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一组色彩时,你有两种感受。首先是一种纯感官的效果,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心理体验”
—瓦西尼.康定斯基
OColdplay - Ghost Stories
生活中随手拍的照片,常常要在app里选择几款滤镜,找到最满意的风格,配上一段文字再发布在社交媒体上。
我们为何要这样做?
这要从头说起。
人,天生就对色彩传达出来的情绪有感知力,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以不同的情绪体验,所以我们会对色彩有要求,会尝试用色彩来帮助思想的表达。
俄国美术理论家、现代抽象艺术的奠基人瓦西里·康定斯基曾指出,“当你扫视一组色彩时,你有两种感受。首先是一种纯感官的效果,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心理体验。”这个心理体验,说的就是色彩传达出来的情绪。
照片从单一的黑白演化过来,有了色彩便有了更多表达情绪的方式,比如,红色代表热情,黑色代表神秘、未知,白色代表纯洁,冷色表现抑郁、低沉,暖色表现活泼、兴奋。
在潜意识中,我们拍完照准备发布之前,常常会切换几个滤镜看看效果,不经意间就感觉某个效果非常满意,觉得很符合心境,到底是什么心境?我认为一定是这个色彩风格触及你心中的堡垒了,发布朋友圈是一种表达,既然是表达,就需要有情绪,我们切换滤镜其实就是在寻找最符合情绪的色彩风格,用色彩帮助叙事。
那么色彩是如何帮助表达的呢?
一般的照片滤镜app主要是整体改变画面色彩倾向
↑此滤镜主要通过强化光影,让画面层次更明显,突出了列车元素,把故事集中在列车上,从而更好的表达文案内容。暗部出现的紫色增加了故事的迷离、变幻无常;亮部呈暖色,暗示黄昏,表达一种离别、不舍、思念。
左边的原图只能搭配一些客观的描述性文字,右侧的图片经过滤镜处理之后更适合表达情绪。
我不敢说所有喜欢加滤镜的朋友都有电影情怀,不过他们的这操作实质上就是让色彩参与画面的叙事,这就是电影的手法之一。
在现代电影中,电影创作者经常运用色彩直接参与画面的表意。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以不同的情绪体验,对于影片内容的理解起到一定的情绪渲染与心理铺垫作用。
正常拍摄的画面过于写实,很多时候,我们想像电影那样去表达个人情绪,这个时候会情不自禁的运用色彩去强化情绪,使用滤镜使画面更有戏剧性、故事性。
原图 冷色 暖色
一段有深度的文字,往往蕴含各种人生哲理,如果再配以一张合适的图片,简直美哉,可以将思绪表达得淋淋尽致。对画面色彩进行加工,目的是使之与文字表达的情感高度契合。
文案:希望你还在梦中,永远不要醒来
↑冷色适合表达低沉、失落,此图的冷色更有助于表现主角内心的一潭死水,像拨不开的乌云,再配以合适的文案可将文字和画面高度融合,产生共鸣
文案: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暖色适合表达希望与美好,女主像历经坎坷之后达到山顶时的豁然开朗,有感而发
文案:北疆公路打卡
↑正常拍摄的画面色彩明亮丰富,多用于客观表达
文案:每一个灵魂都有梦
↑画面加入了冷色调,有光亮却很寒冷,配合文案更容易表现一个凄凉的梦境
文案:这里有远方,却没有诗
↑中性偏暖色的大地,蓝天失去了颜色,荒芜而独孤,传达了一种无奈之情
一张相同的照片,使用不同风格的滤镜后传达出来的情绪是完全不一样,同时也改变了叙事的内容,我们使用滤镜,就是为了表达,心里有话要说,而不是单纯的客观记录这个画面。
每个人看到的画面,在视觉体验上基本是一致的,但内心的感受的却不一样,常规的画面因为是客观事实,没有情绪的附着,没法满足他们的感受,而此时他们就想通过色彩的加持来获得不一样的情绪感官,把感受不到的情绪通过改变画面色彩传达给观看者。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懂色彩,其实不经意间已经在运用色彩,只是不能很好的掌握、驾驭它帮助我们表达思想。
关于色彩参与叙事,以后会有更多的案例给大家分享,这次只是照片,还有更多的电影,学习色彩是如何参与叙事的。我们下期见!
KANG调色实验室在成都,是一家致力于帮助影片色彩提升和达芬奇Davinci Resolve调色培训计划的民间机构,为国内众多企业提供了最优质、真诚的影视后期服务,希望能与您一起交流。点击末尾了解更多进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