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苏康。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我生活二十多年里,每天都感觉到很焦虑,就连新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依然会感觉焦虑。
这种焦虑和我开始写第一篇文章时相比,无论是强度、形式还是感受上,其实都没有很大的差别。
你可能觉得我那么说是为了放宽你的心,劝你相信焦虑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那我这么跟你说好了:在我看来,首先没人能让你宽心,其次焦虑对于我们来说都很重要,最后关于焦虑存在着许多误解。
人们总喜欢说“克服焦虑”,或者“解决焦虑”,但是它总是一再出现,说明我们既不能克服,也不能解决,最多能做到暂时抑制它或者转移罢了。
那么换个角度说,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克服焦虑,彻底没有了焦虑这种情绪,又会怎样呢?
我不知道你的情况,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如果我有一天当真失去了焦虑,那么我肯定一个字都不会去写。
你知道写作对于我而言,在什么时候最让我愉悦吗?
敲下最后一个字,全文结束的那一刻。
我的焦虑得到了全然的释放,在那一刻我得到了空前的放松,然后才是成就感缓缓升起。
为了那一刻,我总是习惯焦虑的到来,因为它的出现会为我带来完成一件事的动力。
01
我猜你从来没有尝试过完全放松的写作,在那样的状态下并不会如传说一般写出什么神作。
反而会因为放松,彻底失去了警觉和冲动,甚至因此彻底失去了表达欲。
因为这一刻刚刚好,为什么要额外去做写的动作呢?就这么停在这里不好么?
焦虑就不一样了,它看起来像是因为自己还没开始行动而感到的紧张和不安,但它其实总是指向结果。
真正让你觉得不舒服的,是对于不能达成结果,对于结果不让人满意而产生的担忧。
因此,结果可以“治愈”焦虑,那么焦虑的出现其实就是把你推向行动,指向结果。
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还是会如此讨厌焦虑呢?
因为过度的焦虑并不好,它反而会限制一个人的行动,把他卡在原地动弹不得。
为什么焦虑会过度?
这里我想尽量简单地解释给你听,可能并不符合科学原理,你就当作是个打比方就好。
首先,我要问你一个问题:谁焦虑?如果你的答案是“我”的话,那么请你立刻回答我的第二个问题:哪一个“我”?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什么问题?就一个“我”,还能有几个不成?
那你再仔细想想,当你被学习或者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卡住时,你的那个“我”是不是正在原地打转,忙着苦思冥想地思索着怎么办?
这个时候突然灵光一闪,零散的线索突然连了起来,隐约出现了一种新的可能,你是不是叫那个正在原地打转的“我”立即停住,过来这边仔细看看,这样做是否可能真的行得通。
那么我再问你:那个灵光一闪,看出隐藏线索之间联系的人是谁?
肯定不是外人吧?
因为念头是直接从你脑袋里蹦出来的。
肯定也不是“我”吧,那个“我”还在苦思冥想找不到出路呢。
当然有很多个“我”,或者说,所谓的“我”有很多个侧面。
02
为了简单起见,可以把“我”先分成两个小人。
一个小人是感性的你,喜欢直觉,喜欢情感,喜欢冲动行事。
另一个小人是理性的你,喜欢推理,喜欢逻辑,喜欢谋定而后动。
这两个小人明显不是平分秋色的关系,为了应付日常的生活,完成学业和工作,肯定是理性的小人占据绝对优势。
你在菜市场和小贩凶狠地砍价,为了几毛钱寸土必争,不会讨价还价到一半,突然一把抱住小贩哭着说:“大叔你真不容易,头发都全白了,我不讲价了,钱你都拿去!”
事实上,你会抑制感性小人的冲动,让他尽可能地处于休眠状态,免得惹出麻烦和笑话来。
前面说到灵光一闪的例子,其实就是理性小人忙于解决问题,没有功夫看管感性小人,于是感性小人自行采取了行动,利用直觉找寻到一条线索。
最后,理性小人一把抢过线索,验证了可能是个办法,就勒令感性小人回去接着休眠,自己贪天功为己有。
焦虑也是同样道理。
事情来了,感性小人一看,立即挽起袖子就准备上,他喜欢事情完成的感觉。
但是理性小人伸手一拦,说“等等”,且让我先想想,这件事要怎么开始才好,怎么做才对,要得到怎样的结果。
如果得到会怎么样,如果得不到又会怎么样,别人会如何看我,是否会因此怀疑我的能力,如果做砸了会有怎样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届时又要怎么消除……
理性小人的这些问题和想法,很多时候是根本无解的。
因为缺少的条件太多了,事情的变数太多了,凭借他的脑力根本无法计算出所有的可能,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得到最佳的结果。
但是他占据着主导位置,于是他就在那个位置上不断空转,浪费了大量的脑力,感觉存在一大堆问题解决不了,根本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这时候对于你而言,你就感觉到了焦虑,而且是过度焦虑,你在考虑一大堆根本还没有出现的“如果”。
所谓过度焦虑,就是你被近乎于无限的“如果”给压倒了,你没有办法给每个“如果”一个答案,于是就感觉到无间断的恐慌感。
所以,我们常常见到一个人在焦虑中白白耗费时间,一直耗费到截止时间来临。
03
这时候理性小人终于崩溃,双手一摊,说这次算是全完了;
于是感性小人跳起身来接管,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做了再说。
最后事情还是得以完成,有些时候回过头去看,做得其实也并不差,所有先前担忧的“如果”,一个都没有真实出现。
在感性小人的主导下,即便出了什么问题,理性小人及时补位也大多能应付的过去。
那么,你现在肯定又要问我:怎样才能让理性小人去休眠,换感性小人上场?
