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在南中国海的加里曼丹岛上,有一个国家希望归顺中国,想要成为清朝国土的一部分,然而,就是因为乾隆的几番敷衍,并没有纳入清朝版图,这个国家就是兰芳共和国,也叫兰芳大统制共和国,是华人历史上第一个海外共和国,同时也是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曾经的共和国。
说起兰芳共和国,就必须要说一下这个国家的开国元首罗芳伯,罗芳伯出生于广东梅县,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史书记载,青年时代罗芳伯不仅喜欢读书,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全才,为了出人头地,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一直名落孙山,1772年,最后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罗芳伯落榜之后,不甘心在家乡当一辈子私塾教师,毅然决然带领一批客家青年下南洋,希望成就一番事业。
乾隆三十七年,35岁的罗芳伯决定下南洋谋生,历经风浪,从一个叫“三发”的地方上岸。罗芳伯来此之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早有许多人来到加里曼丹谋生,他们大都集中在该岛的沿海城市坤甸一带打工,有的在农村种植水稻、椰子、咖啡、胡椒,有的则在山区开采石油和煤矿。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极为艰苦,由于路途遥远,他们得不到祖国的关心和照应,被乾隆皇帝称为天朝弃民,为了生存,他们需要团结互助,于是自动结成了不少类似于同乡会的组织。
最初,罗芳伯在当地以教书为生,很快,他发现婆罗洲的华人缺衣少食业无居所,生活十分贫困,于是,罗芳伯决心要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而努力。由于当地盛产黄金,罗芳伯就着手组建了采金公司开发金矿,金矿的开采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了经济发展,此后罗芳伯的名字不仅在华人圈子传开了,当地的土著居民听到也会肃然起敬。
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罗芳伯又开始处理安全问题,当时岛上社会治安极为混乱,土匪横行,海盗称霸,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土著首领则束手无策,对此,罗芳伯先是团结华人组织同乡会,继而联合婆罗洲的苏丹,迅速平定了兰腊、万诸居、斯芳坪等地的土匪海盗,在战斗过程当中,罗芳伯出色的组织能力、勇敢的战斗精神令同伴们极为钦佩,大家一致推举他为领袖,军事上的胜利提升了罗芳伯的政治影响。平息了到北后,罗芳伯的声望如日中天,为他日后建立共和国提供了必要条件。
当时,罗芳伯率领的部队已经有3万多人,平均叛乱后又有20多万当地人主动归附,当地苏丹也表示臣服,要将王位让给罗芳伯,但多次被他拒绝,最终在苏丹内一再劝说之下,罗芳伯虽然表示可以接受政权,但绝不答应做国王。1776年,罗芳伯根据当地人民的意见,以东万律(今坤甸)为首府,着手建立兰芳公司。1777年改称兰芳大统制共和国,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在他管辖下的110万民众一致拥戴他为元首,元首称为“大唐总长”或是“大唐客长”,意思是华人做客海外的首长,而当地土著居民则称其为“坤甸王”,其首领的传承不是家族世袭制,而是结合中国古代的禅让制,创立了禅让与民族选举相结合的形式。
刚刚建国,罗芳伯就派人回清朝觐见乾隆皇帝,请求称藩,但清廷以海盗匪巢视之,并未接受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当时的罗芳伯等人想要归顺清朝的原因是想找一个强大的靠山,因为当时的东南亚并不平静,荷兰殖民者在1596年就入侵印尼,1602年成立了具有政府职权的东印度公司,不断在印尼诸岛进行侵略扩张,且一直对兰芳共和国虎视眈眈,并不断派兵侵扰,罗芳伯等国家领导人认为,如果仅仅依靠南方小国的力量,很难抵抗荷兰殖民者,只有借助清朝的力量才能镇住荷兰人。
兰芳的这一举措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罗芳伯向清朝称藩的愿望,虽然未能实现,但清政府最终同意与兰芳共和国开展贸易,兰芳也借助词点,向外制造假象,宣称兰芳已经是清朝的藩国,荷兰人担心对南方的入侵引起清朝的反对,不得不停止对兰芳的骚扰。
罗芳伯当了18年的国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临终前,他推荐同样具有文韬武略的江戊伯做下届总长,后经选举江戊伯成为继任领导,并出色地继承了罗芳伯的未竟事业,后来兰芳共和国又用同样的办法产生了多任领导人。1884年,荷兰人趁着中法战争之际入侵兰芳共和国,全国民众进行了顽强抵抗,终因武器太差而失败。1886年这个华人国家也不幸灭亡。
虽然兰芳共和国仅存在了110年,但今天的加里曼丹岛上大部分人民还在广泛使用汉语,在当地学校中,中文教育随处可见,许多华人生活在城市地区,客家话和福建方言是主要方言,年轻一代的华人都能用普通话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