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百忧解(学名“氟西汀”)是一种常用抗抑郁药物。其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对5-羟色胺的再吸收,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其伴随之焦虑,治疗强迫症及暴食症。不过最新的研究发现,百忧解可能让孔雀鱼变得缺乏“个性”。
当地时间2月10日,《科学》报告称,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接触该药会使孔雀鱼的行为更加相似,从而消除了鱼与鱼之间的行为差异。当这种药物进入溪流和河流时,这可能是一个大问题,有可能使鱼类种群更容易受到捕食者和其他威胁的伤害。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和野外发现了多种药物能够改变鱼类求偶、迁徙的行为。人类服药后,残留的药物通过进入污水处理厂,之后部分难以降解和消除的成分仍能进入环境。
但是以上这些发现通常是基于对一组中所有个体动物的测量结果进行合并,从而得出的平均值。西澳大利亚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Giovanni Polverino及其同事想知道这种计算是否掩盖了对单个动物的重要但微妙。药物在一组中所有生物中的行为变化是否类似?还是某些行为特质受到的影响更大?
为了找出答案,Polverino的研究小组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一条小溪中捕获了3600条孔雀鱼。在实验室中,这些鱼和它们的后代(多达六代)被分成两组,一组在淡水中,一组在氟西汀浓度接近污水流出处。它们被培养了两年时间。
孔雀鱼
然后,科学家一次将一条鱼放入一个带有白色背景的新缸中。在一个角落里,一个黑暗的斑块提供了一个模拟的藏身点,类似于小鱼经常寻找以避免掠食者的岩石下的阴影。
在无毒水中饲养的鱼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有些鱼冲刺求生,而另一些则显得很懒散。但是,暴露于氟西汀的鱼的差异较小。研究小组2月10日在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B)会议录中报告说,暴露在氟西汀大多数鱼都保持适度活跃,使它们更像一条普通的鱼。Polverino说,在氟西汀中的孔雀鱼就像“僵尸一样,不再具有个性”。
Polverino说,这种鱼与鱼之间的可变性下降了很多,这是他从未见过的。
然而,奇怪的是,他说并非所有行为都以相同的方式受到影响。尽管就鱼游来游去而言,这种药物似乎可以压制个性,但它并不能减少个体躲在暗处的时间。
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隐藏行为没有以相同的方式改变,Polverino说。一种可能性是,躲避捕食者对于立即生存至关重要,因此行为对药物诱发的变化不太敏感。
该发现可能会扩展到其他动物,这些动物已经表明它们对环境中的氟西汀敏感。约克大学的生态学家凯思琳·阿诺德研究了用氟西汀包裹的蠕虫喂八哥,从而使它们对交配的兴趣降低了。其实人类也有类似这种现象。
新发现还表明,长期接触药物可以改变行为,阿诺德说。在过去,一些科学家质疑随着动物对这种药物的习惯,短暂接触后所见的行为改变是否会消失。但是这项新的研究表明,在受药物污染的水中繁殖了多代后,影响仍然持续存在。
责任编辑:李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