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向我吐槽,她女儿从小就交给爷爷奶奶帮忙带,因为老人家在退休前是教授,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很是重视,从小就培养、启发孩子的各种技能,所以她女儿在三岁左右就懂得背古诗,读小学时更是跳舞、唱歌、画画都能露一手,亲戚们也是非常喜欢这个小女孩。可是渐渐的,小女孩性格悄悄在改变,开始有意无意地嘲笑别人,要么是说这个同学写字很丑,要么是说那个同学跳舞的动作很好笑,可同事却不懂得为什么女儿会变得这样,也不懂得如何去改变。
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的性格慢慢变得自负起来了,所以会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别人永远不如自己。
自负是指人的自我感觉太良好,因此总是会过分高的评价自己,自我认知不是特别的清晰;自负其实也是无知的一种表现,太过于狂妄、自大,因此这类人的行为常常会遭到别人的反感。
自负的人通常会因为觉得自我感觉良好而总看不起别人,这类人通常非常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甚至傲慢无礼、瞧不起别人,会不屑于比自己能力差的人玩,而别人因为他的这种行为反感,也会慢慢的疏远他,最后导致他变得孤独、没有朋友。
自负的人通常缺少自知之明,自以为很了不起,对自我认知有一定的缺陷,过高地看重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以为自己身上的长处很突出、觉得自己能力过高。
我们都知道,经验来源于生活,因此如果孩子的生活中遭受过不同的困难及挫折,又或者是家长有让孩子自己去承受所应该承受的苦,因为孩子懂得不断的总结经验去面对新生活,同时对自己的能力也有很清楚的认知,所以很少会有自负的性格。
但是相反,一些家长对孩子保护得过于好,就容易会有自负的心理。从小比较优秀的孩子,例如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及掌声,得到别人的充分肯定,而又基本上没有失败过,这类孩子就比较容易产生自负、自傲的心理。
如果孩子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自己的缺点,那么就很容易会产生自负的性格。孩子如果因为自己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功,就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那么他的性格将很容易变得自负、自大。
例如有的孩子,因为自己跳舞比赛得奖了,就逢人炫耀,并且嘲笑、看不起没有得奖的人,那么这也是一种自负的表现。又例如,如果孩子在朗诵非常棒,在写字方面却不是写得很好,但她却只经常与人比赛朗诵,对于自己写字方面经常是搪塞过去,不拿到明面上来说。
家长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不分场合、不分轻重的经常表扬孩子,会令孩子过分骄傲,因此产生自负的心理。
就例如丽丽,因为从小各方面都很优秀,受到了许多长辈的夸奖,家长们对她更是越发的宠爱,甚至变成了过度的溺爱,从而导致孩子觉得自己非常厉害、了不起,因而不能正视地面对自己的能力,再加上家长到处炫耀自己的孩子,从而更是助长了孩子自负的心理。
首先家长们对孩子的评价要讲究实事求是,不能过于放大孩子的某一处优点,对他的缺点却避而不谈、视而不见,这样对孩子来说是不利于他成长的。更不能太溺爱孩子,为了面子而在客人面前不断的吹捧孩子,这会令他觉得我这么做已经是非常棒了,爸爸妈妈都不断表扬我。
家长应该要对孩子不足之处做出提醒,让孩子去不断改正,对于孩子的表扬适当即可,不能过分地夸赞,如果想表扬孩子,也是应该对孩子取得这项成就的过程去表扬,而不是直接对结果表扬,这才能使孩子不断的去努力。
对孩子做错的地方,该批评就要批评,不能总因为太过于疼爱孩子而对此视而不见,只有提出孩子错误的地方,才能够使孩子正确认识自己,面对自己的缺点,从而加以改正。
家长不要因为舍不得孩子吃苦而事事帮他搞定,只有让孩子适当的吃苦,让他自己去经历困难与挫折,才能使他成长,因为他会在这些失败上去不断的总结经验,从而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来应对所需要对的困难、挫折。如果孩子有适当的吃苦,自然也就不会容易有自负的心理了。
孩子因为在家里被家长太过保护,对外面的世界的一切知道得太少,局限了自己,也不知道“人外有人”、“人无完人”的道理,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出去接触社会,多长一些见识,以免变成井底之蛙,还觉得自己非常完美。
让孩子多接触社会,接触不同的人,让孩子明白其实自己仍然需要努力,离完美也还差得非常远,自己所擅长的其实别人能比自己做得更好,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孩子变得太过自负,同时,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慢慢让孩子变得谦虚、低调。
没有自信叫自卑,而过分自信则叫自负,家长们应该要懂得这一点,既要让孩子充满自信,又不能让他太过自信而导致性格变得自负。一个自负的孩子,身边的人都会慢慢远离他的,因为受不了他的这种性格,自大、自认为了不起并且看不起别人,如果家长发现孩子逐渐变得没有自知之明、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那么就要注意孩子的性格了,应该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孩子改进,别让身边的人都渐渐远离孩子才觉醒!