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iPad mini都被大家称为「被苹果遗忘的机子」。原因无他:如果不算最新推出的iPad mini 6,上一次iPad mini更新外观已经是2015,也就是6年前的事情了。这缓慢的更新进度也让iPad mini成为了除iPod touch以外,苹果在售的产品中最「复古」的一款。
虽然mini6在苹果眼里排不上号,但在全球数千万mini用户手中,这款「小屏iPad」或者说「大屏iPhone」依旧是一款得心又趁手的平板产品。平板电脑的产品定位让mini有着和「全尺寸iPad」如出一辙的软件体验,体验远超Android平板等「大屏手机」;与iOS同源的iPadOS与单手就能抓住的小巧体积,也让mini在游戏、影视等场景又真的能当作一台大屏手机来使用。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最便携的mini,也有着iPhone难以匹敌的超长电池使用时间。
种种特性让mini尽管设计过时,但在平板电脑市场中依旧拥有一席之地,再加上绝大多数用户买iPad最终的目的都是腾讯优酷爱奇艺,即使这些软件中包含再多的广告,对采用了A12仿生芯片的mini5来说都完全不在话下,如何撬动这些iPad「钉子户」已经成为苹果最大的挑战。
所以在2021年,我们等到了采用全新设计的全面屏iPad mini 6。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全新的mini首次搭载了8.3英寸屏幕,同时还搭载了最新的苹果A15仿生芯片,账面上看极具竞争力。但在手机屏幕越做越大,系统功能越来越全面的2021年,全面屏、A15与iPadOS又能否为mini带来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呢?
即使在发布前有所耳闻,作为一个11英寸iPad Pro的长期用户,在实际拿上手之后我依旧会被mini6的轻盈震撼。298g的重量甚至比部分一万毫安时的移动电源还要轻,再加上mini6出色的体积控制与极为合理的重心分布,在我看来mini6的手感已经达到Kindle的水准,甚至比iPhone 13 Pro Max或一些以重量见长的Android手机还要好。
随手可以塞进口袋的体积与重量也为mini6带来了更多样、灵活的应用场景。过去我在参加媒体活动时会选择搭配了键盘的iPad Pro作为修图和写稿工具。尽管这样的组合比起更早之前使用的MacBook Pro或者XPS已经要灵活很多了,但外置的键盘依旧需要一个平稳的桌面,或者说得坐稳了才能支棱起来。而接近一斤的重量也让我不敢长期在没有依靠的情况下使用iPad Pro。
不过在我改用mini6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小巧的机身尺寸搭配上iPadOS的悬浮单手键盘让我可以在各种情况下单手使用iPad,无论横屏还是竖屏,mini6的重心始终在我手指的握持范围内,不需要像全尺寸iPad那样用手掌和手指卡住平板。即使需要站着,甚至是走动时使用iPad,mini6都不会像其他全尺寸iPad那样施展不开。
除了出活动或者当索尼相机的监视器外,mini6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其他全尺寸iPad无法实现的应用场景——像看纸质书一样看漫画。之前使用iPad Pro的时候,把iPad拿在手里就像是拿着一本150g铜版纸印刷的摄影杂志一样,需要坐下双手捧着iPad才能以比较舒服的姿势看书。
但mini6完全不同,由于mini6的体积与重量完全不匹配,用mini6看书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像是拿着Kindle一样。这种「iOS彩屏Kindle」的体验,也是吸引我买mini6的其中一个原因。
尽管mini6在我的工作流程中可以完美地代替全尺寸iPad Pro,但相信对绝大多数iPad用户来说,游戏和爱奇艺才是iPad的最大生产力。性能方面,这一次苹果没有像过去那样用往年的过气芯片打发iPad用户,反而是极为豪爽地在mini6中塞入了最新的A15仿生芯片,这也让mini6首次拥有了与当季iPhone同台竞技的实力。
