阶层固化!
下面说说如何破这个局,有三个办法,我只说一个,其余两个你如果知道可以在评论区评论。其实就三个字,学习力。
不是老生常谈,我们有了学习力才有分析力、判断力、说服的能力,从而有跨越知识鸿沟的能力。学习力还能提升我们的影响力,如个人自媒体的出现,影响力的大小也是改变个人和家族命运的关键。
同时恰好你看到了这篇文章,刚好你的孩子在上学,你要培养他爱上学习,在学校学习阶段是孩子一生中唯一一次长达13年的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是成本最低,知识最丰富的阶段。
创业的朋友更要踏踏实实的学习,学的时候可能觉得没有用,但是有一天积累到一定的量,同时遇上了象今天百年不遇社会大变局的时机,你就明白了,学习力可以帮助你抓住最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