其实并没有什么感性小人,也没有什么理性小人,我那么说只是为了让你认识到自己的大脑是一种精细而复杂的存在。
无论是感性的小人,还是理性的小人,他们都是你自己,代表了你自己的两种不同的倾向。
感性的小人倾向于行动和执行,带着冲动和激情,这是你的一面。
理性的小人倾向于判断和评价,经常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审视你自己,这是你的另一面。
你之所以感觉到焦虑,这个焦虑其实就是你理性的那一面,他在对你做自我审视。
这种自我审视和时间密切相关。
一头指向过去:你是个什么人,你曾经做出过什么成就,你能够达到什么水准等等。
一头指向未来:这件事做成怎样,做不成怎样,别人怎么看你,你对自己如何交代等等。
唯独缺了一环,那就是现在。
因为现在还没有成为过去,于是就无法加以评价;
现在也不是未来,于是也就无法加以判断。
所以,最重要的是现在就产生行动。
04
为了达到这一点,你要把思虑从过去和未来中收回来,努力集中在现在。
不要去做评价,也不要去做判断,而是考虑完成事情本身。
甚至不应该考虑结果的好坏,事件的成败,心系一念就是要个结果,也就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如果你仅仅只是要个结果,仅仅只是要个完成,那么焦虑就不再是的阻碍,而是变成了你的助力。
因为这时候的焦虑无关过去和未来,无关他人的评价和你所有的承受,你的目标就变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明确得不能再明确,焦虑可以顺势放下,无论是怎么个放法,都只会让你朝着目标前进。
那现在的你肯定又要问:如何心系一念?我如何才能停止那些纷纷扰扰回想过去、担忧未来的念头?
我的回答是:过去你因为焦虑而受苦,是因为你以为焦虑来自外界,来自压力。
如今你已经知道焦虑其实就是你本人,是你本人的某一面,它被不恰当的放大了。
同时,你也已经知道你自身有主动承担、主动行动、主动完成的另一面,只是以前你忽略了这一面的存在而已。
既然你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这两面,又知道了焦虑究竟是什么,那么曾经困扰和阻碍你的焦虑,如今就可能成为你的助力。
无非是这里我需要再给你加上一条:不要去幻想什么内心喜乐安宁的状态,认为抵达这种状态之后做事就不会有焦虑,一切都会变得顺遂。
那样的状态绝大多数人达到不了,包括我们,而且抵达之后还愿不愿意做事,做事对于自己还有没有意义都得两说了。
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我们还可以用焦虑作为燃料,那就不妨燃烧起来,能跑多远算多远。
05
即便你现在做不到,无法心系一念,也无法专注于当下,也不用太过在意。
如果你先前并没有仔细考虑过焦虑是什么,那么现在你可能有了新的理解,或者仅仅只是新的启发。
有这么一点点想法其实就已经够了,种子已经种下,你迟早也会停下来考虑一下焦虑对于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旦细究开始,它原有的概念就会很快分崩离析。
这就像是停电时身处一间陌生的漆黑屋子,你不敢有任何举动;
但哪怕是有一瞬间的光亮闪过,照见房间里的一切,但你会立即产生走动的勇气。
而只要你成功尝试过一次行动,利用你的焦虑完成了某件事情,那颗种子就会自行发芽生长,届时即便你想要去除它都会变得非常困难。
如果你一定还要坚持问我要建议的话,最后我想对你说:去找一件你能够从中得到乐趣和价值的事情,从它开始体验焦虑所带来的动力,去体会你自己另一面的强大力量。
从这里出发,最终你有可能在你喜欢的事情和不喜欢的事情之间实现平等,不过那要留待我们下次再去继续讨论。
至于说回到焦虑,但凡需要你去克服,去解决的问题,首先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已经了解清楚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人生中的许多问题,能够控制就算不错了,哪里有那么多的克服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