在Geekbench 5测试中mini6拿到了1590/4457分的单核/多核成绩。虽然这与iPhone 13 Pro的表现略有差距,但考虑到mini6仅配备了4GB运存,这样的性能差异其实也可以理解。
而且就实际体验来说,mini6除了屏幕比iPhone 更大,看得更清楚之外,更大的体积也给mini6带来了独一无二的优势。由于尺寸变大,mini6的散热压力比iPhone 13要低许多。不同于充着电就能烫手的iPhone,即使是边充电边玩游戏,mini6也不会出现明显地降温,更不会因为过热而降低屏幕亮度。
说到屏幕,作为一个iPad Pro用户,ProMotion技术的缺席在我看来是mini6其中一个最大的遗憾。过去我常说iOS的跟手与高刷新率无关,身边多个长期使用高刷新率Android手机的朋友在上手把玩时也没能发现我给他们的是锁了60Hz的iPhone 13 Pro,这种流畅跟手的体验一方面得益于iOS对触摸事件的响应逻辑,另一方面也有赖于iOS细腻的动画效果。
但在mini6上,由于屏幕尺寸显著变大,过去在小尺寸iPhone上丝滑的动画效果在mini6的屏幕上就显得有些卡顿了。由于图标等画面元素的位移明显变大,60Hz的mini6在画面出现移动元素时会显得十分顿挫。以主屏幕图标移动为例,由于横屏时图标移动距离要大于竖屏时的移动距离,横屏时图标移动的顿挫感要明显大于竖屏的情况。
如果说高刷新率只是mini6屏幕的遗憾,是苹果在成本面前的妥协,那iPad mini 6的屏幕果冻现象在我看来则是mini6最大的败笔。可能是由于苹果预设用户横屏使用,90°与270°旋转的情况下mini6的果冻现象还较为不明显,但在竖屏使用的情况下,mini6有着极为明显的果冻现象,对用户的观感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除了硬件上的不愉快,iPadOS在我看来也是影响mini6使用感受的其中一个因素。由于mini6改用了之前从未出现过的8.3英寸屏幕,这让不少软件都无法在mini6上正确显示,比如Netflix客户端会在画面的左右加入黑色的填充条,即使全屏也无法用尽屏幕空间,看起来就像在21:9的安卓手机上使用未经适配的16:9软件一样。
同时,定位「电脑」的iPadOS也让iPad需要以更高的信息密度显示画面。这对全尺寸iPad来说不成问题,但对于mini6来说,过于激进的虚拟分辨率定义让mini6的显示元素有些难以分辨。同样以主屏幕为例,默认设置的mini6图标比iPhone 13 Pro的要大一些,但文字却比手机还小。部分widget组件中的文字更是难以在正常阅读距离下看清楚。
同时介于全尺寸iPad与iPhone之间的屏幕尺寸也让iPadOS无法完整用尽屏幕空间,失去平衡的主屏幕图标间距也让竖屏时的mini6看起来像一个16:9的安卓平板一样诡异。软件应该是苹果的长项,但在mini6身上,iPadOS的体验让人感到遗憾,甚至让我决定放下mini6,重拾3年前买的18年款iPad Pro。
在我看来,苹果之所以在mini6身上犯下这么多错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苹果没有找到mini6应有的产品定位。换句话说,苹果也不知道这个比手机大、比全尺寸iPad小的设备应该在数字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苹果希望用户把mini6当作数字笔记本,于是给它配上了第二代Apple Pencil,但果冻屏的现象又似乎暗示着苹果希望用户横屏使用,搬家后的音量键又似乎不想让用户横屏使用。
尽管mini6有吸引我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在mini6身上看到并不是iPad Pro那样的全能,而是定位不清晰而导致的混乱。当然了,软件问题可以通过更新修复,果冻瓶问题也可以通过改变装配方式来弥补。但就现阶段的mini6来说,尽管它有不少优点,但它的优秀并不足以让我对种种短板妥协。
不过考虑到全面屏的生态,我不建议任何用户选择购买上一代mini。但如果mini6对你不是刚需,那买一台大屏手机可能更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