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售同权是近些年来一个很火的话题。在面对房价高涨的这一种情况的时候,外出打拼的年轻人也在逐渐地成长,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的。在一个原本陌生的城市当中生活,最大的阻力就是难以享受的一些权利。
外来人口享有的权利大多都是与户籍挂钩的,因为户籍是区分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重要手段。但是现如今很多大城市落户政策非常严苛,这也让大量外地人口无法享受到和户籍人口同样的权利。户籍大多时候都是和房子挂钩的,有房子就有落户的基础,没房子最多只能是个集体的大户口。所以说房子才是落户享受权利的重要因素。
老实说,不论是户籍人口还是外来人口,不论是有房的还是没房的,大家都在拼命地工作,也都在为城市做贡献。为什么有房的能够落户,孩子能上学,没房的家庭就要找民办学校或者让孩子回老家上学呢?
其实,租售同权最终的落脚点就在于子女上学。现在很多人提议要实现租售同权,要人人平等。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因为没有房子的人要租房子,而租的房子所牵扯当中的利益情况就又都是由房东决定的。深圳就执行了租售同权,租房也能上学区房。但是最终学区房的学位变成了房子出租的筹码,一纸合同在两年前就能卖到18万元的天价。虽然子女上学家长不需要买房了,但该花的钱却没少花一分。
购房者买房看重的就是房子的附加属性,尤其是在上学的问题上更是为了户口和学籍买的房子。现在如果租售同权,那么买房的人会怎么想?或者说租房的人该怎么抢?学区房总是有限的,不论是租还是买都是有限的资源,只要不解决学位有限这个问题,不论子女上学是不是租售同权,学位的钱都必须掏出来。既然获得上学的权利要花钱,那么又何来的租售同权呢?这不分明还是租售同“钱”吗?
租售同权也许就是为了削弱房子的附加属性,这才好让房子回归最单纯的居住本质,但是已经靠房子拿到权利的人会认同这样的观点吗?房子的交易真的能够摆脱附加属性吗?
租售同权根本就无法真正实现,因为资源是有限的,一套房子不可能拆分成几个户口,一个学位也不能接受多个学生。所以说租售同权说说就好,不要太执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